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在街亭中表现突出。诸葛亮为什么不重用他?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8 03:26

王平一开始还有点默默无闻,但是在街亭之战中,王平的表现可以说是帮助蜀军把损失降到了最低,否则全军覆没也很正常,马谡也没有机会活着回来见诸葛亮。虽然马谡的结果是死,但在死之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不是白费。但在王平、街亭之后,诸葛亮依然没有委以王

平重任,也没有特别重视他。发生了什么事?

街亭之战,马谡因为战术失误被蜀军击败,因此声名狼藉,最后被斩首。然而,在街亭之战中,蜀军并没有失去一切。有一个人在这场战争中脱颖而出,扬名立万。这个人是王平。

王平之所以在街亭之战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在这场战争中有两个重要亮点:

第一,马谡在山上部署的时候,王平多次提醒马谡,这个部署不好。如果魏军断水,蜀军不战而溃。但是马苏不听。果然不出王平所料,魏果然先切断了蜀军的水源,引起蜀军恐慌,最后蜀军大败。

第二,在蜀军大败,奄奄一息,溃不成军,基本上可以称之为全军覆没的时候,王平带着手下一千多人毫发无损地回到蜀军大本营。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蜀军慌乱溃败的时候,他让士兵敲锣打鼓,设置疑兵。魏以为有埋伏,不敢贸然进攻,给王平留下了安全撤退的机会。

王平遇事冷静,善于谋略。说起来,这样的人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蜀国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后期没有将军。既然如此,诸葛亮为什么不拜王平为将军,至少让他做先锋将军,在北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然,也不能说诸葛亮不看重王平。街亭之战后,王平因表现突出而参军,受到诸葛亮的崇拜,被安排掌管飞军。武当飞军是一支由南方少数民族士兵组成的军队,异常强悍,在蜀军中算得上是一支劲旅。但是诸葛亮北伐期间,王平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突出的表现。没有突出的表现,也说明王平没有被委以重任,没有更多的表现机会。

诸葛亮死后,王平首先被任命为后典军兼大将军韩安,辅佐刘备哥哥吴懿镇守汉中。后来吴懿死后,王平终于可以独自镇守汉中了。也就是说,王平并没有被分配到正面作战,只是起到了防守的作用。

当然,他在防守方面还是相当称职的。后来曹爽上台,想和司马懿争权,率领十万大军攻打汉中。王平当时只有三万人,但处理得当,守住了汉中。终于,他安全了,直到费祎率领大军前来救援,解除了汉中之围。

此后,到了颜夕十一年(248年),王平就这么安全了(当然也可以这么说"阴郁")去世了。

总之,王平的生活似乎有些平淡,似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那么王平为什么没有扮演这样的角色呢?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王平生错了。

王平原本是魏军中的大将,却在与曹操、刘备争夺汉中时被刘备俘虏。就这样,他成了蜀军的大将。他的出身使舒不敢给他更大的信任。如果蜀国对魏国产生了更大的信任,那么如果魏国和蜀国眉来眼去,蜀国就惨了。

2.王平文化素养差。

王平不识字,也没看过什么美术书和历史书。他在战争中使用的策略和对战场形势的判断都是基于直觉。虽然王平大部分是对的。但是,光凭直觉打仗是非常危险的。再说,一个不识字的总司令,连兵书都看不懂,论文也不会写,怎么指挥战争?

3.王平的人格有缺陷。

《三国志》中,陈寿曾评价王平说"心胸狭窄侵入猜疑,贬低他人,是一种损失"。都说王平心胸狭窄,不信任别人,经常贬低自己。

王平的性格真的不是一个将军的风范。事实上,虽然王平在街亭之战中一举成名,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平确实犯了"性侵嫌疑"麻烦的是他没有严格执行马苏的策略。马谡上阵山,确实有"不靠近水源"问题。不过,这也说明马苏在做"最后一战",是想置之死地而后生。这种情况下,执行力很重要。王平作为助理教练,执行力不足,可以说是马苏最终未能取胜的重要原因。

王平不信任别人,但同时他"轻待自己"缺少一种咄咄逼人的风格。这样的人真的不适合在更重要的岗位上工作。

总之,出身、学识、性格三个缺陷,制约了王平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