为什么刘翔被称为民国最血腥的军阀?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9 06:13

虽然民国历史有些惨淡,但中国依然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总会有一些积极向上的优秀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可。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头子刘翔,官方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刘翔被称为中华民国"最血腥的军阀"更有甚者,宣城日军一进四川

就直接杀了他们,让国人拍手称快。不得不说,他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一个大英雄。

刘相普,本名元勋,四川成都大邑人。他是民国时期四川的军阀。因为表现突出,后来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四川省主席、重庆大学首任校长。

刘翔文武双全,事业惊人。最惊人的是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第二天的民族危机。刘翔立即给蒋介石发了一份电报,向全国呼吁:"一致抗日!"他虽然言简意赅,但却通过果断霸道的态度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1937年10月15日,刘翔因表现突出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后,不顾疾病,带领川军奔赴抗日前线。可惜勇敢的英雄不是钢铁侠做的。疲惫不堪,筋疲力尽,终于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倒,于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病逝。但即使是死,他也会留下最血腥的遗嘱:"抗战到底,坚定不移,就是只要敌人不退守中国,川军誓不回国!"多么慷慨激昂又令人遗憾的声明。

要说刘翔为什么这么血腥,恐怕要追溯到他的童年时代。

刘翔的家庭背景不一般。他年轻的时候,可以在农村上私立学校。后来因为学习优秀,考上了大邑县高级中学。可惜因为时局动荡,清廷宣布:"废除科举,设立文武学校,训练新军。"

于是,不满十七岁的刘翔背着父亲去了雅安参加考试。他虽然年纪小,但从小就有远大志向,思想和想法远超同龄人。后来因为天赋出众,考上了四川省军事装备学校的陆军队。后来一路考上,一路深造启蒙,在内忧外患的国家里,他也牢牢记着匡扶国事的责任。

辛亥革命爆发后,刘翔也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

此时,刘向被任命为第二次投标张邦本支队的主要官员,并与他的部门驻扎在川北。

这是好事,可惜在慌乱中,1912年,第一镇改编为川军第一师,张邦本所在的支队应被勒令退回建制,但支队二营长杨森拒绝接受命令。

他们也没把年轻的刘翔放在眼里,总以为不理会刘翔,又能怎么样?哪里想到这时候的刘湘很有思想,很有血性?她直接勾结该营训练官孙中华、唐世尊、杨国桢,除掉杨森,把二营拖到资中。这一举动令人咋舌,让人不得不对刘翔刮目相看。

直到1922年,刘翔的出色表现在这里一路崛起,真的让人折服。然而,由于杨森等人的激进影响,刘翔也果断放弃了之前的荣耀位置,退居山野。

这并不代表刘翔放弃了保家卫国的想法,而是体现了刘翔面对外敌强硬,但面对内忧外患却能及时止损,实在令人钦佩。

刘翔虽是国民党,但在外敌入侵、日军进攻后,第一次重整旗鼓,团结一切力量报国。

6月1日"两广事件"11日,重庆行营参谋长何国光前往成都面见刘翔。后来,刘翔会见了重要的组织和领导人,对战争感到担忧。不幸的是,8月24日,成都爆发了反日骚乱,日本人渡边三郎太和神川京司遇难。这件事或大或小,足以在敏感的战争时期伤害一些中国人,于是行政院发电报给四川。可惜这个时候到处都是危机,战争一触即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民再次陷入危机。面对如此屈辱而关键的时刻,刘翔自告奋勇。13号,他让整个国家都兴奋起来:"与日本决一死战。"不得不说,在这个关键时刻,刘翔的挺身而出,确实对忧心忡忡的人们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然后刘翔在战场上跑来跑去,很多人因为前途未卜而心灰意冷。而刘翔却拖着病体,血淋淋地走着,到处鼓舞着将士。

经过多日奔波和病魔追逐,刘翔因胃出血晕倒,于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病逝。即使在临死前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抱怨过一句话。相反,他的遗嘱中充满了鼓励川军官兵的话:"抗战到底,坚定不移,就是只要敌人不撤边,川军誓不还乡!"他死后,这份遗嘱仍然被军官们每天宣读,川军每次行军打仗都大声宣读,仿佛听着刘翔的血性宣言,每个人都有了更大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