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为何敢在盛世造反?为什么最后还成功了?(安禄山为什么没成功)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1 08:39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发生在盛唐,当时李隆基的宠臣安禄山造反,几乎毁灭了整个唐朝。但是,从此以后,唐朝也走下坡路了,再也没有以前那种繁华景象了。那么为什么安禄山那么大胆,在唐朝实力那么强的时候还敢造反呢?重点是,他最后成功了,唐朝陷入了混乱。如

果不是他后来的死和叛乱中的内部动乱,恐怕唐朝的历史就到此为止了吧?

1.安史之乱的原因

我们知道,古代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社会。这样一个中央集权的社会,因为采用高压手段控制地方政府,因此,只要法院的裁决权减弱,地方政府就很容易造反。集权的统治地位变得更弱。一般来说,当朝廷进入衰落期,无法控制地方政府时,地方诸侯就会造反。

但即使他们反叛,也不会公开表达这样的观点。他们通常会说,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拯救皇室,拯救人民,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安宁。因为如果他们说要造反,肯定得不到全世界人民的支持,所以当然不可能成功。

然而,唐朝发生了什么"安史之乱",是很特殊的情况。当时的唐朝是盛世而非乱世。不仅是盛世,更是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但是安史之乱就在这个时候造反了。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我不知道安禄山是怎么想的。

安禄山造反了。最奇怪的是他能成功。一路,先攻下洛阳,在那里称帝;然后攻占长安,逼得唐玄宗四处逃亡。后来,如果不是郭子仪和李光弼奋力拼搏,并借用外国军队的帮助,整个唐朝可能从此结束。

这是什么意思?说明安史之乱和史思明之乱是有很多人支持的!

历史书上没有说"安史之乱"得到了支持。历史书上说的是"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多么深重的灾难,多么得不到人民的支持。问题是,既然不支持,为什么"安史之乱"你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吗?

虽然"安史之乱"终于扑灭了。但是前后用了八年。这不能不说,"安史之乱"当时似乎并没有像史书上说的那样,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抵制。同时说明安史之乱时,他觉得自己一定能成功。

2.安禄山为什么敢造反?

那么,安禄山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敢在盛世太平之时造反?

我想安禄山看到了当时社会存在的四个严重问题。

第一个问题,唐玄宗不能认识将军们。

唐玄宗对将军的理解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的好恶。当时有很多名将,包括王忠思,后来的郭子仪、李光弼,都是唐玄宗不得人心的。唯一能看到的人是格肖汉,但格肖汉太老了。换句话说,整个朝廷其实没有将军。

没有将军镇守,所以安禄山进攻大陆的时候,完全是一种有恃无恐的感觉。

第二,所有的军队都在边境囤积。

当时的唐玄宗致力于开疆拓土。他从汉武帝的做法中学到了一点东西。比如汉武帝崇禅,夸武。他还颂扬禅宗,吹嘘武术。

当时唐玄宗确实遇到了一个更好的机会。甚至整个北方的突厥、吐蕃等民族都不算太强,打起来似乎也不算太难。所以他想像汉武帝挖走廊一样,挖出一块地来。

但是唐朝的玄宗和汉武帝相比,问题巨大。汉武帝主要依靠卫青和霍去病来扩张领土。这两个人是汉武帝最亲的人。包括后来的李广利,也是汉武帝的亲戚。可以说,汉武帝实际上是让自己的家人去打仗。如果不是他的家人,比如李广,他不太重视。既然是家族战争。被击落的山河也是他家的。谁会造反?

唐玄宗就不同了。为唐玄宗开疆拓土的人,没有至亲,不会刻意帮他。安禄山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敢于造反。

第三个问题是唐玄宗时期社会矛盾太多。

唐朝虽然处于鼎盛时期,但似乎很太平。但实际上社会贫富悬殊更严重,土地兼并更严重,官员腐败更严重。因此,人民心中有很多不满。

这种不满积累在他们心里,使他们非常容易被煽动。他们觉得通过叛逆,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糟糕处境。于是安禄山喊,他们也跟着喊。

第四个问题是,大家都不满意与杨家的缘分。

唐朝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时代,人们对唐玄宗宠信的杨贵妃和杨郭忠的谈论由来已久。人们对这种事情非常不满,但通常只是抱怨,无能为力。

现在安禄山在玩"峻青这边"打着旗号,要杀杨,也就是帮皇帝杀他身边的奸臣。这是在帮皇帝。大家怎么能不积极热情呢?

这些恐怕就是安禄山在盛世敢于造反的原因吧。

3.安禄山简介

安禄山(703~757),本名康,颍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粟特人。唐朝时,藩镇将军分家。

安禄山出生在西部地区的郭康,他的父亲早逝。其母安世德,改嫁尤玉林将军安伯朱之弟安燕燕,于是安禄山由康改姓安。开元初年,逃离突厥,精通九番语。入幽州刺史张寿宣帐下,收为养子。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感动鲁军、兵马、颍州诸将。天宝年间,升至天下之巅,在平陆、范阳、河东三镇任我使,封东平郡王,安抚东北地区。。天宝十四年(755),以杀杨为名,悍然发动安史之乱。一路如竹,突破两都。建立达扬政权,国号吴声。后来双目失明,溺爱小儿子,引起晋王安庆绪不满。

至德二年(757),被次子安庆绪、太监李猪儿害,谥号被刺。史思明杀了安清绪后,做了大衍帝,追光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