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百姓说闯王来时不纳粮?(闯王来时不纳粮说明什么)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1 16:52

蔺王李自成以其独特的功绩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为后人留下了成功与失败的形象。为什么说他成功了?因为他是牧民出身,所以把明朝翻了个底朝天。你为什么说他失败了?因为他没能守住胜利的果实,最后,清朝的统治者反而从中受益。

王闯领导农民起义的

时候,曾经喊过这样的口号"欢迎国王,不接受食物"它给底层的人打了一针强心剂,全世界的人都在等它,渴望在国王来的时候分一杯羹。能量守恒,物质也是。它们不起作用。他们抢劫别人的财产,最终被别人吃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春秋战国时期,农耕是整个国家的命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只有从地里长出来的粮食才是正在创造的收入。每个朝代都少不了税收,支撑着一个国家的运转。

百姓不出钱买粮,李自成吃什么?

税收支撑着国家的支出,对于各地农民来说,也是肩上的一座大山。那时候他们主要靠天气吃饭。如果收成不好,税收将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自古以来,普通人只要能吃饱肚子,被逼无奈,是不会选择揭竿而起的。明朝末年,朝廷内外天灾人祸不断。所有的钱都得来自农民的税收,而且没有粮食要交税。叛乱迅速发展。

李自成也是起义军之一。他最初并不是起义军的首领,而是庄王高迎祥手下的一名士兵。他勇猛善战,很快成为了庄的左膀右臂。庄不幸牺牲后,李自成得到其他将领的支持,成为新的庄,继续领导他们前进。

李自成起义初期,粮食肯定是分发给老百姓的。那时,许多人吃不饱。他们听说可以和李自成一起吃饭,就蜂拥而至。普通人自己在家吃不了饭,可以和闯王一起吃,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李自成的队伍,跟着闯王攻城拔寨。

早期起义军依靠这一政策,使得起义军迅速扩大。他们不断攻击新的县城。攻击之后,他们打开仓库释放谷物。除了满足队伍的基本开支,其余的粮食全部免费发放给当地群众。因此,人们继续加入叛乱分子,继续攻击新的城市。

这样做的好处是队伍可以很快被政府的粮食储备拉起来,但是局限性也很明显,要不停的移动攻城。起义军不能停,停了就要挨饿,这对一支军队来说是致命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一支军队没有稳定的后方,就无法保证持续稳定的后期补给。

但是,一个持续稳定的大后方,不可能刚建成就建成。李自成初期,军队的饮食消费靠攻占城池、劫官钱、储粮维持基本稳定。

江尾钓鱼,李自成终将自食恶果

李自成拒收粮食的政策最终未能实施,因为他不懂得及时变通。不接受食物只能持续一段时间。推翻以前的统治,建立新的政权,就要让人民有饭吃,有水喝,自给自足,然后供养整个国家。仅仅依靠前朝留下的资源在短期内招募士兵还是可以的,但是解决不了长期的问题。

李自成入侵明朝都城后,继续对前朝官员和富家进行掠夺,最终导致他无法在统治层立足,却让关外卿趁机入主中原。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治理世界,不同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政策。李自成的失败在于他的灵活,这也是几次农民起义的局限。

附言

民不收粮是起义初期的一句口号,为了招兵买马,聚集民心。如果真的能继续发展,税收必不可少,但前提是人民能满足自己的温饱问题。

李自成早期得天下的过程证明他的政策是正确的,但他没有治国的理念和规律。一个政权运作的核心仍然取决于对人民的有效治理。他取得政权后,没有利用好全国的精英,而是把他们推到了对立面,注定了最终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