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北宋名臣司马光?一句话概括:忧民误国!(如何评价北宋名臣司马光)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30 18:39

说起司马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司马光砸缸"从司马光的童年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勇敢而机智的少年。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五好男孩,长大后却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他勤奋诚实,但固执保守,不愿改变。他身居高位,把一个新生的王朝推向了灭亡。纵观他的

一生,一言以蔽之,就是:忧民而误国!

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边肖认为:

1.他是一个五好男孩。

五好少年是每个孩子的理想。司马光从小就是个五好光环的好孩子。

我记得那是一出常规戏。毫无征兆的,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水箱。就在大家惊慌失措,不知道该叫父母还是叫家长的时候,年轻的司马光当机立断,举起水缸旁边的石头砸了过去。随着几声有力的巨响,水箱破裂,水流出,小伙伴得救了。

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以至于当时的罗京大地都知道了这样一个励志的故事。1000年后,他的事迹成功入选义务教育语文教材。

这个完美智商秀的故事已经吹了几十年了。类似的故事还有孔融让梨,但司马光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司马光天资聪颖。七岁时,他就能背诵《左氏春秋》。这种智商是参加科举考试的好机会。1038年,20岁的高中状元司马光当上了官僚。这个时候,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也在官场工作,给了他很多建议,为司马光走得更高更远铺平了道路。

司马光是个好官。当他在当地办公室工作时,他取得了"短短几年内。政治声音令人印象深刻,人民称之为"政绩。后来和父亲、好友庞吉一起在西北担任要职。为了对付西夏,他坚定地实行禁商筑堡的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突出的政绩为司马光赢得了巨大的政治资本。导致仁宗皇帝长期关注司马光。1061年,司马光升任中央。

他是一个关心世界的官僚。

来到中央的司马光,准备大展宏图。

然而,此时的北宋社会矛盾已经非常严重。《单源之盟》签订后,宋辽战事停息,西夏在西北不断被战略压缩,所以从整体上看,宋朝作战人员逐渐减少。

北宋没有战争有利于社会稳定,但是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是战斗力下降,后来"靖康之变"这就是证明。而且北宋为了减少甚至杜绝当地的社会动乱,制定了将罪犯纹入军队的制度,因此军队规模不断扩大。

北宋的军队数量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但是战斗力真的不敢恭维。当然有失去十六州和河西之地的无奈,但更多的是宋太祖和赵匡胤制定的轮戍法的弊端。

面对这一切,司马光非常难过。

从科举考场出来的人,基本上都是儒家思想的坚定支持者。司马光也不例外。在司马光看来,北宋之所以积贫积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北宋不合理的征兵政策。

很多人说“禅院联盟”一年只需要30万,就能让辽北虎听话,宋辽互市就能迅速把送出去的钱赚回来。

这都是扯淡。且不说北宋这种卑躬屈膝会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赚的钱有多少真正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尤其是西夏在西北虎视眈眈,北宋的军备一直没有减少。没有素质,再多也没用。但是没办法,北宋的军事制度已经很难回归了。不仅如此,北宋还提倡招兵"毅勇",也就是民兵。大量征召民兵,不仅导致百姓流离失所,还增加了财政负担,因此司马光坚决反对,甚至与宰相韩琦公开辩论。但遗憾的是,最终,朝廷没有采纳司马光的建议。

由此可见,司马光是一个关心百姓的好官僚。在司马光看来,治国的第一要务是保存民力,减少开支。北宋如此庞大的经济基础,只要做好节流工作,国库自然充裕。

这也成为司马光为官的基本准则。

他是一个不愿改变的官僚。

司马光和王安石是好朋友,是铁哥们。

政改这件事,对于两个人来说,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他们有着相同的目标:强兵,一个富裕的国家。

所以两者的矛盾也是事,而不是人。

但他们之间的矛盾超出了他们的朋友圈和朝廷,成为北宋党争的导火索,最终极大地消耗了北宋的国力。

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司马光主张要轻佻,要珍惜民力。简单来说就是不折腾或者少折腾。毫无疑问,这是最经济简单的方法。但王安石不这么认为。在王安石看来,北宋的社会已经病入膏肓。如果我们不做出改变,这个国家迟早会灭亡!

猛药治大病!王安石转向法家,成为坚定的改良派。

在那个时候,领袖宋神宗是一个不安分的皇帝。在他的脑海中,总是有秦煌的远大志向去想武学,所以王安石成了他实现自己目标的最佳助手。宗申高度肯定并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

但北宋保守势力太大,单靠王安石和宋神宗无法打破僵局。这个时候王安石寄希望于西夏"河与黄河开边界"只有这样的胜利才能说明变法的正确性和合法性。好在王绍收复河湟三千里之地,大获全胜。一切似乎都很清楚。

但俗话说:大了容易扯蛋。王安石太着急了,他制定的政策缺乏实践的检验。很快,各种弊端暴露无遗,尤其是对农民朋友。青苗法"隐藏的弊端让司马光很着急,马上上书反对。然而,宗申坚持政治改革,反对无效。

于是司马光被贬,开始了长达15年的《资同治鉴》编纂工作。

司马光此时是旧党的代表。老党虽然保守,但出发点也是忧国忧民。

4.他是一个缺乏模式的首相。

1084年,司马光完成《子同治简》,被赐以神名并作序,名声达到顶峰。不久,随着宋神宗的去世,王安石变法失败,旧党代表司马光重回政治中心,当上了宰相。

司马光上台后,开始了对新党的全面清算。他大胆废除王安石变法的一切弊端,基本上所有新政都被禁止。

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很多新政策在执行中确实变了味,废除了也确实很得民心。

但是在对外战争中,尤其是在西夏问题上,司马光的所作所为确实是非常错误的。

作为新党阵营的重要人物。王绍"河与黄河开边界"这一成功不仅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坚定的理论支持,而且扩大了北宋3000里的疆域,实现了对西夏的战略包围,为下一步彻底灭西夏奠定了基础。

但司马光上台后,本着节约民力的思想,主张放弃河西新开发的六国,把吞并的土地全部归还,西夏又起死回生了!

司马光死后,新党再次上台,北宋再次开始探索河西并取得成功,将势力扩展到新疆。但是经过司马光的一番折腾,北宋消耗了大量国力,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司马光为了省钱,放弃了河湟之地。毕竟经营一片新的土地需要大量的财力。但从大局来看,司马光的行为确实不利于北宋的对外生存。一个西夏的存在,迫使北宋维持更大规模的常备军。

综上所述,司马光是北宋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