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近亲不能结婚)

游客投稿 世界之最 2023-06-30 20:52

这是一个朋友私信的问题。其实在地球上,任何生物都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人类也是如此。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人类最早的直系祖先是生活在大约420万年到39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namensis)。

从南方古猿开始,

人类经历了能人、直立人、智人三个阶段,最后就是我们今天。说起来,人类走到今天也不容易,因为在人类进化初期,人类的能力非常弱,面对剑齿虎这样的猛兽也只是被动挨打。好在人类的大脑在不断进化,赋予了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随着工具的升级而强化了自己。

如果说人类的进化已经被科学家通过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描述得很清楚了,还有人在质疑。在这些疑惑中,"神创论"、"外星人创造论"很常见,但其实这两种说法早就不攻自破了,因为地球上的动物都有一定的基因相似性,更何况是和人类基因最接近的黑猩猩。我们常见的老鼠与我们有80%左右的基因相似度,果蝇(苍蝇的一种)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高达60%。就连我们常吃的水果香蕉也和我们有50%的基因相似度。

这不就是《物种起源》的核心理论"动物从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最好的诠释?所以,相信科学,不要把自己的出身交给虚无缥缈的想象。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人类早期的基数可能不是很大,所以必然会出现近亲繁殖的问题。那么人类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呢?我们不妨回到几百万年前,回顾过去。

人类祖先的出现也是成群结队的。

事实上,任何新物种的出现都是成群结队的。为什么这么说?先说物种的形成。一个新物种的形成必须在地理上与以前的物种相隔离。地理隔离的方式有很多种,板块运动、物种迁徙等,都会使物种与原居群分离。

之后,这些物种在新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基因突变。经过自然选择的筛选,那些对生存有益或无益的基因突变被保留下来,然后经过几代的积累,与原物种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一个新物种的形成通常是从地理隔离开始,然后发生基因突变和重组的差异,再通过自然选择和时间积累,先形成不同的亚种,再产生生殖隔离,最后形成新的物种。例如,猫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他们先是通过迁移发生了不同的基因突变和重组,然后就有了基因库的差异。随着时间的积累,这种差异越来越明显,产生了狮子、老虎、豹子、猫、猞猁、卡拉卡尔和雪豹等不同的物种。

物种的迁徙必须由一群原始物种共同进行,因为它们在迁徙途中有损失,新环境中产生的基因突变可能被自然选择淘汰。所以,要想成为一个新的物种,迁徙物种的数量一定是巨大的,而它们迁徙的最大原因就是原来环境中的种群太多或者原来的环境已经不适合它们生存,需要新的栖息地。

所以,人类最早的直系祖先南方古猿的形成,必然是早期南方古猿的大量迁徙形成的,一些没有迁徙或者迁徙到其他环境的南方古猿进化成了今天的猩猩等灵长类动物。

我们早期的祖先是如何避免近亲繁殖的?

我们上面说过,并不是在一两个人类祖先出现之后,通过繁衍才得到如此庞大的数量,而是一开始就有了相当可观的人口。当然,仅仅有可观的人口是不够的。让我们来看看吧。是什么降低了人类的近亲繁殖系数?(近交系数是指个体一个基因座的两个等位基因同源的概率(IBD),血缘关系越近,后代的近交系数越大,如下图:)

首先是基因库的不同。

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一旦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就会被写入基因库,形成与原物种不同的基因库差异,人类祖先也是如此。根据目前科学家的研究,人类的起源倾向于单一起源,即非洲起源,人类祖先并没有在非洲生活和工作,而是像其他动物一样开始了长途迁徙,而且是多次。

人类祖先多次向不同方向迁徙,给了人类去不同环境的机会,造成了基因库的差异。这是人类降低近亲繁殖系数的方法之一。当然那是当时无意的损失,因为人类想出去看看,但没想到的是这一举动,为人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人类的基因多样性提供了可变性。

其次是生育能力。

现在人的生育能力似乎比较低,一夫一妻制,一般一生只生一两个胎儿,这显然和自然界的动物没有可比性。然而,这就是现在。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其实和野生动物没有太大区别。他们也倾向于生更多的孩子。虽然妊娠期更长,一次生多个孩子,但人断奶后还可以继续繁殖。这从计划生育的实施就可以看出来。在我们爷爷奶奶家,兄弟姐妹七八个是常有的事,而且这还是在社会压力和生存压力下。

多生孩子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增加后代的数量。后代数量增加后,会有更多的选择性,也会降低近交系数。比如老鼠可以近亲繁殖。虽然近亲繁殖会产生不好的后代,但是他们有更多的孩子。即使那些不好的后代被淘汰,也能有庞大的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