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宋朝官员出差机会更多?宋代官员任官机制解析(宋朝官员工作方式)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2 03:52

宋代选拔任用官员的机制下,地方官员更换的频率大大增加,官员出差的机会也更多了。毕竟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如果需要跨省,路程可能至少要半个月,而且一般会带上家人,所以相当于一次家庭旅行。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效率太低,对老百姓来说不是好事。下

面简单分析一下宋代的选官任用机制,一起来了解一下。

宋代富裕的社会增加了宋人远游的机会,远游中留下的诗词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前代。但细究起来,发现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宋代官员在地方任职或奉命外出公干所写。

为什么宋代官员出行的机会变得这么多?这与宋代的官员任用和选拔制度密切相关。太平兴国八年(983)宋太宗上书:"河东、江苏、浙江、夏川(宋代四川峡四路,包括今四川省大部、陕西汉中秦岭以南伍兹河、贵州安顺、桂阳、遵义、甘肃陇南市文县)、广南(宋代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包括今两广、海南省)官员,自今已完成三次考试,分代”。虽然地方官的任期是三年,但是随着科举考试人数的增加,冗员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为了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地方官员的任期不得不缩短。元佑三年(1089)后,地方官员的任期缩短为两年。

此外,宋代的官员考核制度也促使官员频繁往来于地方与北京之间。由于"每三年一次”在考核制度下,任期到了,职位的履历、功过都要提交吏部文官部审核,通过后符合晋升资格者,才能进京受皇帝召见。任期届满后,外地地方官员也必须到北京报到。

地方官员的频繁更换以及需要向中央政府报告官员评估,加速了官员的流动性,并使他们有机会写下任职期间的所见所闻。

宋朝到当地任职的官员,可以乘坐朝廷提供的交通工具前往当地。郑(1088-1154)曾担任蜀黍官邸的参谋,带着蜀黍的宅照签注去了陕西,这段经历都记录在他的《西游记》一书中:"乘船旅行。要送的前一天,在志在接待医院交钱”。航服是南宋调度军务的机构,郑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乘坐的船只全部由航服准备。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朝廷下令,凡是去南方的官员,都可以从京师乘船前往,沿途各州县也可以为官员配备船只。这个制度直到南宋才改变。

但是,即使朝廷能够为官员出差提供公务船,但公务船的数量仍然有限,并不是每一个被释放到国外的官员都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如诗人陆游(1125-1210)入蜀时,曾多次换船,先在临安乘官船,后到镇江"进入历史的王志毅航行得非常快。然而江面辽阔,白浪如山。我带了两千只迎宾船跳舞,只知道一片叶子...一个是石全广汉的和尚,一个是左面的和尚。说明陆游一趟下来,除了公务船,还坐了商船和客船。

由于大部分官员去外地任职,往往会带着全家一起。曾主持《文苑华英》刊刻的周必达(1126-1204),在乾道六年(1170)南建州(今福建南平市)任职期满时回京游玩,即携妻儿乘船赴浙。

无论就职还是离任,总会有亲朋好友前来送别,所以聚会和宴请也很多。陆游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县)任大将军:"晚上去法云寺。兄弟告别,五鼓走。十九日拂晓,去柯桥亭,看福建”。除了亲朋好友举办的私人宴会,每当地方官员赴任或离职时,地方太守、县令、总指挥、知府、县尉等官员也会举办宴会,邀请一同出行的官员的朋友。

因为路途遥远,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行程是必要的。宋太宗淳化二年(991),正月上书:"那些在北京和朝鲜负责外事的官员,接到圣旨后会放一月假,到州府去听一听,违者必究”意思是给在国外工作的官员一个月的时间带自己的东西,但不是无限制的。北宋咸平元年(998),有一道圣旨:"知州、法官、部队、县农场、体事的京朝官员,任命后不得赴朝参加会议,发言限5天,除此之外行程更限1月。若违三日,必有所听”。明确规定官员派遣确定后,不能留在北京。除了一个月的假期和行程,迟到三天以上也会有相应的处罚。

如所称"南宋四大诗人“范成大(1126-1193),其中一位,在担任靖江府(今广西省桂林市)知府时路过梅花村,因急着赴任而不能久留,只好叹"可惜客人很匆忙,没有机会欣赏。。但在整个赴任之旅中,范成大也去了很多地方,如随湖州(今浙江湖州市)太守在石林游历,随家人去龙兴府(今江西南昌市)游览王腾亭、东湖,还去了玉轩关、灯阳山(今江西宜春市)。陆游赴任时,也去了许多著名的寺庙和园林。可见,虽然法院规定了赴任期限,但官员在行程中仍有充足的时间可供支配。

通过学者留下的相关游记,不仅可以领略沿途的自然人文风光、奇闻异事、风土人情,还可以窥见宋代官游的面貌和特点。通过频繁调动地方官员,增加官员的流失率,避免了在官员长期任职的地方形成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反映出官员还没有彻底了解当地的情况,很快就会被调往外地,已经实施的政策无法落实,最终不是百姓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