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有什么不足之处吗?(隆中对有什么疏漏吗)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8 02:39

隆中对一直被认为是三分天下的基调。刘备拜访诸葛亮,去了三次才被接待。正是在这个时候,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告诉刘备他可以做些什么来扩大自己的势力,最终实现三足鼎立的格局。但庞统知道隆中对的内容后,非常不屑,完全看不起。庞统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反应?

刘备三顾茅庐后,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迫不及待地问诸葛亮,于是名著《隆中对》问世了。刘备大加赞赏,力劝诸葛亮复兴汉朝。

诸葛亮的《隆中对》在历史上一直评价很高,被选为初中语文教材。很多人都能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

然而奇怪的是,庞统在得知如此惊人的战略后,却给出了八个字的冷评价,他对隆中对的历史传奇评价并不高!而且通过隆中对,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庞统在战略上谁更强。

隆中对的核心思想,除了天下三分论,就是讲三分后刘备何去何从。核心策略就是下面这句话。

世态变了,会命一个将军把荆州的兵送给万、罗,将军带领益州的人出秦川。人民不吃锅浆怎么见将军?

也就是说,一路从荆州到益州,刘备兵分两路,就可以在北方探索中原,实现复兴汉朝的终极梦想。

然而庞统得知这个策略后,冷冷的给了八个字,即"说错话很难成功"!很显然,庞统并不看好隆中对的战略,这并不是说未来北伐中原就不成问题,而是说这个战略能让蜀、东吴、魏实现"三国鼎立"很难取得成功。

庞统令人震惊的结论是哗众取宠还是理性分析?

其实准确的说,庞统有一半人赞同诸葛亮,认为天府之国、人口之富的益州是北伐的基础;但另一半不仅不认为荆州有助于复兴汉朝,反而会破坏蜀国的战略。

众所周知,荆州西接巴蜀,东临吴国,北连汉绵,地理位置极佳。所以刘备占据荆州,似乎是北攻曹,东攻吴,西攻川蜀的战略要地。

因此,诸葛亮隆中对认为荆州是"一个使用武力的国家",可以发挥各方优势,掌握军事主动权。一旦有机会,可以分兵益州、荆州,双拳出击曹操,让曹操难以招架。

那么,在庞统眼里,刘备占领荆州有什么坏处呢?庞统有三个原因。

第一,因为荆州是一个战略要地,曹操、孙权、刘备之前一直在争夺这个地方,庞统总结为"荆州贫瘠,人物疲惫"不足以成为刘备未来的战略支撑点。

第二,荆州的优势也是荆州的劣势,诸葛亮认为是"一个使用武力的国家"其实是四战之地。总是处于孙权和曹操的压力之下,很容易被围困。就弱刘备而言,压力太大了。

第三,相对于曹操和孙权,刘备的实力太弱了。就算将来拿下了益州,主要精力也应该是先守住,而不是打出去,慢慢积蓄力量增强蜀国的实力,而不是浪费在这么危险的地方。

所以在庞统看来,荆州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最后还是要忍痛割爱,将战略重心完全转移到益州。原因很简单。如果刘备不放弃荆州,后患无穷,连蜀都将成为三条腿之一。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证明了庞统的先见之明。最典型的两件事是:蜀吴结盟,关羽败于麦城。

彝陵之战前,蜀与虽有结盟之意,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结盟。两国关系本来就极其脆弱,问题就出在荆州。对蜀国来说,荆州是北伐中原的战略要地,但对东吴来说,关系到国家安全。自从荆州顺流而下,处于下游的东吴就大开方便之门,所以要控制荆州。

荆州对吴栋和曹操都是一个威胁。关羽依托荆州南郡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让曹操差点迁都,说明荆州确实是讨伐曹操的重要之地。但在关羽攻打曹操时,原来的盟友吴栋在联盟背后偷袭关羽,导致关羽兵败麦城,成功夺取荆州。

东吴得到荆州后,两国才真正结盟。换句话说,当刘备掌握荆州时,和魏都是刘备的敌人。如果两国联合攻打蜀国,三国怎么分?所以庞统的分析很有见地,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可惜刘备不愿意放弃荆州,最终成为关羽死亡和夷陵之战的源头。经过这两次惨败,如果东吴和魏国趁机灭蜀,蜀能不能抵抗,避免被灭?如果没有这两次惨败,蜀汉的国力会有多强?

显然,从《隆中对》这一策略来看,诸葛亮的致命弱点暴露无遗,具体务实,所以略逊于庞统。

隆中对的时候,诸葛亮是读书人,没有为官经验,所以把荆州和益州分成两路,有点想当然。例如,隆中对"不吃锅浆的人欢迎将军"实际上可能吗?庞统这个多年的小官,更注重实际情况,所以做出了理性的、最明智的判断,最终揭露了隆中对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