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挑选士兵有什么不同寻常的标准?(戚继光选人标准)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5 07:00

一般来说,将军要组建军队,在选兵的时候,会有一些自己的观察和评价。比如戚继光,他会抛弃那些行动敏捷的人,不会让他们加入自己的军队。这很奇怪。聪明人一般在哪里都受欢迎,那戚继光为什么不呢?他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众所周知,抗日名将戚继光麾下有一支

著名的军队——戚家军。

这支军队总兵力4000人,主要是义乌的农民和矿工。他们有着严格的军纪,专业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战无不胜的战绩,十万级以上的斩首记录。被称为"16-17世纪东亚最强的军队"。

那么如此优秀的军队是如何打造的呢?故事要追溯到戚继光第一次对敌龙山战役。

当时800多人入侵浙江龙山所,戚继光刚到浙江负责防务。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派兵迎敌。战斗刚一打响,敌人就分三路而来,分别由三个头目率领,向明军进攻。这时,滑稽的一幕出现了,成千上万的各路人马抵挡不住兵力劣势的敌人,纷纷逃跑。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戚继光跳上一块巨石,弯弓搭箭,连射三箭,将三位头领杀死。当时所有的敌人都傻了,停止了进攻。戚继光乘机组织部队反攻,击退了日军入侵。

虽然戚继光在这场战争中凭借个人能力挽回了局面,但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明军士气不振、战斗力低下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了。于是,戚继光萌发了自己的练兵思想,为后来戚家军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起初老大胡宗宪给他三千绍兴兵代为训练。可以说效果还是有的,打了一些胜仗,但是心里还是很怕敌人的。当敌人撤退时,他们在后面追赶,当敌人回头抵抗时,他们立即认识到了懦弱。说到底还是怕死,不敢硬拼。而且这些士兵有时会屠杀平民,甚至是战友的头颅,以此来虚报战功。

最终戚继光放弃了他们,决定招收一批新兵进行训练。

当时为了争夺矿山资源,义乌发生了大规模的战斗,双方有上千人参加。最终,义乌当地的农民和矿工赶走了永康等外地矿工。戚继光听了喜出望外。他发现义乌人在这场决斗中表现出来的同心同德、勇敢坚韧的精神,正是他所需要的。

于是,他来到义乌,在当地县长的帮助下,招募了4000人。

戚继光有自己的募兵标准:凡是皮肤白、行动灵动、见朝廷之人无所顾忌的,一律不招。因为这些人往往都是圆滑的手,关键时刻根本靠不住。他们不仅会逃跑,还一定会拉着别人一起逃跑。万一被上级抓到,他们有足够的口才为自己辩护。这种人在部队就是老鼠屎的存在。

他要的是农村里皮实肉厚的老实人,这样才能指挥打仗,打胜仗。后来这四千将士在戚继光那里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很快就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就是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齐家军"。

至于戚继光的治军之法,也为后人所借鉴和继承,其中最著名的是清朝湘军创始人曾国藩。

一个对军事一窍不通的书生,为了对抗太平天国,硬是靠着读戚继光的新书《训练中的纪律与实践》组建了一支军队,而且大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