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远游的费用有多高?官员要攒半年工资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6 11:13

古人出远门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交通不太方便,过路费也很贵。除了那些想在科举考试中做官的人,大部分普通人大概都没出过省。很多朋友都很好奇古人出门远行的费用会有多高。其实要看你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走水路会相对便宜一些。如果跨省选择马车,一般人

可能买不起。就拿普通官员的工资来说,恐怕也就半年左右吧。看来交通真的是个大问题。

从唐高祖李渊到梨竹,唐朝最后290年只发行了七八种钱币,正史上只发现了三种,即"开元鲍彤"、"赣锋全保"、"甘源充宝"。这种情况与历代令人眼花缭乱的货币制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可见,唐朝的货币政策是非常稳健有效的。

据《资鉴》记载,"贞观年间,天下大乱,米不过三四块钱。"换算成今天的单位,"一桶米"大约等于六公斤;所以,换算成当时的购买力,"一分钱"可以买两斤多的普通主食。当时一两白银约200元,合1000便士左右,是一致的钱。

如今,"北漂和南漂"它已经成为现在年轻人的一种斗争形式。背井离乡的年轻人,只有在长假期间才有机会与亲人团聚。好在现在交通方便,南通和北大的长途路费大家都负担得起。在唐朝,一个游子要想回家过年,得准备多少路费?

以北京到沈阳的距离为例,全程700公里。

唐朝最昂贵的旅行方式是马车。马车虽然颠簸,但速度是有保证的。按照马车在官道上的标准速度,马车每天可以行驶35公里左右。如果乘客行李不多,那么司机每50公里收100文。

当然,如果乘客行李很重,每50公斤行李会多收100美分。假设马车匀速行驶,走700公里需要20天,加上旅途中的休息时间,至少25天。司机过路费1400文左右。如果加上这25天的住宿费,就得准备两两银子,够了。

按照唐朝的购买力,一两银子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四千块钱。在唐朝,a "北漂"如果你想回到700公里外的老家与亲人团聚,从幽州到深州旅游,如果你想尽快到达,选择最快的马车作为出行方式,那么你要准备相当于今天4000元的东西。

对于现代人来说,买一张高铁票只需要几百元就可以完成这段旅程,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即使买公务舱票也不到4000元。从这个角度来说,古人的旅行确实是个大问题。但是,即使是对历史缺乏了解的朋友,看过很多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也明白马车根本不是普通人常见的出行方式。所以,如果把马车视为唐代最高级别的旅行,4000元并不是天价旅行。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划算的方式就是选择水路。唐朝时期水路四通八达,不用考虑上下坡的不便。更重要的是,船的容量比马车大得多,坐船的费用更便宜。假设从幽州到深州有一条直接畅通的运河,普通船只每天可以行驶25公里,那么从幽州到深州总共需要28天。因为客船是日夜行驶的,不需要考虑沿途停留的问题。

至于费用,我们从史料中找不到明确的数据。但按照汉宋时期的船价,走完这段路程最多也就100文。当然,如果逆水行舟,船的价格就得翻倍。这样船夫只需要准备三四百文钱(包括两百文的伙食费和杂费),相当于现在的七八百元,就可以完成这次回家的旅程。

参照唐朝的俸禄标准,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地方官,一个月能拿500文钱的俸禄。一个老家在沈州被朝廷划入幽州的基层官员,如果要回家,如果选择马车作为交通工具,就要花四两银子,也就是八个月的俸禄。为了回家和亲人团聚,哪怕是一个基层领导也要勒紧裤腰带过半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这个基层官员像普通人一样选择坐船回家,那么只准备一两个月的工资就很划算了。

唐朝的马车是顶级的出行方式,现在相当于飞机的头等舱规格。坐船,从花费上来说,相当于现代人坐火车,价格也非常亲民,是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的出行方式。当然,与现在的交通方式相比,唐朝的出行方式还是有点贵,劳动人民也不愿意把钱浪费在路上。我们做什么呢然后你要选择走路,迈开腿去目的地。

事实上,这种出行方式在唐代深受劳动群众的喜爱。就拿秀才来说吧,家里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了他的学习上,到了考试的时候,家里就没钱了。这个时候他只能委屈十年寒窗的学生了。家里提前准备了干粮,给了孩子少量的银子以备不时之需。最后,学生们迈开双腿,奔向目的地。这样,甚至可以节省几百便士的船费。

按照一个普通人的脚力,每天能走的距离大概是25公里,和坐船的速度差不多。这样看来,步行确实是一种非常经济的旅行方式,一路上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为什么不呢?不幸的是,步行只适合短途或中途旅行。如果学生住在远离长安的边城,可能要提前半年离开。

可见唐代的交通方式很多,但效率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