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真的是对富人不好对穷人很好吗?(朱元璋对穷人的态度)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5 20:52

可能很多人都看过这样的说法,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虐杀贪官,杀了一些不配做人的富人,但是他对穷人很好。这背后的原因自然是因为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知道那时候穷人的生活有多艰难,富人有多可恨,所以他这么做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朱元璋是不是把

富人都杀了,穷人都帮了?历史上的朱元璋是怎么做到的?

1.大明人的日常行为规范

作为一个从底层上来的皇帝,朱元璋深知底层百姓的心理。为了确保朱明王朝的稳定,朱元璋将他的权力扩展到每个家庭,他对人民的控制深入到日常生活中。

作为一个普通人,你不用担心穿什么衣服。朱元璋早就规定了你的衣服,下至颜色、图案,甚至袖子的长短。《明史》载:"庶人的衣服五英寸长,袖子六英寸长,袖子一英尺宽,袖口五英寸"不能在衣服上使用黑、紫、绿、黄等颜色,也不能在上面绣飞鱼、云朵等装饰。如果你是农民,你只能穿纱、丝、布。如果你是商人,你只能穿丝绸和布料。

作为明朝的公民,不能有帽子,也不允许戴"四带毛巾",只能穿"方形镇静毛巾"。如果你不是农民,你就不允许在街上戴帽子或竹帽。更糟糕的是,如果你是演员,你只能穿"绿色毛巾",并与他人区分开来。

因为有些民间非法装饰靴子,朱元璋后来禁止所有人穿靴子,除了北方特别冷的地方穿牛皮直缝靴。如果下雨,普通人只能用油纸伞,不能用更高级的,否则就是违法了。

如果你是女人,你的首饰只能是镀银的,金珠耳环,银手镯。即使你有钱,也不允许你戴更好的首饰。只能穿紫色、绿色、粉色等浅色,不允许用红色、鸦蓝色、黄色。你只能用蓝色丝绸做腰带。

更变态的是,朱元璋对女性发型有严格限制。未婚女子,"做三个小髻,金钗,收珠头窄袖。"丫鬟只能"高顶发髻,真丝窄领长外套,长裙。"小女仆大使是"双髻,长袖上衣,长裙。"

此外,对房屋、伞盖、桌椅、木材、酒器、床、床帘等方面都有相关的限制和规定。

这些制度相当于大明市民的日常行为规范,被写入《大明法》,具有强制性,必须遵守。简而言之,在明朝,你的日常生活是由你的国家规定的,所以你不需要任何选择和挑剔的余地,你只能遵从它,做一个轻率无味的"顺民"。

2.严密而恐怖的基层管理体制

为了更好地管理人民,朱元璋花了很大力气建立了中国古代史上最严格的户籍控制制度。他对你的家在哪里,家里有哪些人,你多大了,家里有多少亩地,有多少财产等等,都管得很严。朱元璋只要想知道,就能知道,在交通和科技如此不成熟的明朝,他拥有如此可怕的技术,简直骇人听闻。

洪武三年,户部下发通知,"圣旨:告诉户部官员,现在天下太平,但户部不懂俚语,教中国书,拯救天下户部的书和户帖。每家每户都列出来了,你可以教那个官员把他管的所有人的名字都附上,把他家的人口数写下来,和老百姓一起写个帖子,盖上半个印章,就全收了。"如果你敢欺骗和违抗,"我们就做个比较,不同意的就流放,被官员隐瞒的就砍头。"于是明朝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了。

首先,普查的是户籍。明代将民众的户籍分为三类,即民事登记、军事登记和工匠登记。这三大类下还有很多具体的职业,比如儒生、医生等属于民间,厨师、裁缝等工匠属于工匠。

你的户籍一旦确立,就关系到你家族的命运,因为朱元璋规定户籍是不允许更改的,而且是世袭的,尤其是军籍。如果你是一名军人,如果你真的想改变,你该怎么做?有三种方式,要么男家死了,没人继承你的户籍;要么当官,要么坐到兵部尚书的位置上;还是等皇帝大发慈悲,允许你改户籍吧。一旦有了户籍,几代人都要从事这个职业,这简直就是"永远不要站出来"。

3.明朝的士兵世代为奴,战斗力几乎为零。

在人口普查中,如果你敢虚报,你将立即受到惩罚。《大明律家法》规定:"凡军、民、邮、灶、医、卜、工、乐户,皆以其资。作弊脱免,避重就轻,杖八十。如果诉讼任意免责,书的版本混淆,也是犯同样的罪。"此外,法律还明确了对其他户籍普查失败的相应处罚措施。

总之,从底层走出来的朱元璋很清楚百姓的心理,在他眼皮底下玩不出什么花样。

其次是田地,为了核实土地的多少,朱元璋多次派大批官员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每家每户占了多少土地,一目了然。此举虽然可以打击地主豪强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给农民一些保护,但在土地丈量核实清楚后,民众会按照土地的多少缴纳相应的赋税,明朝廷滥用起来也更方便。

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之后,明朝的第一次人口普查终于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朱元璋采纳了户部尚书范敏的建议,于洪武十四年在户帖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黄皮书制度。黄皮书不仅让统治者掌握人民的全部信息,还根据户口数量安排相应的基层管理人员,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和统治。

明慧殿记载:"洪武十四年,下诏天下各州县编税役黄皮书,内设110户,推丁多长10人,其余100户10人,贾凡10人,年役长1人。方在城市,项在城市附近,李在农村。每十年一周的数字后面是丁。"每110户做一里,然后选出丁亮多的十户做酋长,剩下的100户再分成十户,设一个首领。每年由一个领导和一个领导分别负责每户和每里的事务,按照丁亮的多少轮流管理每户一年。

除了通常的催税、催粮,李畅、贾寿还承担着更重要、更秘密的政治任务。

如果你要出差或走亲访友,你需要得到"道路引用"只有这样,法律规定"凡往来于军民之间,但远行百里者,必被引"没有这个"道路引用",将被视为罪犯押送政府;如果你未经允许就出去,"八十棍";走私出境或者非法走私的;工作人员九十";走私越境,判绞刑,还鼓励大家举报这些"道路引用"人们。

要监控这么多人,单靠官员肯定不行。这时,总指挥和部门负责人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朱元璋说:"人们的邻居知道彼此的业务和业务,他们都在李佳。""相知"意思是互相监视,以李甲为首。大家要互相监控,知道对方的信息,甚至精确到家里的人数,从事什么职业,如果有人在读书,谁是老师,谁是同学。如果有人出差,一年左右没回来,邻居要多问原因。

秦国在变法时提出了“一民”论,认为秦国只需要一种人,就是平时耕田打仗,从事生产,战时为国捐躯的人。朱元璋继承了这一思想,认为自己不会从事士农工商"肖"是社会的蛀虫,对社会发展和大明的统治毫无意义。许多人认为"肖"就是无业游民,其实不仅如此,朱元璋惩罚无业游民,还把那些思想家和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当成"肖"进行了一次大扫除。

明朝只能选择四个职业,其他职业都是被杀,还有失业。

他规定:"在一英里和一百个河内湖之间,仍然有义夫,李佳坐在后面看着,但邻居不接受它。他的义父不是在公门,就是在城里,他被抓住了,义民被处死,李佳被移到城外。"如果有"肖"不仅我会被处死,我的亲戚邻居也会被送去边疆。别以为这是开玩笑。朱元璋曾一次性处理苏州、松江2871人"益民",而镇江方嘉居委会并没有主动抓拍"强奸人民"全部被派去筑墙,无数人被杀被破。这些被他写进《大衣记》作为功绩,希望能为后人树立榜样,流芳百世。

简而言之,就是"这个专利一出,从北京开始,传遍全球。所有的科目都必须花时间来测试它。"命令发出后,大家一定要重视,要和邻居熟络。如果发现任何违规行为或不法分子,应立即送交政府。否则,地狱付钱。

这整个系统不仅禁止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铁壁"其中更令人心寒的是让人民互相监督,互相怀疑,互相揭发,把一切可能在基层燎原的火花都扑灭,为的是让国家名扬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