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何不重用自己的子女?皇位竟然传弟不传子(赵匡胤传弟不传子背后的原因)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4 07:13

宋太祖·赵匡胤的死因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谜,而赵匡胤死后由他的弟弟赵光义而不是他的儿子继承王位,这多少有些令人惊讶。许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赵匡胤没有建立一个王子。事实上,赵匡胤的四个儿子中有三个死得早,只有二儿子伊彦国王赵德昭健康地活了下来。

但赵德昭从未被立为太子。甚至在宋太祖活着的时候,赵德昭连个皇位都没有。为什么?来说说这段历史背后的故事吧。

18岁时,赵匡胤结婚了,他的妻子是他父亲的同事赫尔希的女儿。

他的父亲是一个低级军官在朝廷的军队,由你魏。他很诚实,不贪图名利。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海耶斯自然没有大小姐的刁蛮脾气。

结婚后,赵匡胤继续在家过了三年闲散的生活。21岁离家环游世界,22岁加入郭威的讨伐军。从此,好时和丈夫两地分居。四年后,郭威称帝,赵匡胤正式获得了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职位——朝廷东西班的头头,这才把他的家族带到了后周的都城汴京。

这一年,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出生了。

跟随郭威后,赵匡胤迅速成长,后来成为周世宗的心腹。此后,他一路高升,事业蒸蒸日上。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30岁的赵匡胤被任命为我军特使,官至第一。夫贵妻荣。28岁的何也被任命为惠济县的妻子。不幸的是,两年后,他因病去世。

他16岁时与赵匡胤结婚,30岁时去世。他的前半生是和赵匡胤一起度过的。她在赵家扮演了一个好媳妇的角色。她的公公和丈夫常年在外。他在家里尊重婆婆,照顾弟弟(三弟赵光义当时才五岁),打理家务,带着一儿两女,过着琐碎而忙碌的生活。她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没有什么心机和谋略,这对赵匡胤的大业毫无帮助。在赵匡胤称帝后的第三年,他被封为皇后,这与赵光义当月登基时相比有些变化无常。

海斯去世时,他的儿子赵德昭只有八岁。母亲早年的浙江,似乎带走了赵德昭的幸运。

干德二年(964),赵德昭14岁出家。按照惯例,王子出家要加冕为王。但是赵匡胤与"年轻,还要继续成长"名义上只给了他贵州国防大使的职位。开宝六年(969),宰相赵普即位,赵匡胤的三弟赵光义被封为晋王。而他的儿子赵德昭却被提升为兴元尹、山南西路、节度使、平章,封号一品。直到赵匡胤在开宝九年去世,赵德昭才称王。

以赵匡胤的政治智慧,他为什么压制他的长子?宋朝的历史学家认为,毛有意让他的三哥当皇帝,以免让他的儿子当国王。这是事实吗?当然不是。

赵匡胤当了半辈子的兵,但他的儿子很瘦。他一生有四个儿子,但只有两个成年,赵德昭和赵方得。赵是的年轻嫔妃,而基本上没考虑让他即位。但长子赵德昭为了保护他,花了很多心思。

五代政局混乱,一个王朝往往十几二十年就被推翻。赵宋王朝的建立与后周没有一个统治者有很大关系。剑龙二年(961),皇太后赵匡胤与时任宰相赵普制定"金匮要略联盟前"协议规定,如果赵匡胤英年早逝,就让成年的三哥赵光义即位。于是,这一年,极力奉承他的三弟,任命他为开封尹,掌管北京的政务。自五代以来,这一职位往往由皇太子担任,宋代史家认为,太祖有意将皇位传给太宗,大概就源于此。

但建国之初,兄弟姐妹利大于弊;开宝时期国家越来越稳定的时候,兄弟姐妹之间似乎弊大于利。

虽然从未册封赵德昭为王,但对比赵德昭和的职位,除了一个是我们的山南西路使臣,一个是晋王,两人都担任过宋朝直辖市的市长(知府),职位相同,级别相同。此外,开宝八年,赵匡胤平定江南后,赵德昭的岳父成为河南军政长官。次年,赵匡胤提议迁都洛阳。迁都的公开原因是考虑大宋的百年基业,私下原因是为儿子登基铺路。一旦成功迁都洛阳,在洛阳待了十几年的河南尹就能护送女婿赵德昭登上皇位,而开封尹就如同被砍断了手脚,权力也将大打折扣。

迁都的动议自然遭到了赵光义一伙的疯狂反对。赵匡胤不愿看到兄弟相残的场面,只好主动搁置争议,暂缓迁都。与此同时,赵匡胤开始讨伐北汉,意图在一两年内统一全国,给他的儿子一个完整安全的国家。然而,这年冬天,赵匡胤莫名其妙地去世了。四年后的冬天,赵德昭不堪叔叔的猜忌,自杀身亡。

事实上,只要上天再给赵匡胤三到五年的时间,赵匡胤就可以进一步提升赵德昭的地位,让他的儿子不动声色地即位。然而,赵匡胤把兄弟情谊看得太重,过于信任三哥赵光义的忠诚,最终害死了自己的儿子。如果他在地下有知识,会不会觉得自己养着照顾三哥的时候是在养一只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