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是一个怎样的人?秦良玉和她的白杆兵介绍(秦良玉是谁的原型)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3 14:00

说起古代著名的女将军,也许大多数人会想到花木兰。不过木兰可能连真人都算不上,明末的秦良玉绝对是历史上第一个可以说是真正厉害的女将军。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被正史记载的女英雄,也是唯一被皇帝追封的女将军。她和她的白杆兵在明末立下了数不清的丰功伟绩

,崇祯皇帝曾写过四首赞美秦良玉的诗。先介绍一下秦良玉和她的白臂兵。让我们互相了解一下。

第一,土家族成为一支军队

和袁崇焕的关宁铁骑一样,白杆兵也不是由汉人组成的,而是由生活在川西南的比奇卡人,也就是土家人组成的,而正是明末著名的女将军将这些人聚集在一起成为一支军队& mdash& mdash秦良玉。

起初,秦良玉组建白杆兵是为了让丈夫马千成拥有一支擅长山地作战的军队。

与生活在中原的其他民族不同,毕吉卡生活在川渝交界的大山深处,在与山野的猛兽、来自中原的统一王朝、争夺土地资源的内部冲突的长期斗争中,变得英勇善战。各民族不分年龄,都有一定的军事经验和武器使用知识。

对于这支军队,秦良玉和马千成视之为安身立命之本,所以即使知道比丘卡人骁勇善战,但在征召后还是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首先要学会的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秦良玉为这支军队打造的特殊武器& mdash& mdash白枪。

白杆枪由当地结实的白木制成,顶部有带刃的钩子,底部有坚硬的铁环。在战斗中,士兵可以手持白杆枪进行远距离劈砍,也可以近距离使用铁环作为锤类武器。必要时,白杆枪还可以用钩环连接起来,形成爬山越岭的工具,非常适合山地作战。

此外,士兵还必须学会使用剑、斧、棍等各种辅助武器来对付不同的敌人。

严格的军事训练的另一个结果是战场上的白杆兵所表现出来的严明的战场纪律。

按照秦良玉的追赶,在战场上奋勇前进的士兵会得到奖赏,那些怕死、不愿上进的士兵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士兵在战斗结束前只能向前刺,不允许停下来砍敌人的头。

为了让士兵互相监督,秦良玉在军中实行坐在一起的方法,所以白杆兵每次出征都势不可挡,如虎添翼。

与强大战斗力相匹配的,是白战军使用的战斗队形。与我们想象中的各种深不可测的阵型不同,白臂兵的战斗队形简洁高效。一般一会儿24个旗手,每旗25人为一队,形成尖锥队阵型。其余的士兵在战斗后面列队。如果前排的士兵在战斗中倒下,后排的士兵会立即上前填补自己的位置,以保证前线战斗的士兵数量。

依靠这种尖塔式的战斗队形,在战斗顺利的时候,白卫军士兵可以像长矛一样贯穿敌阵。在战斗不利时,也可以从容有序地撤退,这样敌人就不敢轻易杀人了。

这种法律和严明的军纪后来被戚继光模仿,造就了战力不亚于白卫军的戚家军。

第二,平叛并驱逐鲁

1598年,即万历二十六年,亳州傅玄令杨应龙勾结当地九个苗族部落举旗造反。叛军围攻成都,到处烧杀抢掠,极其残忍。朝廷派川黔湖广总督李华龙平息叛乱,马前成、秦良玉也率领三千白杆兵参加。

亳州位于贵州遵义,这里地势险峻,山高水险。叛军本以为只要坚守各种天然屏障就可以高枕无忧,不料却突然遭到一次又一次白武装士兵的袭击。影子般的白袍士兵吓坏了反叛者。

公元1619年,后金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及周边地区集中六万金军对抗明朝四路军。五天之内,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及其所属部队五万余人。只有行动迟缓的李一路撤退并活了下来,辽东战场的主动权被后金掌握。

萨尔浒惨败后,驻守辽东的明军听到警讯差点落荒而逃。无奈之下,明廷只好在全国范围内招募精兵,帮助辽东守军。秦良玉立即派弟弟秦邦平、弟弟秦敏平带领数千白杆兵先行,她则在后方筹钱养马,保证白杆兵的后勤供应。明朝朝廷得知此事后,给秦良玉颁了三件官服。

公元1621年3月12日,努尔哈赤利用明朝负责防守辽东的熊延弼被撤职的事实。巡抚袁应台出招不当,发兵沈阳,十三日对沈阳发起猛攻。守军何世贤、尤世忠不听劝,出城迎敌,两人都被蹲伏后死亡,号称固若金汤的沈阳城,里面有数万蒙古饥民和后金军队。

就在沈阳刚被后金军队攻陷的时候,一支由4000名白杆兵和3000名军组成的辽援军团,由总兵童仲派和陈策率领,向浑河南岸挺进。童仲派原来的计划是和沈阳的守军一起进攻后金军队。陈策听说城破,下令撤退,却被游击周敦基等将领劝住,说"我们救不了沈,这三年我们在干什么!"

面对将领们的兴奋,童仲固和陈策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当敌人强大而我们弱小时,他们决定进攻而不是防守,并寻求帮助。他们把军队分成两部分。在戚继光侄子戚锦的指挥下,3000戚家军在浑河南岸出发驱兵,4000白卫军在周敦颐、秦民平的指挥下渡过浑河,展开军阵后立即冲向北岸强大的八旗

很快,八旗发现并包围了八旗,但八旗没想到的是,这支小军队战斗力很强,八旗的多次进攻都被击退。就连曾经让明军闻风丧胆的八旗,也在八旗手中的长枪下轰然倒塌,死伤数千人。

为了尽快打败白杆兵,减少伤亡,富顺降将李永方到城楼找到被俘的明机枪手,亲自给他松绑,并答应给这些士兵一笔黄金赏金,让他们炮击白杆兵。

猛烈的炮火几乎覆盖了白卫军的整个阵地。八旗冲得正好,周敦颐和秦民平死得很不凑巧。邓起龙、袁、夺桥而走,引白杆军残部回南岸军营。

接着,白杆兵与戚家军渡河的八旗兵作战,总兵童仲彦、陈策派使者向巡抚袁应台叩首求救。但一直是旅游陷阱八旗猛将的袁应台,却以八旗金兵太强,不能出兵帮助改变局面为由,拒绝出兵。

随着后金援军的不断补充,明军的南方防线崩溃,陈策、童仲彦相继战死,白杆兵和齐家军残部疲惫不堪。

第三,全军覆没

血战浑河,2000多名白杆兵战死沙场。努尔哈赤虽然没有被制止,但八旗却惊恐了很久。也就是从此秦良玉的白杆兵名满天下。

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皇太极率领十万八旗兵绕长城至喜峰口,攻破关隘,沿途接连击败明军,威胁京师。

崇祯诏令再次率领身边的军队,秦良玉接到圣旨后立刻出发,连夜向京城进发。在首都外围遇到一些八旗士兵,秦良玉立即下令攻击,并用白枪进行了冲锋。身后的白杆兵更是勇猛,八旗兵落荒而逃。秦良玉乘机收复了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并与袁崇焕的关宁战士合作,缓解了首都的危机。

崇祯十七年,一心报国的秦良玉率三万白杆兵到达夔州,帮助邵介春共同抵抗张起义军。邵洁纯命令她将一些士兵转移到重庆的边缘,他们与附近的驻军指挥官张玲陷入了绝望的境地。不久,她从秦良玉调了一万五千白杆兵到重庆,与官军一起镇守。

懂兵法的秦良玉知道,邵介春的布防抵挡不住占据高地优势的起义军,但又不敢违抗军令,只好告诉路过她军营的绵州知府鲁迅,让他转告邵介春,尽快调整布防。

陆逊知道这件事情万分紧急,立刻找来了邵杰春准备离开。邵杰春不是聋子,当即决定调整保护。但是已经太晚了。10月5日,张起义军率先向仍在浴血奋战的明军发起进攻。在李定国的领导下,起义军射杀了明军老兵张玲,明军随即被击溃。三万白杆兵全军覆没,秦良玉只身逃回重庆。从此,白杆兵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