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临死哭喊杀贼是什么意思?诗意地活着,对辛弃疾来说是一种痛苦。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30 23:52

诗意的生活是很多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谁不想过高端的生活呢?但在古代,有些文人诗意地活着,可能是一种痛苦,比如南宋名将、文人辛弃疾。我们上学的时候,应该都学过辛弃疾的作品。他的爱国精神可以说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但实际上,辛弃疾不仅仅是一个文学

家,还是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对于辛弃疾来说,能够在战场上杀敌,报效祖国,是他一生的追求。

辛弃疾的早期经历

辛弃疾生于1140年,即南宋绍兴十年。此时中国北方处于金人统治之下,辛弃疾深切感受到亡国之痛。从小他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仇雪恨的远大志向。

这一年,岳飞率领岳家军北伐抗金,接连取得盐城、应昌等地的胜利,收复了郑州和洛阳,这两个地方离原北宋都城开封很近。然而,就在胜利的旗帜即将插上京都的时候,形势急转直下。岳飞被召回,解除他的军权,投入监狱,并在年后被处决。与此同时,南宋与金签约"绍兴和谈"这位官员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证实了对金正日的羞辱性外交。

1161年,晋国发生内乱,21岁的辛弃疾率领2000人加入耿静的忠义军(耿静集结鲁冀忠军,自称我军总司令,领导起义,举起抗金大旗,成为占领区最强大的抗金武装)。

1162年,辛弃疾带领一些忠臣来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受到宋高宗赵构的热情接待。宋高宗当面点名辛弃疾为成武郎和天平君节秘书。此外,还封耿静为节度使,知晓东平府,控制和河北路忠义军。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忠义军发生了变化。叛军将领张安国和邵进暗杀了首领耿静,他们还带领一些叛军士兵前往徐进避难。于是辛弃疾在聚集了五万人的金英成功地清除了汉奸,只有五十个轻骑,他得以全身而退。他的机智、勇气和高超的武艺不得不令人钦佩。

从此,辛弃疾在南宋朝野之间声名鹊起。仍授予他节度掌书记和江阴枢密的判词。这一年,他刚刚22岁。他英勇无比,像老虎一样吞了万里。难怪宋高宗见到他后会一再称赞他。

辛弃疾回到南方时,宋高宗已经当了36年皇帝。其间除了偶尔与金人发生对抗和战争,大部分时间主要是向金人求和。尤其是在秦桧任丞相的近20年间,赔钱送币给晋国,俯首称臣,推行屈辱外交,超过了宋代以来的任何时期,其政策受到了许多仁人志士的批评。1161年,金主撕毁和约,再次率军南侵,却被朝廷派往前线的文官于击败。当朝廷为此欢欣鼓舞时,也许宋高宗心里感到惭愧。第二年,他带着"勤奋"由于他把王位传给了养子赵昚,即宋孝宗,他提前退休了。

宋孝宗继位后,一度有意光复祖国,积极准备北伐。他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隆兴元年(1163年),就仓促任命曾经从事过主战的老臣张浚为唐朝特使,指挥十余万兵马沿江而下,分兵北伐,史称"龙兴北伐"。北伐之初,确实收复了一些失地。但在随后的战斗中,由于准备不充分,将领发生冲突,部队不配合,最终导致金军在宿州府里(今安徽宿州)大败,不得不再次与金媾和,被称为"龙兴和谈"。

急于展示自己宏图的辛弃疾看到了北伐的失败,却没有资格参战。在南宋,像他这样从沦陷区回到朝廷的人,被视为"改过自新的人"这样的身份不能立即重用。

"龙兴和谈"之后朝廷采取了乞求和平的外交政策,辛弃疾的将领失去了炫耀的机会。而以抗金复辟为人生志向的辛弃疾,自回宋后一直在等待北伐的召唤。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当你喝醉的时候,看着剑,梦想回到吹号角"。近20年后,他一直在各地任职。一方面,他尽力做好地方官,造福百姓。另一方面,他积极出谋划策,向朝廷献计强军;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时刻准备着北伐,随时可以提剑上马,一声令下杀敌。

诗意的栖居是一种痛苦。

1170年,宋孝宗在临安延和殿召见了时任建康府法官的辛弃疾。为了这次传唤,辛弃疾开夜车,做了充分的准备。召见时,他给了宋孝宗一系列治国强军的良策,如《九议》、《问计》、《美琴十论》等。特别是《美琴十论》是一部精辟的军事专著。从审时度势、观势、察祸、自治、守淮、耕田、勇往直前、守微防、久役、详战等十个方面阐述了南宋能否与金作战以及如何打败金。这些观点很多是南宋名臣们从来没有提到过甚至没有想到过的,他们的见解准确、准确、全面、深远,可以说在当时无人能敌。

虽然辛弃疾提出了这样一个切实可行的策略,但是,宋金刚刚媾和,时机不允许。宋孝宗刚刚因为北伐毁掉了自己唯一的军事优势,犹豫不决,战战兢兢;另外,宋高宗虽然退位了,但他还是想维持舒适的现状,他不想赌上他的太上皇的帽子。所以辛弃疾满腔热血,勇往直前,得到的只是一声叹息。

此后十余年间,辛弃疾先后担任滁州周知、龙兴知府和江西安福使、湖北转运副使、潭州周知和湖南安福使。在这些岗位上,辛弃疾作为地方官,在征收赋税、招募流民、教导民兵、开垦土地、镇压盗贼等方面,成绩斐然。

1180年,辛弃疾被任命为湖南安福使,带着"湖南贼多"的理由,开始从零开始建立一支军队。很快,一个2500人的"湖南飞虎军"编队成功了。这支军队经过他的精心训练,军纪严明,武备精良,军力强大,成为南宋最著名的地方武装,被称为"雄镇这边,是河上诸军之冠"。但辛弃疾率直果断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北伐精神,在外怯内争的政治氛围下,却成了别人的眼中钉。早起的鸟儿",关于他"金钱如沙,杀人如泥"讨论如此猖獗,以至于一些对他不满的人开始在宋孝宗面前弹劾他,他立即被免职。

自1181年冬被弹劾罢官后的20多年里,辛弃疾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的新家-";嘉轩",活一个"我看到青山有多迷人,我也期待青山看到这样的我"诗意的生活。

诗意的栖居对普通人来说应该是一种美,但对辛弃疾来说却是另一种心境。辛弃疾不是天生的诗人。他是天生的军人。对于一个手里拿着剑时刻准备在战场上驰骋挥鞭的军人来说,一匹马不能在战场上驰骋,一个战略不能行军部署,一把剑不能奋起杀敌,一个志向不能报国,这是人生中最郁闷最痛苦的事。

接下来的20年,辛弃疾始终没有忘记北伐"饥饿的老鼠围着床跑来跑去,蝙蝠围着黑暗的油灯跳舞。屋里吹着微风,雨下得很大,我在破纸窗户之间自言自语。从北方边疆到南方,现在退隐到森林里,已经是苍老的面孔,白发苍苍。一阵寒冷的秋风吹过薄薄的布被子,猛然惊醒,眼前还是梦里的乡村。"这首《清平乐独住博山王石寺》是他闲暇时苦闷心情的写照。如果所谓的"在没有味道的地方寻求我的快乐,在物质与物质之间过这种生活",或者只是他的自嘲或牢骚,那么"在何心郎;我最可怜你在夜里跳舞,我死了心也是铁的。看试用手补天裂",简直就是他凝聚了悲愤的哭泣声,如雷!

在漫长的闲散无聊的岁月里,辛弃疾终于真正迎来了北伐的契机。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宰相韩侜舟开始用鹰派,辛弃疾也被任命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和平使,后为镇江知府,镇守蒋芳要塞京口。

1205年,韩脱州发动"凯西北伐"。辛弃疾虽然在精神上受到了北伐的鼓舞,但他已经66岁了,体弱多病,不可能在战场上杀敌。更让他担心的是,韩侜舟北伐主观上是为了自己,军事准备不充分,胜算太小。辛弃疾还创作了“永遇乐京口顾北亭怀古”一词,其中"袁家无心,封狼住许,胜急北访"表达的是对北伐的担心。稍后"凯西北伐"最后真的以失败告终。

1207年,辛弃疾病逝,他还在高喊:"杀了小偷!杀了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