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被杀时为何他的父亲不救?(谭嗣同被杀为何父亲不救)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5 20:26

提到谭嗣同,很多人都会想到一句话,那就是"我笑从横刀向天,留下肝胆两昆仑山"体现了谭嗣同的大无畏精神,但其实谭嗣同死的时候,他的父亲在京都做官,所以很多人都很好奇。谭嗣同当时为什么不救儿子?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大家可以一起做个简单的分析。

清末

,统治中国百年的清朝即将崩溃。在它摇摇欲坠的时候,总有进步人士想要救亡图存,戊戌六君子就是其中之一。

以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进步青年主张改革,以振兴清王朝,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但改革意味着巩固既得的利益分配,必然会遇到巨大的阻力。

戊戌变法的阻力主要来自守旧派。维新派通过分析发现,虽然朝中不少大臣也抵制改革,但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大臣们的意见并不可怕。

变法的真正最大阻力是慈禧太后,她是掌握清朝实权的最高统治者。如果任由慈禧在里面捣乱,变法就不会成功。同时,根据传统思想,女性不允许掌管国家事务。慈禧的行为是违反宗法制,意图控制皇帝权力,这是攻击慈禧的另一个理由。

经过深思熟虑,这位热情的年轻改革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软禁慈禧。那是1898年。

在康有为的安排下,谭嗣同摸黑来到了袁世凯的府邸。当谭嗣同提出请袁世凯帮忙软禁慈禧时,袁世凯欣然同意。谭嗣同将事情原委说出来,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袁世凯抓住机会,从外地调兵到北京来控制慈禧太后。

事实证明,袁世凯保持了他一贯的狡猾。谭嗣同满怀希望地离开后,袁世凯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慈禧太后。

慈禧得知消息后大怒,立即派人将光绪皇帝软禁,随后开始搜捕改革派。康有为等人有幸在慈禧的搜查人员到来之前提前逃脱。谭嗣同虽然事先得到了被捕的消息,但他并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鲜血唤醒民众支持变法。

谭嗣同在狱中时写道"我笑从横刀向天,留下肝胆两昆仑山"每次看,我的名句都是感人肺腑,感人肺腑,是革命者为民族不怕牺牲的精神。

按照封建社会思想,谭嗣同等人的行为无疑是谋反之罪,这在古代是不可饶恕的罪过,而且往往牵扯到家族。

谭嗣同的父亲名叫谭继勋,是一个儿子为后世所熟知的典型人物。

谭继勋在咸丰十年考中科举,从此在官场上步步高升,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为官。

1877年,经谭向左推荐,谭继准开始出京到地方任职,先在甘肃任按察使、公使。1889年,谭继勋升任湖北巡抚。

清朝时期,总督虽然比总督低一级,但并不是真正的上下级关系。从法院的角度来看,总督有点像制衡,因为如果总督越轨,他可以直接弹劾并向皇帝报告。

湖北巡抚相对于全国所有巡抚的权力比较特殊,掌管湖北一省的全部民事权力,是巡抚的标配,而湖北巡抚还拥有一定的军事权力,拥有一支可以调动和支配的专属军队。

谭基准的地位已经可以说是政府官员了,地位和名声极其显赫,权力也很大。那他为什么看到自己的儿子被处决却不出手相救?

原因一:时间仓促,可能来不及抢救。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闻讯后,立即将光绪皇帝囚禁在瀛台,随后对维新派进行肆意突袭,从而结束了历史上著名的百日维新,维新派仓惶躲藏。

9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与此同时,康、、、刘光第和杨锐也被关进了监狱。

9月28日,根据慈禧太后的命令,戊戌六君子壮烈牺牲在宣武门外的菜场。谭嗣同牺牲时年仅33岁,为拯救民族于危难之火而牺牲。

从慈禧太后抨击维新派到戊戌六君子之死,只有短短的七天时间。当时,谭嗣同的父亲谭继勋在湖北担任巡抚,离爆发风波的首都很远。即使一个信使立即来到马来西亚,也要花很多时间。

从时间来看,慈禧没有给谭继准留下太多思考和反应的时间,这可能是谭继准没有前来救援的原因之一。

原因二:救援行动无一成功。

戊戌六君子被捕后,此事惊动了清朝官场,营救行动早已展开。

戊戌六君子中有背景的不止谭嗣同一个。比如徐琳受到荣禄的赏识,而荣禄是慈禧身边的首席军政大臣,袁世凯通过他把消息传递给慈禧。

徐琳被捕后,荣禄始终没有为徐琳说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慈禧对这些改革派有多痛恨,立下汗马功劳的荣禄也不敢吱声。

杨瑞是张之洞的学生和助手。当时张之洞知道后也进行了营救行动,但是转了一圈发现没有结果,只能放弃。

从张之洞和荣禄的行动结果来看,谭继勋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救援无果"信号。

原因三:谭嗣同罪大恶极,而谭继勋性格软弱。

如上所述,维新派的行为无异于谋反罪,而谭嗣同则是想加重罪名。为什么这么说?

在发动政变囚禁慈禧太后的计划中,正是谭嗣同夜探袁世凯的住处,亲自劝说他出兵相助。所以,谭嗣同的罪应该加在谋反罪上。

先说说谭继勋的性格和为官之道。清朝的督抚与总督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权力上有重叠的部分。因此,如果有一个有权势的人来当总督,就会与总督发生争执和冲突。然而,这完全不可能发生在谭继勋身上。

当时谭继勋任湖北巡抚,晚清四大名臣张之洞任两江总督。谭继勋从未与张之洞发生过冲突。他主张做官不能得罪人,所以一直敬畏巡抚张之洞的权力。

谭继勋是传统学者,思想属于保守型,是传统的忠君报国思想。张之洞的思想相对更开放,主张洋务运动,兴办工厂,两湖地区思想解放。

可想而知,在同一个管理区,张之洞的开放思想肯定会和谭继准的思想发生冲突,但谭继准从来没有因为这个发作过。他既没有表示支持张之洞,也没有公开反对。

谭继勋一直对谭嗣同的所作所为不以为然,所以很多人会说谭继勋不是因为儿子出了问题才出手相救的,但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谭继勋也不可能因为政见不同而放弃儿子。无论如何,血浓于水。

其实更大的可能是谭继勋经历了痛苦的心理煎熬,因为谭嗣同的罪行非常严重。如果他贸然向慈禧太后求情,很可能会激怒慈禧太后,其家人也会内疚,不得已而选择舍小保大。

谭继勋怎么也想不到,当时因叛国罪被杀的谭嗣同,很快就成为了民族英雄,赢得了后人永远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