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为何不发展航母?这其中有什么原因?(二战德国为什么不发展海军)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6 21:39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后,切斯特·威廉·涅米茨出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对于这一任命,他不太懂事的儿媳曾告诉Niemietz "祝贺你升职"。当然,聂米茨心里一定很不舒服,毕竟他已经成了军队的一员了!

但其实老倪的话也不全对。毕竟

在这次突袭中,三艘主力航母("萨拉托加号码,"企业"数字和"列克星敦"号)杜"完美。躲过一劫。

事实上,二战期间,美国人拥有的航母总数为147艘,其中只有4艘被击沉。

说到这,其他国家有多少艘航母?英国96个,日本25个,德国1个(在建)。

哎,看看这组数据,美国无可否认的占优势,比英国日本德国加起来还多。

问题是:以德国军工水平,为什么不发展航母?如果德国大力发展航母,会改变欧洲的局面吗?

一. "狼性战术"的成功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狼性战术"这是一次成功。它的创始人是卡尔·冯·邓尼茨。除了德国海军首脑,他还有两个非常牛逼的荣誉称号:

德国三大著名将领之一,希特勒死后的德国总统。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就担任了一艘U艇的舰长,曾经击沉了五艘敌人的运输舰,并获得了铁十字勋章。

正是这一战的成功经验,让老邓从此在潜艇战中一路狂奔,并且升级发展"在二战中。狼性战术"。

正是这种战术对大西洋上的盟军运输舰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几乎封锁了大西洋航运。

既然价格相对低廉的潜艇也能有这么大的作用,为什么还需要航母?而且德军的主战场在欧洲,没有特别强的海洋需求。

第二,"俾斯麦"战舰攻击

除了"狼性战术"除了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的"课程"那就是战列舰俾斯麦号命运的影响。

首先说明一下战舰:听名字就知道这个宝贝的主要作用是战斗!

一般来说是海战中的坦克,特点是吨位大,装甲厚,火力猛,耐打,能打,缺点是机动性差。

相应的,是机动能力强的巡洋舰,但不耐打。

曾经我们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属于战列舰序列,致远、靖远属于巡洋舰序列。

德国品质的战列舰俾斯麦号是二战时期战列舰的骄傲,但这种骄傲只是昙花一现,辉煌也是短暂的!

1939年2月,战列舰俾斯麦号下水,这艘战舰被赋予"铁血首相"它的名字表明德国人对它寄予厚望。

它设计了两座背装炮塔,一门经典的双联装主炮,一把破浪弓,一座堡垒桥,这一切都让俾斯麦看起来高大坚毅,就像当时冷血无情的德国士兵一样。

除了"卖照片"漂亮,更可怕的是它的战力:俾斯麦不仅有4.2亿吨的排水量,8门15寸炮的强大火力,还有31节的航速。

这么说吧,它的排水量比当代很多航母都大,火力比当代战列舰强,速度接近巡洋舰。

它的自然使命是杀戮和毁灭。

1941年5月,"俾斯麦"战舰,还有"欧根王子"巡洋舰,开始了他们的大西洋之旅。

他们这次的任务是突破英国海军的大西洋封锁,从而切断英国海外运输线。

检测到"拥有超强的战斗力;俾斯麦"号码一出,英国人就再也无法淡定,但手里能拿出来的牌并不多。无奈之下,他们把奶奶"Hood "战列舰和对手"威尔士亲王"战舰。

说引擎盖旧,并没有错。它是1916年的产物,最初是为一战准备的,但1920年推出时,一战已经结束。

到1941年,已经二十多岁了,很多设备都老化了。胡德堡即将退役,它的许多设备已经落后于时代。

另一方面,威尔士亲王号非常年轻,1941年3月才完工。5月份很多设备还在调试状态,还是绝对"新兵蛋子"但是它的第一个敌人是强大的俾斯麦号。

英国海军司令部派了一个老人和一个虚弱的人"残疾军人",也没办法,没有多少钱。

5月24日早晨6点,英国胡德和威尔士亲王在丹麦海峡会见了德国俾斯麦和欧根亲王。

作为一艘巡洋舰,欧根亲王号最早出现在英国人的眼中,但胡德和威尔士亲王误以为这是俾斯麦号,对欧根亲王号就是一阵猛攻,弹药像不要钱一样洒在欧根亲王号上。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炮弹没有一发击中“欧根亲王”号,但速度较慢的“俾斯麦”号已经调整到最佳战斗状态——横向位置,舰上的8门炮全部对准了“胡德奶奶”号。

引擎盖的位置不好——只有两枪可以还击。

结果可想而知:仅仅8分钟后,引擎盖被弹药库击中,船体断成两半,"奶奶"完全下岗,船上1418人遇难,只有3人生还。当然,俾斯麦也受了伤。

俾斯麦一战成名,如果没有受伤,突破英国大西洋防线的战略任务大概就实现了。

但其在茫茫大洋中的行踪被盟军锁定,英国海军开始调动一切力量追捕俾斯麦号。

先是派出诺福克号和萨福克号巡洋舰追击,然后连受伤归来的威尔士亲王号也重返战场参与追击。

之后,英国海军继续投入力量。共有8艘战斗巡洋舰、2艘导航空母舰、14艘巡洋舰和27艘鱼雷快艇驱逐舰加入追击。显然,英国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杀死俾斯麦。

俾斯麦号此时正在返航。可惜的是,由于受伤,“俾斯麦”号的航速已经降到了28节,这就注定了它很难摆脱跟踪。

舰队司令吕特晏斯上将命令机动性更强的欧根亲王号离开舰队北上,而俾斯麦号则独立应对追兵。

虽然追兵阵容强大,但得益于俾斯麦强大的火力和超厚的装甲,两支舰队一度形成互射态势。

俾斯麦号被占领后撤退,距离法国圣纳泽尔不到700英里,这场海洋追击战已经进行了50个小时。吕特晏斯相信俾斯麦能够逃脱。

不幸的是,两枚鱼雷改变了事态的发展:其中一枚卡住了船舵,导致军舰无法改变方向。

眼看无路可逃,吕特晏斯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这艘船已经失控,我们将战斗到最后一颗炸弹。

从此,俾斯麦完全成了协约国的目标。5月27日上午10时39分,“俾斯麦”号缓缓沉没。

5月24日至5月27日,经过70多个小时的追击,英国海军动用了50%的兵力,终于成功猎杀了“俾斯麦”号。

第三,后续影响

在这场战斗中,吕特晏斯的表现既聪明又失败。

从战术上来说,他的战术无可非议,但他不懂无线电静默准则,导致俾斯麦反复被发现和锁定,最后痛恨大西洋。

最强战舰俾斯麦号的损失让希特勒失望,再加上邓尼茨"狼性战术"随着博达的成功,德军基本放弃了海军军备的计划。

甚至,就连在建的航母空德军也无限减速。

原产于德国"西柏林伯爵"航母的95%已经完成,但从此变成了吉祥物般的存在。它在二战中毫无建树,最后成了苏联的战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