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之有哪些军事成就?(陈庆之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家请问他最著名的战绩是什么)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1 18:26

说起陈庆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个名字,关于他的故事也有所耳闻。在网络上,他们也经历了不断被神话和反驳的反复过程。然而,无论南朝史书记载如何过分和夸张,都不能抹杀陈庆之率千人奋战一年多,四面八方行万里路,所向披靡,威震中原的事实。伟大的军事家

陈庆之对毛主席印象深刻。毛主席爱看历史书,这是众所周知的。在众多史书中,陈庆之的《毛主席传》被反复研读,以至于"热血沸腾,摔书"。在一次阅读中,毛主席甚至评论说:再读这本传记,被它迷住了。1969年6月3日。"本文就来说说陈庆之的无敌秘笈。

陈庆之的个人能力确实够强,甚至出现了"名将不应囚,千军万马应避白袍"童谣。但需要注意的是,陈庆之神话的背后,隐藏着千百年来被忽视的汉人强大的步兵

到了晋南北朝,军事成就因为被胡人欺负而无人问津。事实上,正是在这个时代,汉族步兵逐渐达到顶峰,直到唐朝完成了这个过程。

第一,陈庆之的主要对手是甲骑装备。

至于千百年来,晋南北朝的汉族步兵面对北方胡人强大的骑兵部队。除了女真骑兵,那是中国历史上重骑兵的巅峰。但在与重骑兵的对抗中,汉步兵也不落下风。相反,他们找到了很多教重骑兵做人的方法。

北朝重骑兵的起源仍始于汉末,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到东汉末年,炼钢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武器装备的精良程度,而成本却大大降低。所以当时即使是小国也能轻易装备数万重甲骑兵。例如,南燕,这是来自颜倩,有53,000装甲骑兵。国内一些崇洋媚外的人总是以西方为例,说明装备一支重骑兵太贵,很难装备大量的重骑兵。我只能说,小国无法理解大国的经济实力。

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常说的重骑兵"装甲骑乘装备"在历史舞台上。

胡人并不看重铁甲骑兵,因为这根本不符合他们的作战理念。但是"五朵随机的花"那个时代的胡人早就深受汉人的影响,尤其是西晋曹操的虎豹骑和铠甲骑,让他们见识到了重骑兵的威力。

所以北方十六个政权对重骑兵部队非常重视,甚至一些小政权也能轻而易举地拿出上万人的重骑兵部队。这是因为胡人原有的轻骑兵在与重骑兵的对抗中,骑射弓的力量不足,难以抵挡重骑兵的冲击,从而产生的一种心理。

胡人政权中重骑兵的发展现在很难考证,但仅从北魏政权的角度来看,这个原本注重骑射的民族还是无法免俗,重骑兵压制轻骑兵成为军队主力。

二是重骑兵发展存在严重的战术单一性。

但由于对军队编制体系和协同作战缺乏了解,过于强调重骑兵成为胡人骑兵的软肋。

历史上,真正精锐的汉步兵从不畏惧重甲骑兵。这是因为重甲骑兵的作战手段过于单一,只有一种强突击。事实上,汉军也有重骑兵,但汉人从来不把重骑兵作为进入前线的首要手段,而是在战局可能发生微妙变化时,将其作为改变战场形势的主要突击力量。这一点从曹操用兵就非常明显。曹操与西凉联军的潼关之战,是曹操使用重骑兵最典型的一场战役。在最后的决战中,曹操一开始并没有用他的虎豹骑(重骑兵)发动强攻,而是先用轻兵挑战。时间久了,西凉联军第一梯队疲惫不堪,突然用虎豹骑发动奇袭,于是决定一举。

但当时的胡人除了少数天才,基本上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重骑兵冲阵还是他们击败敌人的主要手段。过去冉闵虽然力挺赵自立,但实际上深受胡人用兵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冉闵与石氏、慕容氏交战,双方都是铁骑苦战,互相冲突,完全依靠重骑兵的强大冲击力来作战。但是冉闵军队中的大量步兵起到的作用非常小。而慕容柯最终击败冉闵,也是依靠重甲骑兵组成的连环马取胜。值得注意的是,冉闵自持勇猛,带领自己的重骑兵冲入慕容柯的连环马方阵,导致了他的败亡。

胡人打仗的习惯直到近百年后也没有改变。刘裕北伐南燕,南燕大臣公孙在五楼建议按大仙山把守,以精骑直击刘玉的粮道。慕容超,南燕国主,居然认为自己有"马铁万群",让晋军席卷全国,然后向"骑练",能赢。没有了程响,刘裕以4000辆战车为两翼,边走边战,南燕的重骑兵部队跟刘裕一点脾气都没有,铁骑冲阵战术完全被牵制住了。刘裕轻而易举地灭了南燕。

10多年后,刘裕再次北伐后秦,在行军途中遭遇北魏重骑兵。北魏大将孙松带着三万铁骑进攻刘裕,但是面对不足三千的士兵,北魏的重骑兵连连冲锋,伤亡惨重,却还是打不赢,被金军打败。

这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胡人头脑简单,只把以重骑兵作战作为战术,这是两晋南北朝时期胡人重骑兵最致命的弱点。

但是在精英步兵面前,真的没什么用。

第三,步兵方阵可以防御重骑兵的冲击是一种误解。

网上经常看到马天生怕尖锐的东西,所以骑兵无法攻击步兵长矛方阵。这种说法没有依据,想当然。马匹确实会躲避锋利的物体,但是当重骑兵开始突击时,他们会拉下马的眼罩。

人,马,加上真正的盔甲,已经很重了,再加上骑兵冲击的速度。这是初中教的物理知识,冲击力大到拿长矛的步兵能抵挡?

实际上步兵方阵抵御骑兵的冲击,步兵矛阵是最后一道防线。沟坎、鹿角、拒马是抵御骑兵冲击的主力。

而且为了防御重骑兵的冲击,这种装备再次受到汉族步兵的欢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刘裕攻打南燕和月阵这两个例子。

卫青在漠北与匈奴单于作战已经很久了。他用的第一辆就是武冈的车。用车辆把自己包围在一个无敌的位置,然后用骑兵打塔尔坎。

西晋时,河西鲜卑人秃树机能率反金,马龙率3500人讨伐。面对数万叛军,马龙以边车为阵,战而进,犹如陈庆之,所向披靡。

其实早在卫青之前,堵车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了。李牧以一千三百辆精挑细选的战车,一万三千匹精挑细选的战马,五万名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和十万名善于射击的士兵与匈奴作战。其中的战车肯定不会是春秋时期的那种祭品"贵族玩射箭游戏"战车,而是像卫青、马龙那样作为防御工事的战车。

不仅在中国古代,在西方也广泛使用这种堵车方式,最著名的就是胡斯战车。凭借这种战车防御战术,胡俟派多次击败神圣罗马帝国的重骑兵。

那么步兵仅仅依靠堵车就能打败胡人骑兵吗?或者准确的说,单纯靠多兵种配合就能打败胡人骑兵吗?不完全是。

第四,装备水平的进步

在中国历史上,胡人的骑兵一直以骑射著称。所以中国的重骑兵的作战模式和西方的重骑兵是不一样的。除了强大的突然袭击,骑射也是一种作战手段。他们的常备武器包括马蹄铁、刀和弓。其实攻击方式有刺、劈、远射。

虽然堵车可以有效抵挡尖刺,部分抵挡远射,但是弓箭的射击是一个弧线,堵车不足以完全抵挡箭矢的穿透。所以步兵使用的装备是另一个关键。

晋南北朝时期步兵使用的盔甲称为袖甲。这件盔甲的防御能力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比如刘裕增送给尹孝祖的诸葛亮袖甲,"二十五石弩不能入"。当然这个袖标肯定是顶尖的,但也从侧面体现了袖标的防守实力。

骑兵用的弓没有步弓威力大,重骑兵因为负重大,威力也比步弓小很多。晋南北朝的步兵甲连弩都穿不透,更别说弓箭了。

而且,别说穿透,就连精度也大受影响。宋文帝北伐时,看到北魏的重骑兵,所有的军队都吓坏了。宋朝时,薛安都被剥去盔甲,冲进了敌人的防线。"当他在前面的时候,他应该没有刀片就倒下了"。后来北魏军队真的怒了,但是"捏射不中"这就是重型设备对精度的影响。

但重骑兵使用的盔甲大多是双甲,因为驰骋战斗的原因,比袖甲更轻,防护性更差。所以在薛安都的冲击下,"当他在前面的时候,他应该没有刀片就倒下了"。

汉族步兵使用的最主要的远程武器——弩,比例较高。弩武器在汉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成熟。晋南北朝时期,除了进一步加强单兵弩,大型强弩再次流行,只是为了对付北方的重骑兵。汉步兵的弩是重骑兵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正是由于远程武器的威力不足,重骑兵更注重突击和列阵的能力。这从重骑兵装备最重要的作战武器就可以看出来,而马蹄铁是重骑兵最重要的装备。为什么?面对步兵强大的装甲,劈砍武器和远程武器很难构成威胁,只有马蹄铁才能突破装甲的防御,形成穿插。在这种情况下,胡人被迫使用重骑兵进行循环突击,试图从交通交汇处突破缺口,然后直接进攻步兵方阵。这其实也是胡人重骑兵更多使用突然袭击战术的原因之一。

但由于负重过大,重骑兵失去了对步兵一贯的优势,即灵活机动。轻骑兵可以对着步兵阵来回疾驰,寻找机会,或冲或停或包抄,循环往复,累死对手。

步兵对这种战术只能采取严密防御。根本原因是轻骑兵具备步兵所不具备的从行军中进攻的能力。

但是面对重骑兵,步兵阵的压力突然变小,几十公斤的责任让重骑兵本身难以持久。总之,步兵方阵就跟你耗,看谁先耗不完体力。而且南朝的汉人也不是没有骑兵,只是数量和质量差了点。而当胡人的重骑兵被步兵方阵严重消耗的时候,正是南朝骑兵进攻的时候。

拍摄力量不足;汉步兵防御能力加强,强行冲击损失过大;在自身负重导致行动能力丧失的情况下。重骑兵对汉步兵的威力自然大打折扣。

这个问题也是胡人骑兵发现的,所以从中期开始,轻骑兵和步兵的比例逐渐增加。但由于惯性思维,重骑兵仍处于主导地位。导致步兵训练水平不高,难以与汉族精锐步兵抗衡。

动词 (verb的缩写)合成军队

陈庆之北伐虽然兵力不多,只有7000人,但却是典型的合成军。更值得注意的是,陈庆之的军队不仅擅长防守作战,而且进攻能力极强。

陈庆之半年平定32城。在绥阳攻打魏将军邱大千时,陈庆之一天攻下三城,逼得邱大千投降。

后来陈庆之在考城攻打北魏王吉银慧远,四面环水,易守难攻。陈庆之命令他的部队建立一个基地,一举突破考城的外围屏障,并占领了它的城市。

在荥阳,陈庆之遭到了北魏最大的抵抗。结果陈庆之亲自击鼓攻城。只一次击鼓,梁军全部登上城墙,攻克荥阳。

这是什么意思?那陈庆之的军队有大量的工匠和技术人员。难道只有士兵爬梯子才能战胜围城吗?我以为这是个玩笑。

攻城要靠大量的攻城器械。特别是在攻克考城的战斗中,梁军漂建了一个基地,显示了强大的技术水平。

这是一支非常典型的合成军队,由车、步、骑协同作战,加上强大的技术兵种。

这种合成军的设计主要是针对胡人重骑兵的作战特点。胡人勇猛善战,以其重骑兵的强大冲击力,采用突然袭击战术。面对这支勇猛有勇无谋的军队,防守反击自然是最好的战术选择。

那么对于这种合成军队来说,本身有没有缺点呢?当然,而且是非常明显的,就是机动性严重不足,对地形要求极高,部署时间过长,对军队的训练水平要求极高。

人们常说,中国古代重骑兵的高峰期很短。正是因为重骑兵被强大的步兵方阵牵制,不符合战争的要求,自然被更加灵活机动的轻骑兵所取代,骑兵最关键的机动性和行军中发动攻击的能力得以恢复。

轻骑兵传统的恢复也会迫使步兵战术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到了唐朝,重骑兵变得稀少,步兵中战车的数量大大减少的根本原因。

合成部队,强大的步兵,多兵种协同作战,精良的装备,胡人重骑兵单一的战术手段是最关键的一点,这是陈庆之四面八方所向披靡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