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夜读春秋有什么寓意(关公春秋夜读是武财神么)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5 12:39

为什么关公晚上读《春秋》?关羽虽然是武将出身,但他从吴那里明白了入文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是必要的。但当时乱世,关羽总觉得读《春秋》不那么踏实。于是有人提出了一个想法。会不会是关羽没看《春秋》,而是看了别的书?或者另一个"春秋"?感觉

这个脑洞挺有意思的。你不妨看看有没有道理。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欢迎在下面留言讨论。

1.晚上读春秋

荆州春秋亭有对联。第一联是"文爷,武爷,二爷",底线是"写春秋,读春秋,一个春秋"《文生》中的孔子和武将关羽就这样被一部小说《春秋》联系在了一起。

什么是《春秋》?《春秋》实际上是孔子为鲁国写的一部很短的史书,历时242年。这段时间被称为"春秋"。

古代写字不容易,春秋时期孔子记录历史是多么简单。春秋时期的所有内容是:某国某领导某月访华;某月,中国领导人出访某国;某月,某国攻打某国,取得胜利;某月,某国攻打某国,战败;然后,一年过去了。

可以说非常简单,完全没有任何细节,是一本极其枯燥的书,完全不是一部有着《史记》那种绝妙写作手法的书。

但由于孔子的崇高地位,这部《春秋》一直被冠以历代经典之名,属于四书五经的范畴,是读书人的必修科目。

小说突出夜读《春秋》,主要是为了突出关羽个人忠义无双的形象,但实际上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关羽大概没读过孔子写的《春秋》。

明明题目都一样,为什么不读一个呢?

这个就要说说《春秋》这本书的变化了,因为这本书太经典了,是孔子自己编的,所以很重要。但问题是书的内容过于简略,那些把孔子命名为圣人的儒生根本读不懂《春秋》里的东西。因此,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春秋》,出现了三部解释《春秋》的书,即《公羊传》、《谷亮传》和《左传》。

2.读《左传》的可能性。

这三本书合起来就是三本《春秋》列传。因为它们是对《春秋》的注释,所以《春秋》原文一直附在注释本上。所以这三本普及之后,就很难再看到《春秋》这种纯单本的书了,因为就算有也看不懂。

这本书里有三本曾经名噪一时,最后还是《左传》赢了。他成了《春秋》的代名词,因为他的全名是《春秋左传》,所以如果你在读《左传》,其实也可以读《春秋》。

那么关羽可能读过《左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左传》在当时并不单纯是一部史书,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部谋略书。

如果你想穿越回古代做将军,孙子兵法和左传,如果只能选一个随身带,那就不要选孙子兵法,因为他虽然是军事著作,但是理论性很强,就算撕了也不知道怎么打。

《左传》则不同。他能给你提供很多生动的战争案例供你参考,有点像学校里公式和例子的关系。

传统学术非常依赖老师,师生关系能极大影响学生的未来,所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不是一个场景,但你仍然可以看到他在当今相声圈的巨大影响力。

汉代官方研究权威刘向梳理了汉代以前《左传》的传承:左丘明传曾参,曾参传吴起,吴起传其子吴起,等等。

吴起这个名字很醒目。吴起是伟大的军事家和改革家。在他全面编撰《左传》之后,有一股浓浓的兵法和谋略的味道。

3.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有很多爱读《左传》的名人。汉朝始祖冯异和南朝名人杨侃都喜爱《左传》和《孙子兵法》。因击败侯景而出名的王僧辩也是著名的《左传》迷。最著名的人物是西晋名将杜宇。他是蜀国灭亡,世界末日的重要功臣。

杜宇被称为杜武库,意思是他学识渊博,能力出众,多才多艺,胸中像军火库或存放器皿的仓库一样,什么都有。他是一个机器猫巫师。今天的大学语文包括王波的著名散文《王腾亭序》,其中"紫蓝霜,王将军的军械库"这是对当时在场的王将军的褒奖,他被巧妙地比作杜预。

杜预一生最爱《左传》,自称有"《左传》上瘾"当然,这比烟瘾、酒瘾高级多了。他还对《左传》进行了精心的注释,撰写了《春秋左传集》,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左传》注释。到了唐代,官方修订科举教科书,基本版本的《左传》是杜预注。所以当时的诗人杜甫非常骄傲,经常吹嘘自己是杜宇的第十三个孙子。只是今天环境变了,一介绍杜宇,就会说他是杜甫的第十三个祖宗。

历代喜欢《左传》的人那么多,尤其是这些人,作为武将,喜欢《左传》,给这本书增添了不少味道。

据说多尔衮很喜欢《三国演义》,他总是学习兵法的奥妙,各种奇奇怪怪的剧情,战争策略等等。可见孙子兵法都是学来用去的,不一定局限于纯艺术书籍。

于是,关羽晚上读《春秋》,也许是在读《左传》。其实换个角度看,读《左传》就是读《春秋》,所以他晚上读《春秋》是真的,但是他读的《春秋》和孔老夫子q读的《春秋》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