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发配边疆”是发配到哪里?犯人们去哪里做什么?(发配边疆的发配是什么意思)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3 14:13

很多人一定在各种影视剧或者其他文学作品中听过这样一个词,"送到边疆"有的免了死刑后减了刑,有的直接送了。在我们的印象中,边疆一直是个又苦又冷的地方,很难生存。一些原本是贵族的人犯罪后被发配边疆,地位一落千丈,不得不过着从未有过的苦日子。他们

能否活到被送去的地方是个问题。那么,被发配到边疆的人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呢?

首先,前沿在哪里?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因为历代的边界都不是固定的。比如唐代,南方大概就是现在的广东地区,北方就是渤海地区。清朝时,北方是东北的北方,西方是蒙古,南方远至南海。所以要看寄售的朝代。领土越小,路上的时间就越少。但是如果疆域大,你只是走着去,可能有的直接在路上就累死了。真的不如直接判死刑,死前受那么多苦。

其次,当他们到达边境时会做什么?当然,不可能是让你自娱自乐。第一个也是最初的目的是放逐军队。在古代,这种刑罚比死刑轻,比流放重,流放也是送,但不是流放,而是劳役。事实上,充军与现代劳改类似,但更为严厉。它作为死刑的替代刑罚而存在,即所谓的"惩罚比这更糟糕"很多犯人宁愿被判死刑也不愿意被流放,说明这种刑罚看似给了你一条生路,其实比死还难受。

分布区域不限于最边缘的区域。它们可分为四种:四千里叫极边烟薰,三千里叫偏远,两千五百里叫边防,一千里叫沿海。这些地方也会被开发,所以被分配的犯人就成了劳动力。其中"极限边缘"听起来好像是最远的地方,一般是最北或者最南,有时候也会有人被送上岛。古代的岛屿不像现在这样充满了节日。那时候岛上什么都没有,偏僻,四面环水。在岛上,想逃也逃不掉。比如山东蓬莱的沙门岛,五代以来就成为重要的流放地。

还记得水浒传里的流放吗?我只能说他们很幸运。如果真的流放到岛上,108个将军都不够。但是,并不是没有人逃脱,传说中的"八仙过海"传说北宋时,萨满岛上有八名囚犯游泳数十里后逃出,后来成为八仙传说的起源之一。

此外,还有守卫边境的任务。毕竟,一个囚犯和一个士兵一起来守卫边境。当然,士兵的成本比俘虏高。人没有犯错误,应该不会少给,但是犯人不一样。活着是一种福气,他们不能祈求什么。还有耕地。在边境地区开发土地是很累很费时间的。如果把犯人送去发展,他们都是免费劳动力,不需要考虑成本。另外,这样做可以获得的利润也比流放犯人多得多。所以,把俘虏送到边境地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兵源。

当然除了这些体力活,也有一些轻松的文书工作,但是这个主要是给一些被发配过去的官员设置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所以体力活可以做的更多。

边疆路漫漫,能坚持的人多,不能的当然也多。有的在路上,天天提心吊胆,路漫漫其修远兮。就算有命活到被送去的地方,也不一定能顺利活下来。毕竟后面还有很多苦日子等着你。

当然也有非常活跃的流亡人士,比如大作家苏轼,他也去过海南。他不觉得苦,反而觉得有那么多好吃的。当然,库尔特还是有点不一样的。他被流放到海南,不是作为流亡者,而是作为官员。

再比如柳宗元,他被贬到广西柳州,但都去教育当地居民了。虽然生活条件仍然困难,但对他们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流放至少不是直接死刑,听起来更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