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科举制度是怎样的?达到历史上最公平的时期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3 03:00

历史上真正的科举制度始于杨迪创立进士科这一历史事件。但在这一时期,科举制度虽然给了平民升迁的机会,但仍有诸多限制。直到宋朝才迎来了最公平的科举制度。宋代的科举考试不仅不记名,而且严格到有人负责在试卷上抄写一份文字,并进行评分,以防止有人在字

迹上作弊。以下是宋代科举制度是如何转型的。

热播剧《知否》讲述了盛的励志传奇。剧中有很多俊男美女,感情戏也相当抢眼。其中,盛的初恋,小齐衡,是由一个温润如玉的人建立起来的。他一出场就吸粉无数。

齐衡的母亲是平宁公主。他不仅是齐的次子,也是汴京城有名的人才。他被称为龙凤胎,集富二代、痴情帅哥、超级学霸于一身。

然而如此高端的配置,也避免不了小叶公第一次科举失利的尴尬。

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小、顾尔舒和盛家的两位少爷都去参加科考了,但在名单公布的当天,小、顾尔舒双双落榜。

顾二叔在为别人辩护,为什么小叶公也落榜了?

一、欧阳修的改革

《知否》原著是历史剧空,时代背景没有交代清楚。但根据东京汴梁的情节,以及老皇帝无子,被群臣逼立太子的事实,基本可以确定小参加科举的年份是在当政时期。

宋仁宗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也是一位圣人。它在朝鲜的文官群星璀璨,而在这些人当中,能直接影响幼祖父成就的,是一代文人欧阳修。

欧阳修任科举主考官期间,提倡平实的文风。

这种文风是哲理性和思辨性的,思想性多于装饰性。小叶公之所以有龙凤胎的美誉,多半是因为文章中的修辞和节奏。遇到这样的考官,他会不知所措。

果不其然,剧中对小文章的评论华丽却缺乏筋骨。

第二,科举制度的变化

此外,宋代的科举制度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科举制度最早建立于杨迪大帝元年(公元605年)。经过近400年的演变,在宋太祖和赵匡胤统治时期,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改进了考试的程序和形式。

1.防止考场作弊

宋太祖剑龙三年(公元962年),朝廷下诏废除唐朝的公推制度,所有考生通过科举考试,不得作弊。违者"重置他的罪行"。

2.防止评分偏袒

到了宋太宗,我出了一个新招:考试结束后,我用红纸把考生的所有信息都粘贴在试卷上,让考官不知道考生的身份,以免徇私舞弊。(直到今天高考还在用这种方法,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后来发现有考生做了记号,码字等。在试卷中,考官也可以通过预先约定的暗语来识别考生。

到了宋真宗时期,朝廷直接放出大招:由专人抄写原始试卷,交给校对员核对,确认无误后,再交给助理考官审批。

最后,朝廷还煞费苦心地增加了指挥宫廷考试的环节。即中榜者聚在殿前,皇帝亲自出题,随机回应皇帝的提问。只有中榜者才能晋升进士,进士前三名分别是状元、状元、探花。

不过这些对于出身名门的小爷爷来说基本可以忽略。除了文笔和套路的不一致,如果有小爷爷在宋朝失败了,应该归结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三,镇压政策

隋唐时期,科举考试仍然保持着当家作主的趋势,即政治人事任免几乎被贵族家庭垄断。

建国后,宋太祖鉴于前朝衰亡的教训,有意在招生时约束贵族子弟:"世禄之家,若有登峰造极之人,礼部有名闻,使其复考。"所有官员的子女都必须重新注册并再次参加考试。

朝廷一方面打压贵族家庭,另一方面又为穷人家的孩子打开了大门。当时天下战乱,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学生因为没有路费,不得不放弃考试。

针对这种情况,在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宋太祖专门颁布了一道圣旨:为川鄂等偏远山区的考生发放考试券。凭此券,不仅可以免费使用车站的车马,还可以吃住全包,一路直达京城。

这样一个政策的制定,对小这样的人至少造成了两个影响:考试难度增加,竞争对手增多。

更有甚者,太上皇宋真宗以皇帝的身份亲自为心灵熬制鸡汤,惹得天下文人墨客热情高涨。这碗鸡汤的名字叫“李雪”:

有钱人不用买良田,书里有千千万万粟。安居不需要高楼,书里有金屋藏娇。结婚了不要讨厌无良媒体。书中有颜如玉。出门不要讨厌一个人。书里有那么多车马。男欲平而志,五经对窗勤读。

意思很简单,现在也很励志。

第四,贫困生的春天

在1000多年的科举史上,宋代是寒门子弟比例最高的朝代。

据一些学者统计,宋朝300年间,通过科举考试录取的进士超过10万人,是唐朝到五代的近10倍,元朝的近100倍,明朝的近4倍,清朝的3.8倍。在这10万名被录取的进士中,超过50%是平民出身。

根据南宋邓柯的记载,宝玉四年(公元1256年),朝廷共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平民417人,官员子弟184人。这个差距证实了当时的政策确实是倾斜的。

宋代以后,科举失败已成为文人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大多数人一辈子连一个秀才都混不上。《儒林外史》中的金范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在考试中取得举人,欣喜若狂。

清朝康熙年间山东一位老人,19岁中考,75岁去世,还是个入门级的少年。他就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相比这些人,小叶公只是落榜一次,简直锦鲤附体,人生坦荡。

已故武侠大师金庸先生生前曾对媒体表示,如果能穿越,最希望回到宋朝,因为那是文人最好的时代。

这个没毛病,不过老先生是浙江海宁人。如果他真的回到宋朝,结合以上,他面临的科举压力不亚于小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