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领导人刘邦有什么样的管理能力?(浅析刘邦的领导风格)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6 20:52

我们知道,汉高祖刘邦在天下只靠打仗就取得了皇帝的地位,但是在打仗的过程中,他不是一个人,而是有自己的人马和军队,他是这个队伍中的核心人物。那么,作为一个成功人士,刘邦有着怎样的领导力呢?他的经历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刘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以善

于用人著称。他比项羽更老练,更懂人的需求,也善于发挥才能空并保持在自己的利益范围内。

据史书记载,刘邦早年懒惰无能,不愿意努力,是个穷光蛋。经常被父亲骂为"流氓"。当年能文能武的人不计其数。为什么"流氓"刘邦终于成就了帝业?

刘邦登基那年五月,在洛阳举行庆功宴。在宴会上,他总结了自己获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千里之外百战百胜,不如张亮;论安慰百姓粮草供应,我不如萧何;我不如韩信领兵百万,在战场上决战,百战百胜。但是,我能善用人,发挥人的才能,这才是我们胜利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只有范增一人可用,但他心存疑虑,这也是他最终失败的原因。"

刘邦可以成为皇帝。就像他自己说的,他善于调动身边的资源,利用大家的力量为自己的霸权铺路。

"统一战线"杠杆力。

在刘邦成就帝王事业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两个强大的对手,第一个是强大的秦朝,第二个是能征善战的西楚霸王项羽。刘邦能笑到最后,是因为他总是找盟友跟每一个对手打。打败共同的敌人后,他开始解决身边的盟友。

公元前209年,刘邦找到他的朋友萧何、曹参和樊哙,并鼓励他的老乡们造反,建立自己的队伍。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两岁。他在48岁的时候开始与秦国作战。七年后,他登基称帝,开创了汉朝几百年的基业。

从刘到秦朝灭亡用了三年时间。刘邦没有治军经验,是个常输的将军。起初,刘邦连一个小县城都攻不下,只好向项梁和项羽求助。公元前208年,赵王在河北巨鹿被秦军二十万大军围困。楚怀王一方面命令项羽解除巨鹿之围,一方面又让刘邦攻打秦都咸阳。此役,项羽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以3万大军击败了秦军主力20万,从而奠定了整个反秦战争的胜利。在项羽和秦军的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刘邦一路西进,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经过几次不痛不痒的战斗,敌人兵临城下。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秦朝灭亡的第二年,刘邦和项羽的战争爆发了。刘邦第一次进攻项羽的都城彭城(今徐州)时,率领56万大军。当时项羽不在彭城,正在山东平定诸侯叛乱。刘邦想利用项羽的后方空出其不意地击败项羽,他信心十足。果然攻占了彭城。但没想到,项羽很快就领兵三万回来了。刘邦56万大军被项羽击败,20万人死亡。刘邦骑着马拉的板车一路向西逃去,追兵行色匆匆。为了让板车跑得更快,刘邦把一对幼童踢下车十几次。幸运的是,好心的司机把孩子们接走了。最后是项羽部将为了私利饶了刘邦,刘邦才保住了性命。可见刘邦是想凭一己之力与军事天才项羽一较高下。

公元前202年,刘邦起用韩信,拜韩信为大将军,并延揽了善于用兵的彭越和英布。这一年,韩信一举消灭了黄河以北的所有诸侯,楚汉之争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刘邦的军队已经到了楚国境内,准备和项羽在垓下决战。刘邦同意韩信、彭越和英布的军队一起扎营,但他们只是留在原地。韩信甚至写信要求刘邦立他为王,这是威胁。这个时候,刘邦满在想一件事:消灭项羽。所以,他说,只要你们围剿项羽,函谷关(今河南三门峡)以东的土地我不要,你们三个平分。在几军的围剿下,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项羽自杀的第二天,刘邦就解除了韩信的兵权,并取了他的齐王印。几年后,韩信在未央宫被萧何和吕后杀害。

三类人才要区别对待。

易中天说,在整个秦楚战争中,没有一座理想城是刘邦攻占的,没有一个方案是刘邦策划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我该怎么办?"问问张亮、陈平和韩信。

楚汉之争,刘邦确实人才济济。这些人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生的人才,即从刘邦开始打仗就跟随他,风雨同舟始终如一的人,比如萧何;第二类是临时性人才,即在刘邦夺取天下的一些关键阶段,为刘邦效力过的人,如韩信、彭越、英布等,都属于这一类。第三类是一件事的人才,也就是为刘邦只在一件事上成功的人,比如丁公、后宫。

萧何是刘邦的同乡和同事,两人私交非同一般。刘邦把萧何列为建国第一功臣。但刘邦称帝后,认为萧何身居高位,对他有所防范。晚年,萧何对国家大事保持沉默,做出了妥协。他在冒生命危险之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对待韩信这个来自项羽阵营的"跳槽"刘邦并不看重过来的人。韩信的夏侯婴和萧何自荐,刘邦很反感,认为韩信贪得无厌,一心要往上爬。直到萧何半夜跑出军营追回逃跑的韩信,刘邦才决定去见韩信。见面之后,刘邦心里很清楚,他需要韩信来得天下。但是,正如韩信自己说的,"狡兔死,走狗烹"项羽倒台后,韩信也很快走向灭亡。

对于第三种人,刘邦的态度更加鲜明。丁公,原来是项羽的部将,说自己是刘邦的"暂时的天赋"就是因为刘邦坐板车逃跑的时候,他带兵追到刘邦,让刘邦去谋私利。项羽倒台后,丁公认为自己救了刘邦一命,就去投敌了。刘邦听说当年的救命恩人来了,马上下令把丁公带到军营里去巡行,然后宣布他的罪名:"丁公本是项羽的部下,却对项羽不忠诚,使项羽失去了天下。"然后他杀了丁公。刘邦说:"让后人从属于别人,不要再模仿丁公。"

谋反和当皇帝不一样。作为一个皇帝,他想控制一个国家。他最想提倡的是忠诚,反对的是背叛。他用丁公的死向世界表明了这样一种态度:"只要你是叛徒,就算是新领导也不能容忍你。"刘邦在危急时刻利用了丁公的同情心,胜利后又利用了丁公的死谋"忠诚度"造势可以用"人尽其才"。

而那个侯公更有意思。刘邦第一次打项羽,失败后落荒而逃。他的妻子吕雉和父亲刘太公被项羽带走了。楚汉相持阶段,刘邦派吕嘉去要人,项羽拒绝了。刘邦又派人去索要。这次去的人叫侯,史书只叫他侯公。史书没有记载后宫对项羽说了什么。结果项羽同意放了他。齐桓公得意非凡,认为自己立下了大功,一定会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听说家人回来了,第一反应是喜悦,然后是惊讶。刘邦觉得这个侯爷太厉害了。侯爷万万没想到,刘邦给了他一大笔钱,外加一句话,"离开这里,永远不要回来。"刘邦的想法是这个人口才好,项羽是"忽悠"把这种人留在身边,也许有一天我会让他"忽悠"是的。

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有两点很重要,第一是战略,第二是人才。就刘邦而言,他的策略很简单——统一战线,广交远友,近攻;在用人方面,刘邦确实"人尽其才"有人用忠诚,有人用才华,有人用一时的聪明,甚至有人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