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为何不想当官只想归隐田园?(陶渊明为什么不愿做官)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4 07:26

陶渊明是东晋至南宋初的著名诗人。我们在课本上一定都学过陶渊明的诗。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陶渊明向往田园生活,不喜欢做官。他的上一任官是彭泽知县,但只任职80多天就走了。古人普遍把做官作为自己出人头地的一个主要途径。为什么陶渊明反而不屑做官?陶渊

明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一生的最高成就体现在山水田园诗中,寄托了陶渊明想表达的感情。

据史料记载,陶渊明为官共五次:第一次为社稷敬酒,第二次入桓玄军幕,第三次入真军,第四次入建威军,第五次任彭泽县令。可以说,陶渊明早年有着深远的政治抱负,尤其是398年,他加入了桓玄幕府。当时他认为金朝在劫难逃。

没想到,结果并不理想。不久,刘裕举在北府兵造反,桓玄逃离江陵重整军队,被西方起义军打败。桓玄试图进入蜀国,但被益州刺史钱丰杀死,时年36岁。

制定彭泽县令是他最后一次做官。公元402年,桓玄出兵南下,攻占首都,设立了包括宰相在内的诸多官职。当时陶渊明因为母亲去世,在家服丧,错过了这个机会。

但他始终向往桓玄在京城的官位。他甚至认为,如果他当时在首都,他肯定会获得一个官方职位。三年后,陶渊明当上了建威将军。东晋末年大将军之子刘的入伍与桓玄关系密切。后来,刘为陶渊明建了一座桥。

陶渊明因为和刘裕关系密切,所以能当大官。但他只做了80多天的小官,彻底退隐农村。此后,刘玉建和刘崧多次要求他在山中任职,但都遭到拒绝,因为此时他曾为桓玄效力的事实对陶渊明来说是一颗定时炸弹。

无论是晋朝的皇帝,还是刘宋的皇族,都可以用这件事要挟他,相当于一臣二主。陶渊明当然知道这很危险,所以干脆不再做官,也不站队保命。这是政治领域的明智之举。

事实上,陶渊明的入伍,刘拉近了他与的关系,然后他远离了政治漩涡,从而挽救了他的生命。因为陶渊明以前是桓玄政治势力中的一员,为了剥离他的这一身份,他需要妥善处理他与刘玉和皇室的关系。否则,如果他犯了一个错误,他的头很可能会掉到地上。

所以陶渊明归田后写了一些田园诗。

但不得不说,他的政治才华和文学造诣都令人骄傲,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其实他能避免中毒,也多亏了他叔叔陶魁的保护。没有亲人的荫庇,也就是朝中无人,没有人洗他的白衣服,他就暂时无法在家乡过上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