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汉臣张廷玉配享太庙曾国藩功劳更大为什么没有?(曾国藩与张廷玉比较)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6 19:39

如果说古代朝臣能享受祠堂,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清朝时大臣多为满族,汉族朝臣不多。然而,在这些汉族朝臣中,仍然只有一个汉族大臣,张可以享受祠堂。但在后人眼中,曾国藩的贡献其实比张更大。为什么曾国藩不能享太庙,而只有张可以?

中国古代的祠堂是皇家

祭祀的特殊场所。在最早的祠堂里,只供奉皇帝和他们的祖先。后来经皇帝批准,皇后、皇族、英雄的神也可以供奉在祠堂里,称为祠堂共享。

古往今来,死后共享祠堂一直是官员的最高追求,能获此殊荣的官员无不为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如唐代的孙昌无极、方凌轩,明代的徐达、常遇春等。

到了清代,祠堂的资格审查更加严格。末代清朝12个皇帝之后,只有26人,其中满族贵族25人,只有张是汉人。

张,安徽桐城人,清代官员、政治家。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他是保和殿(内阁记录)的大学士,也是最高职位的军机大臣,是一个很有权力的大臣。

张在生活了三个朝代,但他一生的巅峰是在雍正年间。他享受祠堂的特权,也是雍正帝留给他的最后一条命,可见雍正对张的器重和厚爱。乾隆继位后,张虽然一度被剥夺了享受祠堂的权利,但他最终还是遵照父亲的命令,将张的牌位供奉在了祠堂里。

作为清朝的汉臣,曾国藩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死后能像张一样享用祠堂,但他没能做到。

曾国藩,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更何况曾国藩不仅是文官,还是武将。他创立了庞大的项集团,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为清朝延续了50年的生命。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曾国藩虽是汉室大臣,却力挽狂澜,独力扶楼。对于满清政权来说,曾国藩真的成功了,无异于拯救世界。

与张相比,曾国藩的成就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为一个纯粹的学者,张的主要成就是学术。他监管国子监多年,编纂了《亲征定朔州北》、《省节》、《贤者录》、《明史》、《四朝史》、《大清正典》、《世宗实录》、《玉逝》等几部重要史料。

相比之下,曾国藩无处不在,"立德立言功勋不朽,为人师表是完人",他不仅著书立说,而且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论战功,据说张比不上。纵观清朝的职业武将,能与之匹敌的人寥寥无几。

那么,究竟为什么张灿的于婷享有祠堂,而曾国藩却没有资格呢?

张作为清朝唯一一位有资格享受宗祠的汉臣,自然有他的优势。虽然不能像曾国藩那样披挂上阵杀敌,但他是雍正一生中最倚重的"钢笔"。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在位期间要起草的文件最多。因此,雍正即位后,急需一位贤臣帮助他处理公务,共同治理国家,而张就是雍正选中的人。

张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他忠诚能干,雍正一天也离不开他。张回国探亲,不久雍正给他写信,其中有这样的肺腑之言:"即位十一年,朝廷以上的至亲中,我从未与你分离一日。你和我是正义和忠诚的,我们是亲密的朋友。现在相隔一个多月了,所以经常想你。"有一次,张生病,雍正喊胳膊疼,听不懂。雍正解释说:"张病了,就像我的胳膊病了一样。能不疼吗?"

雍正看重张,信任张,视其为挚友、兄长,所以在临终时特别交代了,并给予张日后祠堂的待遇。

而曾国藩对清朝的贡献自然在张之上。但他没有和任何一个皇帝建立起如此深厚的个人感情,所以没有人愿意为他打破宗法制,请汉人入祠堂。

乾隆以后,汉人不能享太庙几乎成了不成文的规定。要不是父亲的抗命,张早就被赶出祠堂了。曾国藩不配享受祠堂的主要原因是他的汉族身份。晚清名僧葛林沁之所以能享宗祠,不是他的战功比曾国藩好,而是他是蒙古贵族,血统比曾国藩"纯"。

但曾国藩去世后,虽然没有像张那样获得享受祠堂的资格,但他的谥号是"郑文",是文人的最高荣誉,品级比张"文和"高得多。那是因为,张是雍正的宠臣,但他死在乾隆朝,谥号不像乾隆皇帝给他的礼物。如果张死在雍正王朝,他肯定会得到一个至高无上的"郑文"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