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那么贪财为何能成为竹林七贤之一?(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另外六个人是谁)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5 10:39

说到竹林七贤,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一群不染人间的人在竹林里弹琴喝酒的场景。虽然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但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自己都应该风度翩翩,不愿意附和当时的政事。但实际上,在这些人中,有一个守财奴,王戎,他积极加入世贸组织,非常贪婪和吝啬。为什

么?既然王戎如此贪财,为什么他能成为竹林七贤之一?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说到魏晋名士风流,"竹林七贤"自然是首屈一指,即嵇康、阮籍、单涛、湘绣、刘玲、阮咸和王戎。这七个人都是魏国和西晋时期非常有名的名人。他们不拘小节,放荡不羁,经常出于某种原因聚集在杨珊(今河南修武)的竹林里饮酒作乐。竹林七贤"名字。

在七贤中,嵇康、阮籍和单涛最为人所熟知,而最年轻的王戎却被后人认为是最不配的。

为什么说他是最名不副实的?原因是七个人中,只有王戎最在乎名利,甚至可以用"最世俗"来描述他,虽然他被列为"七贤",但与嵇康、阮籍、刘玲、阮贤等人的洒脱、淡泊名利、清新脱俗相比,却完全不同,格格不入,而是"收天下,托财"(方点评),世俗意味很浓。

纵观其一生,王戎绝对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庸俗之人。甚至和他关系最好的还把他引进了竹林"朋友圈"阮籍曾开玩笑说自己是"普通的东西又回来打败人了"。事实上,在他身上,还有另外六个完全不同的人"七例最多"。让我们看看他有什么"不同"地点。

1.第一种情况"大多数"-最好的分娩。

王戎,字卓冲,琅琊王家的人。众所周知,这个琅琊王不简单。作为魏晋名门世家,可以说几百年来,人才辈出,权力朝野。如果你列举几个,你就会看到。王琅琊原属嵇,其始祖为春秋齐赋,其后人"王"对于姓氏,到了魏晋,家族开始兴盛。

有一个王戎的祖父"二十四孝"中国"冰上求鲤鱼"王翔,而在他的同辈中,有两个堂兄弟,王导和王敦,一个是权倾朝野,一个叫钱"一个插头"王燕,一个健谈的人。在年轻一代中,还有一个不朽的"书圣"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可见当时的王琅琊是花团锦簇,群星璀璨,甚至有"国王和马共享世界"事件的高峰。

所以,从出身来看,嵇康、阮籍、单涛、湘绣等人都比不上他。

2.第二种情况"大多数"-最小的

"竹林七贤"前六个人基本在同一个时代,只有王戎最年轻,和其他人相差至少十岁。我们不妨看看每个人的出生和死亡日期,以便比较。

嵇康生于公元224年,活了223年死于公元263年,活了262年,享年40岁。

阮籍——生于公元210年,卒于公元263年,享年54岁;

单涛——生于公元205年,卒于283年,享年79岁;

项修——生于公元227年左右,卒于公元272年,享年46岁;

刘玲生于公元221年,卒于公元300年,享年80岁。

阮籍的侄子阮贤,生卒年不详。根据与阮籍《伯侄关系》的关系及文献记载,其生年应晚于阮籍十年。

王戎生于公元234年,卒于公元305年,享年72岁。

可以看出,王戎是七个人中最年轻的,比单涛小29岁,年龄最大。而且经阮籍介绍,开始参加竹林聚会。那时候他才15岁,可见他的心智真的很早熟。

3.第三种情况"大多数"-最富有的家庭。

如上所述,王戎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他的家庭背景是比较强大的。其祖父王雄是曹魏时期的幽州刺史,其父王浑不仅是凉州刺史,还是凌镇馆刺史。成年后,王戎继承了父亲的爵位,继承了家族财产,生活富裕。从此,王戎仕途蒸蒸日上,历任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并被任命为安丰郡侯。后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尚书左仆。最后晋升司徒,排名三。

另外,据《晋书》记载,"美好的性爱"喜欢摆园场,没钱,北京有钱。早年,王戎被任命为荆州刺史时,曾私自建造了一座大花园住宅,并因此免除了公务,后来还为此支付了费用。传说他和妻子经常拿着象牙片(象牙算盘)计算财产,不分昼夜。

可见,王戎的家庭相当富有。与其他六个家伙相比,他们的个人财富也相差甚远。

4.第四种情况"大多数"——气质最尴尬。

王戎的气质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那就是"便宜"。这也是王戎广受世人诟病和鄙视的一点。

据《世说新语》记载,关于古代吝啬鬼形象的八卦典故有9个,与王戎有关的有4个,可见其吝啬程度在当时是广为人知的。在这里,九州列出了三个最能彰显其本色的八卦故事,比如以下:

例1——钻石头卖李子:王戎家有优良品种的李树,果实又大又甜。如果是普通家庭,这种好果子应该留作自己食用或送给亲朋好友,但手头宽裕的王戎正打算把摘下来的李子卖掉。更神奇的是,为了不让买他梅子的人用吃剩的梅子核种出和他家一样好的梅树,他们下令让人煞费苦心"钻其核心,然后卖掉",作为笑话传播。

例2-送衣服回去:据说王戎的一个侄子结婚,出于好意,他必须在宴会前陪伴一名成员。但他实在舍不得放弃任何贵重的礼物,就勉强给了侄子一件轻薄的外套。这并不特别令人惊讶,好戏还在后头。婚礼后几天,王戎亲自去看望了侄子。侄子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委婉地表达了要把衣服要回来的意思,真是讽刺。

例子3——借钱娶女儿:如果说王戎对别人小气可以理解,那他对自己的女儿也小气就真让人吃惊了。女儿出嫁,不像一般人给了很多嫁妆,小气的老王舍不得花自己的一分钱。他想了想,有了妙招,就是借钱给女儿买了嫁妆,然后通过各种暗示把债务转给小两口。每次女儿女婿回家,只要小两口还没还贷款,老王就给他长脸看。后来女儿女婿反应过来,很快还清了债务。后来我去看望父亲的时候,看到了面带微笑的法老。

可以说王戎的抠门就是抠出水平,而且地位很高,也算"竹林七贤中;特立独行"的存在。

5.第五种情况"大多数"——拜最高官。

如上所述,王戎的职业生涯非常顺利,是基于他的家庭背景和他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实用性一步步晋升的。自世袭父爵被转为钦差属后,此后一直在公职,先后担任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辅等要职。元康七年(公元296年),升至司徒雷登,官至公。

反观其他六人,嵇康生性懦弱,最高官至中大夫,称为嵇仲三;阮籍给关的一个步兵队长叫阮步兵;单涛与他所拥有的相比。最高的是官至太子少傅和左仆射,这离的司徒还远着呢。一直隐居深山的湘绣,最多被迫做官,当了黄门侍郎,正式的仆从。痛恨司马氏政权的刘玲,从未担任过任何官职。可见,王戎在七个人中,崇拜的官最高。

6.第六种情况"大多数"——聪明最盛

与其他六个人相比,王戎在仕途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的聪明。当然,这是一个很好的说法,如果是丑陋的,那就是王戎狡猾而圆滑。

例如,据《晋书》记载,"当初,孙秀在琅邪县做县官,在乡议中求质。颜溶不会允许从他的弟弟,他会说服他这样做。而秀才成功,朝廷中有世仇的都受到了惩罚,而荣和严则得到了经济上的好处。族兄敦名高,深恶痛绝。每次等容,都看不到病。后果就是造反。它的品味和远见是如此。"

这里其实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孙秀在琅琊郡做官时,王戎原本在"农村讨论"当时,他试图拒绝评判孙秀,但王戎敦促王彦给孙秀一个好成绩。后来,司马伦和孙秀上台,杀死了曾经有过世仇的官员,但王戎和王彦幸免于难。另一件事是,王戎讨厌他弟弟的将军王敦,经常因病回避见他。后来王敦造反失败,他也没有受到牵连。

这两件事,无一例外地表明,王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善于辨别和把握形势。而这一点,其他六人都是弱不禁风,正气凛然。

7.第七种情况"大多数"-最好的自我保护

从第六个案例"大多数"在引用的案例中,我们还隐约发现了王戎的另一个特点——善于自我保护。除了以上两个例子,还有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很有代表性。

据《晋书》记载,王戎在为齐王司马统当司徒时,赶上了司马家的另外两个王共同讨伐齐王。司马唐向他求教,他却慷慨陈词,力劝齐王放弃权力,回到自己的封地,让自己还能保住爵位。齐王还没来得及理解,他的谋士颜歌跳出来指责他胡说八道,应该被斩首。事实上,王戎确实误判了这里的形势,因为在当时的乱世中,所有人都知道权力是命脉。他怎么会轻易投降来保护自己呢?其实在当时的形势下,司马唐已经无路可走,只能拼了。

王戎确实为自己努力工作,但他马上就有了灵感。他找了个借口上厕所,然后故意掉进厕所里呼救。然后被侍卫拖出厕所去见齐王。他假装"吴氏三"药源性癫痫都是失去理智后胡说八道,掉马桶也是药源性癫痫导致晕厥。没想到大家都信了他,于是他化险为夷,史书上说是"让假药掉进厕所还不如灾难"真的是保护自己的好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对王戎的性格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竹林七贤"与其他六人相比,他淡泊名利,清新脱俗,可以说是"七贤"一个异类,迷失"西安"好名字好用心。难怪方凌轩评论说他是"收天下,托财"唐代王琅琊的同道王耀形容他为"多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