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的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什么后人更怀念李广(李广霍去病卫青谁厉害)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4 02:00

李广,汉朝名将,在后世也是德高望重。但是从战绩上来说,李广其实不如另外两位将军卫青和霍去病。我们知道他们两人在汉武帝时期为打败匈奴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为什么李广在后人眼中的地位远远高于卫青和霍去病呢?李广为什么要更受欢迎?

1.在回答这个问

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李广的身世:李广,西汉名将,因身怀绝技,武艺不凡,被匈奴人称为"费将军",而避之。李光出身于一个镇守边关的武将世家,但他却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功臣——战国名将李信之后。

北方有很多战争。李广自幼习武,精于射箭骑马。他长大后,个子高,胳膊长,力气大。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将军夜里在草丛中看到这块石头,误以为是老虎,用弓射了它,却一箭拔不出来。

这一细节在诗人陆仑著名的《夏塞曲》中得到了生动的描述,成为了纪念李广的诗歌中的经典。黑暗的树林里,草突然被风吹动,风声飒飒,将军以为野兽来了,立刻拔箭。天明去找箭,已经深入到石头边缘。

武功天下第一,这也是李广在后来的诗中被赞美的声音最大的原因之一。这类诗还有王昌龄的《出塞外》:月关秦,长征路上人未归。如果攻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活着,匈奴人就不准南下阴山花马了。

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

2.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古代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大多是德才兼备,德大于才。所以有能力有德行的人会受到追捧。

李广的战绩虽然没有同时代的卫青、霍去病那么差。但是司马迁说"桃子和李子什么都不说,但是他们自己走自己的路",对李广的一生做出了最高的评价,这也是后来的诗人赞美他的另一个原因。

据说他不仅勇敢善战,而且对下属非常谦和和善。《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了一个很短的片段:当时李广和一个叫成武的将军齐名,但两人的带兵方法却大相径庭。

程不知道如何以严明的纪律带兵。他每天练习,什么都不说。一旦他出去露营,他会尽量安全。但是李广不一样。他出征后很少约束部下,扎营也没有一定的规矩。

活着以后,战士们可以随心所欲的玩耍,所以战士们都很爱他。这种带兵方式肯定是不讨上级喜欢的,因为会让其他将军带兵困难,但是李将军在士兵中的口碑肯定是很好的。

诗人高适的《葛炎行》就体现了后世诗人对李广的这种赞美。《葛炎行》是一首叙事诗,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一场战斗的过程。最后四句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直到白衣剑卿重见天日,鲜血染红,当死亡成为一种责任,谁还会停下来想功名。然而,说到沙漠战争的艰苦,我们今天要提到李,一位伟大的将军,他生活在很久以前。

意思是将军为名利而来,骄纵轻敌,甚至战败。为什么小兵上战场都是为了个人的功劳?战场上的战斗自古以来就是惨烈的。我什么时候能遇到一个指挥有方并关心士兵的人"费将军"像李光这样的好将军呢?

可见,李广热爱士兵。在白刃相见,骨肉相搏,四肢常断身转的冷兵器时代,爱护士兵的好将军少之又少。

3.除了赞美,还有一种诗是悲叹李光的命运。

最著名的是王维的《老将军》,"卫青将军的胜利只是一个偶然的事情,李广将军的失败是他的命运,而不是他的错"。还有"初唐四杰"其中一位王波在《王腾亭秋别序》中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让我们来看看"两位国王"写作背景。《老将军》描写了一位老将军,一生为东西方立下汗马功劳,但晚年却落了下风"无功功率"当你被抛弃时会发生什么。

揭露了统治者赏罚的愚昧与无情。王维写这首诗是在公元737年,当时他被贬为监察御史,奉命深入士兵中,看到了许多不合理的现象。顺便说一下,通过写这首诗,他说出了他对当前政治的不满。

而王波的感叹是因为"霸王鸡"冒犯了唐高宗并被流放。他去探望父亲,途经洪州,正逢重阳节,洪州太守颜设宴款待宾客。桌上,王波即兴创作了一首《秋王府亭送别序》,抒发了自己的心情:"运气不好,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仕途坎坷,人才辈出。而李广,一个绝技,一个戎马一生,到头来,不但难以封侯,而且还要自杀,简直是"悲伤"英雄的代表。

再加上卫青,霍去病家和国家有关系,背景硬,年轻有为,事业有成。李广已经四五十岁了,却退居次席,更加重了他的悲剧英雄形象。

李广作为战场上的英雄,是金字招牌,但作为指挥官并不安全。他一生郁郁寡欢,非常适合历代文人在仕途不顺,才华未得满足的时候将自己带入其中,以往事为喻来抒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