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制度的弊端显而易见。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诸侯王?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1 07:26

古代诸侯都有自己的领地,一般都是皇亲国戚或者立过功的大臣。但是,封臣制度也有很大的弊端。一旦诸侯王做大了,对朝廷的威胁就大了。历史上诸侯王惹事生非的例子不胜枚举。那为什么朱元璋称帝后还坚持建立宗藩体制呢?实际上,朱元璋把他的24个儿子封在几

个大城市和边疆,最初是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侵略,巩固皇权。然而,最终还是发生了黑天鹅事件。朱允炆对藩王的割据导致了靖难之战的爆发,藩王朱迪成为了明朝的新皇帝。

明朝建立的时候,藩属制度已经在历史上多次被证明是腐朽落后的制度,对国家危害很大。

汉初,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建立了封邑制度。但最终为了消除这种藩属制带来的恶果,汉朝可以说是费了不少周折。一是汉高祖砍掉异姓诸侯,改为同姓诸侯。然而汉景帝年间,同姓诸侯爆发"七国叛乱"。虽然汉景帝最后拿下了平定"七国叛乱"战,但仍未能达到削藩的目的。直到汉武帝的时候,实行"仁慈骑士团"消灭藩王的个人力量是解决藩王问题的初步办法,但不是根本办法。

在建国过程中,为了让司马家族控制国家,取代曹魏家族,逐渐实行了错误的诸侯制度。但是,这个系统直接造成了"八王之乱"。还有"八王之乱"也使得刚刚建立的金朝,很快陷入动荡,直接导致了西晋的解体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强势内迁,从而造成了中华民族四百年的混乱。

唐太宗不顾大臣们的强烈反对,积极推行宗藩体制。俘虏虽然没有直接拥有独立的俘虏,但以地方官的形式拥有土地。但唐太宗的这一举动还是大大增加了藩王的权力,此后藩王的不断造反,可以说是唐太宗坚持藩王制度的恶果。

成吉思汗在元朝分封了他的儿子。但是从忽必烈开始,他的子孙就打仗了。内斗的结果,是天下无敌的蒙元集团最终解体。曾经强大的黄金家族衰落了。

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血的教训。但是为什么朱元璋还是要实行封邑制度呢?

其实从后世的发展来看,朱元璋的藩属制度显然是不成功的。他刚死,他的后代就开始战斗。他的儿子朱迪与马壮作战,冲进南京夺取了孙子朱允炆的王位。朱迪也意识到了藩属制度的危害。起初,他反对朱允炆削藩,当他成为皇帝后,他尽力削藩。

然而,尽管朱迪努力削减诸侯,后世反叛的诸侯王仍然屡禁不止,这样的事情一直持续到明朝末年。

那么,朱元璋在明明有害无益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坚持实行封邑制度呢?

我认为朱元璋作为一个从底层走到国家最高位置的人,因为他的人生经历,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朱元璋认为大臣们只要有权力就会夺取皇位。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对大臣们极度恐惧和警惕。大臣们有点权力,朱元璋认为他们会夺他的皇位。为此,他杀了很多大臣。与此同时,总理的职位被取消,命令直接下达给六个部。

其实朱元璋有点担心。我们从汉朝看明朝,即使有大臣掌管国事。然而,有多少人真正夺取了皇位?汉朝的霍光、季梁等人都是非常霸道的大臣,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夺取皇位。皇帝要对付他们,那是小菜一碟。隋唐以来,朝臣根本无法对皇帝构成威胁,如果不是朝廷末年的话。

这是因为封建帝制已经深入人心,中央集权变得非常强大。大臣几乎不可能夺取皇位。

但朱元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其次,朱元璋相信家人会帮助家人。

朱元璋在《明太祖训令》中说,只要京师有变,王佑全就会带着部队进京保卫皇帝。

朱元璋下这样的命令,是因为他很天真的以为只要是朱家子弟,家族就帮家族。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为了最高权力,兄弟、宗族反目的现象其实更严重。为什么更严重?因为如果不是兄弟或者宗室,那皇位是遥不可及的。但如果是兄弟或者皇族,就会认为他们也是朱家的血脉。为什么你能当皇帝,我不能?因此,他们会奋起反抗,为之而战。

如果手里没有兵,没有权,没有人,造反就会很有限。但是如果你手里有兵有民,造反是肯定的事。

总之,朱元璋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局限性让他做出了这样一个错误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