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莫德尔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被提升为指挥官?这和莫斯科战役有什么关系?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4 19:13

1941年3月,苏联因其粗心大意和低估而痛苦复出。短短三个月,就损失了280多万兵力,大片土地毁于一旦。纳粹德国充分发挥了闪电战术,尤其是在基辅战役期间,彻底消除了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威胁,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德军各部分消耗也很大,尤其是坦克,

比如第3装甲师的坦克,只剩下个位数,急需休整。但德军最高统帅部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虽然将军们再次反对,但还是进攻了莫斯科。台风行动"还在开始。正是这场战斗成就了莫德尔的个人荣耀。

在莫斯科战役中,第三装甲师不再作为"尖刀"。

其实德军统帅部很清楚部队面临的困难,中央军群还在进行基辅战役。扫尾"而裁减几十万兵力,德军的战斗力已经大大降低。但在他们看来,莫斯科战役必须进行,而且越快越好。

首先,在基辅战役之际,斯大林在莫斯科周边建立了两条新的防线,动用了最后一支预备队,集中了125万兵力和近千辆坦克。然而,这些仓促建立的防线并不完整,漏洞百出。换句话说,尽快进攻意味着不给对手太多的准备时间。

其次,追求胜利,摧毁苏联抵抗的意志。苏联在德国的僵硬策略。眨眼"战前没有防守,接连失败,士气低落。与得胜的德军相比,此时士气正旺,应顺势而为,迅速攻占莫斯科,彻底瓦解苏军军民的斗志,加快战役进程。

更严重的是,参战的官兵都穿上了夏装。"巴巴罗萨计划",没有考虑到冬天会解决苏联问题,再加上"猪队友"意大利在巴尔干半岛失利,基辅战役拖延了几个月。因此,留给攻击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必须克服困难,尽快恢复对莫斯科的进攻。

解决办法是,与此同时,大量设备和物资已经开始满负荷运输。打磨的差不多的第3装甲师只有三天休息时间。好在一批新引擎及时到达,维修人员加班加点,坦克数量恢复到70多辆。

由于第3装甲师在基辅战役中的过度消耗,莫德尔和他的部下在这次行动中只能担任掩护任务。莫德尔不这么认为。战役初期,他仍将全师分成三个战斗群,向苏军两个集团军群的交界处冲锋。苏军没想到德军进攻这么快,防线瞬间崩溃。

德国人获得了"台风行动"在第一阶段的胜利中,莫德尔在4个月内从师长晋升为军长。

莫德尔的一个战斗群一天前进了136公里,创下了二战中单日最长攻击距离的纪录。两周后,第三装甲师到达离莫斯科仅100多公里的地方。苏联人又一次被打败了。他们完全低估了德国人继续战斗的能力。就连德国人自己也没想到胜利会来得这么容易。

"台风行动"战役第一阶段圆满结束,50万苏军在布良斯克放下武器。对于这样的胜利,德国人格外看中了它。这是克服各种困难取得的伟大胜利,全体官兵欢欣鼓舞。国内媒体趁机宣传,好像"战争已经决定,苏联也完蛋了"。

10月底,为了完成对莫斯科的最后一击,德军重新调整了兵力。当然,更多的是"论功绩报酬"莫德尔凭借出色的表现和陆军总司令布劳契奇的关怀被晋升为将军,并担任第3集团军所属的第41摩托化军司令。

从师长到司令员只用了四个月。这样的晋升在德国人中间引起了争议,莫德尔的粗鲁和滥用职权的习惯再次成为人们反对他的主要原因。在胜利面前,他们没有看重他的战绩,或者说没有展现他的实力。说白了,莫德尔"人气差"。

尽管饱受批评,莫德尔还是展示了"没关系"态度。其实他心里已经暗战很久了,所以他必须拿出实力,让他们"闭嘴"。然而,苏联的雨季意味着寒冷的冬天即将到来。一夜之间,苏联公路变得泥泞不堪,德军几乎寸步难行。

除了被寒冷的秋雨冻得瑟瑟发抖,行军和后勤运输成了大问题,50万辆军车中有15万辆报废在泥泞中。虽然莫斯科近在咫尺,但进攻速度却逐渐放缓。在斯大林的严格命令下,苏联军队变得越来越顽强,"保卫莫斯科"成为当时最响亮、最鼓舞人心的口号。

谢天谢地,斯大林重新启用了朱可夫,接管了莫斯科的防务。此刻,他手里有将近250个师,他已经全部占领了"冷"优势,战争的天平开始向苏联一方倾斜。德军实际上从最初的136个师减少到83个师,而且远离大后方,补给困难。

11月,苏联秋雨过后,第一次寒潮来袭,气温骤降至零度以下。穿着夏装的德军不停跺脚取暖,坦克不得不整夜转空以防冻坏。12月,气温达到零下40度,德军终于在距离莫斯科17公里的地方停了下来。

苏联开始了大反攻,莫德尔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从军长晋升为陆军司令。

莫德尔意识到德国人不再有能力组织进攻了我们必须收缩防线"。他一边命令工兵清除撤退中的障碍,一边开始遣返伤员,并在后方设立后勤保障点以备不时之需。果然,朱可夫下达了反攻的命令,苏军在900公里的战线上进行了反击。

"喀秋莎"火箭咆哮着,尖叫着,穿着大毛皮大衣,拉着雪橇的苏联人喊着"乌拉"口号,对德军阵地的冲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下令撤退,莫德尔率领第41摩托化军撤退。为了加快速度,他下令投掷重型装备,轻装撤退。

"一败涂地。,局势相当混乱,莫德尔担任"不止一次;交警",命令撤退。当然,他有先见之明,建立了防御阵地,这在这个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一边命令殿后部队布雷,一边烧毁沿途村庄,目的只有一个,让追击的苏军"也难受"。

面对混乱,莫德尔英姿飒爽,表情严肃,在他的大喊大叫中,第41摩托化军保持着有序的撤退。不仅如此,他还组织了一个小型装甲战斗群对苏军发起反冲锋,延缓了苏军的追击。10天撤退160公里,站稳脚跟。

尽管在莫德尔剩下不到一个团,他仍然要求更多的燃料、弹药和增援,他将不断反击。毫不夸张地说,他是当时东线唯一反对撤退的将军。他甚至指责友军擅自撤退,使自己的部队处于危险之中。

1942年初,朱可夫调集4个方面军从两翼包围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会合点是列热夫。统帅部的要求是"不惜任何代价留住乐哲夫;。这时,当了不到三个月军长的莫德尔被提升为第九军军长。现在,没有人反对。

第一,撤退以来,莫德尔表现出了良好的战斗素质,冷静指挥部队撤退;第二,他一直反对撤退,这完全符合"有人"这个想法。更重要的是,第九军乱七八糟,没人想拿,也没人有能力拿。换句话说,莫德尔是完美的候选人。

这也是"打败莫斯科",显示了莫德尔的防守一面。终于凭借着能攻能守的实力,让之前和他争执的人彻底"闭嘴"这也让他成为二战中最有能力的人"国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