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陈炯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学家对陈炯明的评价)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2 01:26

说到"陈炯明"很多人会想到军阀这个词。陈炯明也是军阀,但他的军阀生涯似乎特别有争议。有人说他坏,有人说他好。所以我们分不清他是好是坏。那么是什么情况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和揭示这些问题。

他是南方的阎锡山。他的悲剧在于他与孙中山的接近,这是他人

生悲剧的根本原因。阎锡山的幸运在于他与孙中山的距离..

于是,陈炯明成了国民党叙事中的卖国贼、野心家、反动军阀,而山西的阎锡山成了模范省长、局内人、党内大亨。

陈炯明和阎锡山一样,是典型的"原生学校"换句话说,就是军阀。土豪"虽然他们也认同广东和山西是国家的一部分,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家乡对这个国家有什么必要的责任,更反对所谓的"统一全国"而让自己的家乡承受不必要的压力和超高的税收。

在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是没有或只有礼仪性的中央政府,各省高度自治,财政、人事、公安力量相对独立;所以他们本能地憎恨任何认为应该使用武力的人"统一"政治势力,甚至包括自己的政治派系。

陈炯明多次说过,一个国家要富强,第一步是推翻大军阀,产生一大批小军阀。第二步,知识分子和士绅领导人民推翻这些小军阀;最后,省将自治,国将和谐。

陈炯明不仅倡导了这一点,而且做到了这一点。他曾经率军拿下福建,进入广西,但他拒绝担任这两个省的总督。他认为外省人不应该担任这个省的省长,这个省的事情应该留给这个省的人民去做。

但他的悲剧在于,他与孙中山走得太近,理想与孙中山严重冲突。孙中山虽然是广东人,但他其实出生在夏威夷,对广东的感情其实和对其他省份的感情差不多。与具体的省或市相比,孙中山更喜欢抽象"国家"。

在孙中山看来,国家在北洋集团手里不可能好,只有他才能真正让国家好起来。所以他作为国家的领袖,要求广东在一定时期内多牺牲一点,多付出一点努力,是理所当然的,就像朱元璋虽然是安徽人,但作为明朝的皇帝,却必须要求江浙这两个南方省份承担比北方省份高得多的赋税。

而广东人陈炯明之间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个矛盾无法化解,因为双方的根本诉求完全相反。

孙中山主张把广东变成他"北伐"基地,为了他的"北伐"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意味着广东将成为孙中山的摇钱树。在这种情况下,广东实际上是一个果汁橙。

作为一个广东人,陈炯明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老乡受到如此残酷的对待。他不愿意看到孙中山为了筹集军费,允许鸦片和妓女在广东合法,使得广东的天高三尺。

双方的矛盾很快从文学斗争变成了战争。双方武装冲突的导火索是当时的粤军参谋长邓铿遇刺。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但搞了之后各方的反应是,最大的嫌疑人应该是孙中山,因为邓铿作为陈炯明的幕僚,处于反对孙中山北伐的第一线,曾经因为拒绝调拨500支枪给孙中山而产生严重矛盾。

关于孙晨关系不好的问题,当时英国驻广东领事馆的信息披露的比较详细。英国情报显示,1922年,孙中山被陈炯明指控"北伐"赵恒惕、唐和陈炯明是消极地、半公开地主张消灭江南的三个军阀。孙中山还多次要求陈炯明提供500多万元用于北伐,但陈炯明拒绝了。

陈炯明以一个非常"北洋",非常"绅士"法开始与孙中山的斗争,邓铿遇刺后,陈炯明提出辞去一切职务"夏夜";这"夏夜"其实也不是完全的臣服,而是类似于中唐时期的方式,反叛藩镇杀了我们那个时代的首领向朝廷投降,朝廷按照潜规则从藩镇其他将领中选一个成为新的。

陈炯明希望用自己的个人"夏夜"平息孙中山的不满,解决此事。毕竟他也是国民党员,曾经狂热地追随过孙中山;可惜我之前说过,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他们的目标是截然相反的。

所以,孙中山打破潜规则,没有任命一个陈炯明的人为新的粤军总司令;事实上,在这一点上,陈炯明并不想与孙中山决裂,但他仍然希望采取"绅士"解决他和孙矛盾的方法。

这就是基层军人的烦恼。在北洋时期,很多时候,军乱不是单纯的动乱,而是一种姿态,制造社会不稳定的局面,迫使自己不喜欢的人辞职或退休。陈炯明也是,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孙中山自己离开广东。

目前所有的史料都可以证明,陈炯明从未想过要杀孙中山,只是想驱逐孙中山,让他另谋高就"橙色"不要伤害广东。

黄埔讨伐陈炯明。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孙中山路过"第二次革命",政治上非常成熟老练,孙中山不愿意接受这种看似"绅士"其实是一种黏糊糊的状态。孙中山习惯用"战面"让你的支持者排队表达观点的方式。毕竟陈炯明与广东系、孙中山派有很多交集。

蒋介石和一大批非粤籍党员在这一时期脱颖而出。毕竟对于纯粹的广东人来说,孙中山"榨汁"同样的搜索方式真的让人无法接受。

题外话,广东人确实有"地方主义;剧情,几年后,一个叫叶的将军主政广东时,因为地主人数太少,对当地的死忠势力太过。弱点"他受到严厉的批评,被撤换,一个姓陶的湖南人执掌广东,很快广东大地到处上演"分地分地真的很忙"现场的悲喜剧。

我觉得现在很多学者都认为陈炯明接受了英国的资助,这确实冤枉了陈炯明,但陈炯明真的没有;因为蒋介石在讨伐的时候就发现了陈炯明部队的窘境,连机枪都用不起。他把鞭炮装在铁桶里,装成机枪,试图消耗黄埔军的弹药。

如果没有外援,陈炯明很可能已经成功,孙先生也可能像参与张勋复辟的康有为一样,从此退出政坛;但这个时候外援来了,有了足够的枪支弹药,陈炯明自然就被轻松扫进了历史垃圾堆,成了"卖国贼,反动军阀,阴险小人"的发言人。

从这一点上,明眼人也应该看到,近代史确实是外力决定论,而不是相反。

至于如何评价陈炯明,就看立场了。

从地方主义的立场来看,陈炯明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只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乡亲被剥削的这么厉害,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家乡被赌博和毒品充斥。他错了吗?当然是了。相反,另一个是汉奸和二五仔,因为他是广东人,但他背叛了广东。

如果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上,陈炯明是最危险的敌人。虽然陈炯明的个人操守很好,但他的主张是彻底分裂国家,这比日本帝国主义对国家的危害更大。如果陈炯明的理想实现了,必然导致国家无力感,把亚洲的领导权交给日本,把中国从东亚霸主变成大号"泰国"所以,陈炯明应该被碎尸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