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和刘表为何结怨?孙坚私藏玉玺是真的吗?(孙坚战刘表)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2 18:26

《三国演义》讲述董卓迁都长安后,孙坚留在洛阳,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孙坚发现了玉玺。之后,孙坚变得自私起来,想拿走玉玺,但计划最终被揭穿,导致孙坚与袁绍、刘表为敌。孙坚最后死于与刘表部下的战斗,但孙坚真的在历史上藏过玉玺吗?这是很多人的疑问。他和

刘表之间的战斗,正史没有记载。真相是什么?下面为大家揭秘真相,一起来看看吧。

这一期的三国战争故事,可以在《三国演义》第六章和第七章中找到,发生在孙坚离开前线回到长沙的时候。相关人物有孙坚、刘表、黄盖。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关东联军与董卓激战,董卓接受了李儒的建议,带着汉献帝及其朝臣离开洛阳,迁往长安。长沙太守孙坚带头,领兵进洛阳。孙坚在打扫皇家祠堂期间,偶然发现了玉玺,心怀叵测,与教主袁绍告别,打算回长沙再谋大事。谁知,这个消息被袁绍得知,双方随即发生言语冲突。袁绍大怒,上书荆州刺史刘表,命其在途中截住孙坚。

刘表接到袁绍的密函后,立即命蒯越、蔡瑁领兵迎击孙坚。黄盖在两军面前打了蔡瑁的护目镜,蔡瑁慌忙后退。孙坚来杀他,不料刘表亲自领兵来增援。刘表问孙坚为什么留着玉玺,孙坚否认。刘表让孙坚放下他的部队行李接受检查,孙坚拒绝了。联军随即混战,孙坚大军伤亡过半,终于冲出重围,退回江东

小说中提到的战争,是由孙坚私藏玉玺引发的。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孙坚有秘印吗?孙坚私藏玉玺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志·吴书》。但裴松之引用了这段记载后,表示怀疑,认为这是《吴书》作者杜撰的故事。

不过,除了《吴书》之外,《杨珊公载记》中还有一段记载:"袁术篡夺了国玺,得了国玺,却被简夫人抓去夺了。"从这个记载来看,孙坚私藏玉玺似乎是有据可查的。

那么,孙坚是否拥有国家法令呢?《后汉书·徐渭传》给出了答案。根据这个传记,"军卒后,得盗国玺,许之,送前汝南、东海两县封。"根据《兀术》和《杨珊公祭记》的记载,孙坚私藏玉玺的证据确凿。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刘表收到袁绍密函拦截孙坚的故事,只是小说作者的虚构,并非历史真相。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原因有三。首先,无论是《三国志》还是《后汉书》等史料中都没有关于这场战争的记载。第二,当时孙坚的职务并不是小说中所说的长沙太守,而是豫州刺史。

据《三国志》故事,孙坚参加了董之战,袁术为了拉拢孙坚,封孙坚为豫州刺史。所以孙坚在为董离开前线后,是要去豫州而不是长沙。他怎么能进荆州的地界?

除了这两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可以从刘表身上分析出来。刘表出任荆州刺史以来,对内积极稳定局势,对外保持中立立场,尽量不与其他割据势力发生冲突,更不主动向其他割据势力发动进攻。在刘表掌管荆州的十年间,孙坚、张继、孙策、孙权入侵荆州,刘表被迫反击。所以刘表是不可能主动进军豫州攻打孙坚的。

在这一集里,小说作者除了孙坚的立场之外,还犯了一个错误。小说中第七回,孙坚败给刘表后,"取路引兵回江东"。从当时的行政区划来看,江东覆盖的是扬州,而不是荆州下的长沙。所以不仅书中提到的孙坚回江东不实,连作者"江东虎"这个外号也不对。因为在历史上,孙坚成名不是在江东,而是在荆州。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作者缺乏地理知识。

既然如此,小说作者为什么要虚构孙坚和刘表的战争?小说第七集有一句话道出了原因:"从此,孙坚与刘表结仇。"显然作者发明了这场战争,为日后孙坚死于荆州埋下伏笔。所以作者不惜违背真实历史,甚至错误孙坚的立场,只为让后续的战争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