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之獬为什么力推剃发令?孙之獬下场如何?(孙之獬 知乎)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30 16:52

孙之獬是明末清初的一位人物。他是启示录时期的学者。做官后,魏忠贤当权,于是投靠了宦官党,日子过得舒舒服服。清军入关后,孙之獬被授予礼部右侍郎。此后,为了取悦清朝,孙之獬主动剃去头发,穿上官服,这引起了许多汉族官员的愤怒。但是,孙之獬抓住机会

写了一道命令,要剃光他的头发,而那些不遵守命令的人将受到军法处理,所以他剪了头发,把辫子留在了民间。孙之獬也将注定成为耻辱柱中的一员。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明朝结束了276年的统治,清朝入主中原。每当一个朝代更替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跳梁小丑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很多丑恶的事情。明朝灭亡,清朝兴盛,无一例外。有个人物是当时的第一人渣,那他是怎么做的?

此人名叫孙之獬(xiè),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大庄村人。他生于明朝万历十九年,读书刻苦。24岁时获得奖学金,31岁时考中进士。起初,担任翰林院的庶吉士在博物馆考试中排名第一,因此他被提升到翰林院进行审查。然而,孙之獬的父亲在这个时候去世了,他回到家乡哀悼。期满后,升任国子监讲学,还奉命在顺天府主持乡试。

应该说,孙之獬在明朝官场的经历还算顺利,因为他投靠了魏忠贤,是宦官党的一员。但崇祯皇帝登基后,魏忠贤被降职自杀,其党羽也受到打击。此后,官员们纷纷奏请,要求销毁魏忠贤编撰的三朝经典,崇祯皇帝也同意了。然而,孙之獬强烈反对,难以置信地"一哥泪流满面",也写了反对。

崇祯皇帝也不客气,直接辞退了孙之獬,让他回家闲着。在接下来的十七年里,孙之獬再也没有踏入官场,这期间他终于明白了官场的规则,于是他等待着一个回来的机会。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后,北方局势仍不稳定。孙之獬利用他的家族财富在他的家乡组织了一支军队来对抗叛乱分子。

在山东巡抚的推荐下,清朝把孙之獬招到北京,任命他为礼部左侍郎,国子监学士助理讲师。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厚颜无耻的孙之獬在出庭时剪掉了头发,换上了满族服装。同时,他还说"她家所有的女人都化了妆"。原来,入关之初,清朝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大规模的理发令。

在朝廷上,满汉官员分为两类。满清官员剃光头发,穿满衣服,而前明官员仍然留着头发,戴着皇冠,穿着原来的官服。剃了头发的孙之獬变得非常尴尬,因为满族官员不让他插队。在羞愧和愤怒之际,孙之獬给皇帝写了一封信。陛下平定了中国,一切都是新的,但是衣服和头发的制度都是汉朝保留的,是陛下从中国搬过来的,不是中国的"。

清朝统治者认为这样做是对的,于是在全国各地强制剃度,导致血案此起彼伏。为了博取清朝统治者的好感,孙之獬自告奋勇南下,软硬兼施,很快就招兵买马遍及整个江西。孙之獬还发现,以前的明朝有太多的宗室,恐怕将来也会成功。他主张一部分人住在本省,控制他们。为另一群人"付出代价","结合镇帮带治"。

清朝采纳了孙之獬的建议,但他因为擅自做官而被清廷怀疑,于是被免职,回家过闲散生活。孙之獬活该。他回家时,山东爆发了农民起义。于是,起义军攻打淄川县,先杀了的四个孙子,又把孙自己碎尸万段。消息传到北京,清廷表示不给予任何褒奖和抚恤。孙之獬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