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备一开始会沦落到卖草鞋的地步?(刘备为什么一开始卖草鞋)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2 13:52

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的开篇,刘备刚出场时的身份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草鞋贩子,之后他还自称钟山王静,我们无法确认是真是假。那么,如果真的是皇族,哪怕只是一点点,为什么会沦落到靠卖草鞋过日子的地步呢?

中国有句古话:"时势造英雄"。的确,在过去的

历史中,我们熟悉的很多人都处于乱世,而现在人们最熟悉的最典型的乱世大概就是东汉末年。也许是受《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很多人都是我们当代人所熟悉的。

更有甚者,他们中的一些人被视为自己的信仰。例如,关羽在历史上原本是蜀汉的将军,但现在人们因为他在小说中的形象而将他视为忠诚的象征。或许,小说的描写会带有一点夸张的奇幻色彩,但不可否认的是,历史上确实存在这些人。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些人物中的一个——刘备。

从血缘上来说,刘备是个正经的皇亲国戚,但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他发迹之前只是个卖草鞋的。按理说,刘备和皇族虽然血脉相隔,但来找他也不至于沦落到卖草鞋的地步。那么,刘备后来怎么样了?

这也需要从历史中找原因。

西汉初年实行的制度并没有对诸侯进行很大的限制,所以诸侯在自己的地盘上还是有很大的权利的。有了巨大的权力,野心开始膨胀。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如果你给一英寸,他们想得到一英寸。西汉的诸侯都是这样。虽然他们权利很大,但谁不想成为权力最大的人呢?

于是,西汉诸侯在汉景帝时期发动了一场叛乱,称为"七国叛乱"。

景帝三年(前154年),景帝采取晁错的“割据封建政策”,先后下诏,割除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弼联合刘鹗、刘燧、刘弼光、刘闲、刘昂、焦西王刘雄渠,要"峻青这边"以…的名义反抗。

"七国叛乱"西汉的平定标志着封建领主的威胁基本消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虽然后来平定了叛乱,但对国家和皇帝也有很大影响。到汉武帝时,皇帝再也忍不住了,直接实施了一系列打击诸侯的政策,旨在壮大自己的势力,削弱各地诸侯。

这些政策实施后,汉武帝觉得还是不够,权力似乎不够集中。而且全国诸侯似乎太多了,就找借口撤了很多爵位,刘备的祖先也在其中(刘备是汉景帝之子刘胜的后代,《典略》说刘备是临猗侯智的部下)。在一些书里,我讲过刘备的来历,包括他的祖先是怎么失去爵位的。

"黄金",这是"失落"原因。

从字面上看,解释鎏金没有太大意义,但西汉时期确实有,甚至还颁布了关于它的法令。然后,西汉"黄金"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西汉诸侯祭祀时所献的黄金,诸侯所献黄金的数量是根据封地的人口来计算的。这样的祭祀活动每年都会举行。所以这种镀金是削弱诸侯的借口。此外,这种镀金的金的大小和颜色也有规定。一旦有分歧,直接削县免国,是很严重的。

本来这个祭祖的事没人想造假,也不敢造假。但是空期献金是可以人为操纵的。只要皇帝有心,想砍几个人的爵位就砍几个,而刘备的老祖宗就不幸撞上了这样一个有思想的皇帝——汉武帝。

丁原五年是西汉统治者的噩梦。

因为所献的黄金有问题,汉武帝大怒,一怒之下,免去了他一半诸侯的爵位。事情的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如愿以偿,权力集中了,群臣也没办法掀起多大的波澜。夺取爵位之战后,诸侯的处境每况愈下。他不仅要吃封地的税,也没有机会参政。最后,加上"仁慈骑士团"实行诸侯的地盘越来越小,成不了气候。

东汉的皇帝对诸侯都不是很好,毕竟权力最好掌握在自己手里。

东汉的诸侯只需要在自己的封地里吃喝睡就行了。他们不用担心如何治理自己的封地,也不需要参与政治斗争。这样他们就能安心吃闲饭,皇帝也放心。东汉的诸侯地位就是如此。更何况刘备是西汉皇室后裔,父亲李卡斯官职不高,英年早逝。所以,无论他多么不甘心,也只能维持生计。年轻的刘备只能靠和母亲一起编席子卖鞋为生。

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刘备的故事,就是刘备家东南角的篱笆上有一棵桑树,远看像车罩。来来往往的人都觉得这棵树长得像个凡人的东西,认为这个家族会很高贵。刘备小时候和同家的孩子在一棵树下玩耍,指着桑树说"我以后肯定会坐这样的羽盖车。"刘备的叔叔刘子靖说:"不要胡说八道,让我们一家人被杀。"

然而,虽然我们的刘皇叔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但上帝并没有亏待他,生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既是祸也是福。对于刘备来说,这是一件幸事。虽然,已经沦落到卖草鞋的地步了,但是别人起来也是天经地义的。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仅凭宗室和仁义这两点就能获得大量民众的支持,是不可思议的。但当时的人们看中了这一点,认为这是刘备生的正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