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生金榜题名后他们的录取通知书是什么样子的?(古代给状元送录取通知书)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4 07:52

最近很多高考考生都收到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现在各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也各有用心。毕竟这可能是每个考生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之一。但在现代,因为交通发达,无论考生住在哪里,都可以用快递把通知书寄回家。在古代,没有这么方便。那些中了科举的考生有录取通知

书吗?这次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代是如何通知那些科举考试中了状元的考生的。让我们来看看。

"以前的龌龊不足以自吹自擂,如今的放荡无止境。春风中,这匹骄傲的马以两拍的速度奔跑。我优雅地在一天之内游览了长安的所有风景。"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毕业后》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入国子监后兴高采烈的心情。成为第一是一个古老的人"四大喜事"其中一个,当了秀才之后,可以升官封爵,光宗耀祖,做福泽子孙。可谓"十年寒窗,无人问津,一举成名"。为了鼓励学者们努力工作,扩大自己的影响,政府不仅公布了名单,还制作了一份特别精美的"录取通知书"无论是用料,做工,还是好消息,都很复杂,很隆重。

中国科举制度(仿)的最后一块金牌,是1904年挂出来宣布的。图片来源:北晚新视野

古代最早的录取通知书是"粘土黄金邮报"。"泥金"该技术是我国传统的高级涂布工艺,是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的金色颜料,用于装饰书写纸或在颜料中调和涂布物体。到了唐代,陶金开始画在信笺上,作为进士和家的佳音。五代王人禹《开元天宝泥金帖遗》:"新科状元刚到,他在家书上贴了一个泥书帖,报他考上的喜气。"宋代诗人杨万里《送宗门弟子西游求省》诗:"轻墨榜第一见,泥金帖不用封。"王人禹和杨万里都提到了泥金帖,但杨万里的诗中淡墨的单子是什么?古代科举考试录取的进士,用淡墨列名,称为"轻墨榜"。

后来出现在唐朝"金华邮政",视为"正式版"科举录取通知书,又称"Post "。麦《容斋续·金花帖》说:"唐进士考上该科,有个金花岗...以素绸为轴,贴满金花。"到了宋代,还在使用金花帖,宋代诗人赵彦伟在《阴脚印》中记载:"国初,沿袭唐制,秀才登上首位,正文以黄花书写,长五寸半宽,并写上姓名,花置于其下,护大帖,姓名写于帖面,称为榜帖。当时叫金花驿站。""黄花剑"是撒了金粉的高档文具。用它来写通知是很珍贵的。宋·陈继儒《太平花青》卷四:"到了宋代,吴君石开始在龚氏做学问。他家住在昆山皇姑,他还收藏了第一批金花标语牌,用金纸画的,三寸宽,四寸长。"

在明朝,录取通知书叫做"好消息",或者"Post ",民间说"好消息"。阿明王世贞写道:"由下乡学生推荐的,在推广中会尝试的,由各县市给予奖励。"金范的介绍在《儒林外史》之后,这是一个好消息。清朝的时候,有印刷的科举通知书。

进士和告示的内容是什么?一般先写考官名字在上面,再写具体内容。农村考试给的录取通知书比较简单,主要写被录取学生的姓名、家乡、三代名。如吴的《儒林外史》第三回:"三两步后,金范走进房间,看见中间的报纸已经挂上了,上面写着:“给你的主人范彪一个好消息,他参加了广东省的高中会考。”。北京报纸连登黄甲。“"

现代高考录取通知书一般通过邮局或快递公司邮寄给考生。在古代,发通知也是隆重的。各级官员会安排专人把通知直接送到学生家里。一般宣布好消息的人不少于三个。他们都骑着魁梧的马,高举彩旗彩带,带着唢呐队,沿途鸣枪奏乐,热闹非凡,就像现在男人结婚迎亲一样。比如《儒林外史》描述的向榜单举报的情况:"只听得锣鼓喧天,三匹马冲了进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拴在茅草棚上,喊着:‘快叫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

进士举人,进士,有大希望的人,都会在煎熬中等待佳音。门口有专门的人等着,真的很渴望见到。一旦报喜者到来,他会向主人呼喊好消息。报喜不报忧是个好工作。我想在衙门里做这份工作。当我遇到一个大家庭时,我可以得到一些红包,那就是"开心钱"稍微穷一点的家庭也可以弄个桌子,享受点酒。正是因为送喜讯有利可图,所以才有人半路抢了喜讯,送到主宅领赏银。千山堂藏书中记载的严嵩:"京城人希望通过报榜获利,先贿赂印刷商,多印几张纸试录,等着纸张疾驰而去。如果你早点举报,你会得到更多的钱。也有在路上等着把纸拿走的。"

获奖者在收到名单贴或喜讯后,一般会贴在大厅最显眼的位置,就像现在上级颁发的奖状或与领导合影一样,让来访的客人进门就能看到,以示炫耀,大放异彩。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郑学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