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多次北伐却失败他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吗?(诸葛亮每次北伐失败的原因)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4 08:52

刘备死后,诸葛亮多次北伐,但总的来说,还是失败了。尽管如此,他还是参加了五次北方探险。我们不禁疑惑,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进行这样的战争?虽然失败了,但是北伐真的对蜀国没有好处吗?这些失败的意义是什么?

三国时期,时任蜀汉宰相的诸葛亮从22

8年春到234年冬,五次北伐中原,五次与曹、魏交战。《三国演义》称之为六下祁山,连诸葛亮最后都死于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在蜀汉建国十二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享年54岁,真正修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说诸葛亮不断北伐中原拖垮了蜀汉,然后是蜀汉的衰落,那么诸葛亮真的这么不明智吗?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意义何在?

第一,刘备的意愿与汉正统。

"始皇帝知道大臣谨慎,所以在他快要崩溃的时候派他去很重要"、"北方平定中原,元气大伤,除掉汉奸杀人犯,汉室复兴,还在故都"——《榜样》。诸葛亮坚持北伐中原,在模型中有部分解释,即完成前朝皇帝刘备的遗愿,以蜀汉正统之名自立。

第二,以攻代守,打乱了曹魏的发展。

曹魏皇帝曹睿在蜀中取了一座堡垒,转而大力恢复魏国自身的实力。但是蜀汉之地人烟稀少,在这种形势下,蜀汉没有接班人,只有被曹魏灭的结局。诸葛亮只能利用曹魏复兴前的动荡时期,做好出其不意的准备,攻其不备。或许战斗会很顺利。即使曹魏不能被消灭,他也能够夺取足够的领土,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蜀汉的国运。所以诸葛亮北伐中原是一种无奈而必然的选择。

第三,转移蜀汉国内矛盾。

蜀汉政权由一等荆州集团(以诸葛亮为代表,刘备为首),二等东周集团(以李严为代表,刘璋为首),三等蜀地集团(以乔周和蜀地地方势力为代表)。

刘备死后,这三股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诸葛亮不时北伐中原,可以将蜀国内部的三方矛盾,恰如其分地转移到对抗曹魏战争的外部矛盾中去。如果永州、凉州是侥幸打下的,那么荆州、东州、蜀地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大大减少,甚至蜀汉更有机会问鼎中原。

诸葛亮北伐中原,不仅迫使曹魏消耗国力,而且造成曹魏社会动荡,从而减缓了曹魏的光复,转移了国内日益尖锐的矛盾和冲突。而如果有机会,可以进入关中,争夺中原。再坏也能巩固自己对蜀汉政权的控制,所以诸葛亮北伐总体来说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