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为什么不改国名?田是怎么取代鲁的?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30 12:52

战国初年,陈国田家族取代齐国鲁家族成为齐国新的统治者。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封田和为齐王。齐康公死后,姜姓陆彻底退出了齐国的历史舞台。这个事件叫做"田戴奇"。为什么春秋时期称霸的吕姓被一个小小的陈国取代了?其实这也和当时齐国宗室的逐渐

衰落有关,给了陈国田篡位的机会。然而,田成为齐国新国君后,为何不改国号?

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当一个家族获得政权时,它总是重新定义国家的名称。所以改姓相当于改朝换代。明末大学者顾曾说:改姓易名,亡国也。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经历了改姓,陈姓(田)最终篡夺了鲁姓的江山,但还是抄袭"齐"国家名称。那田夺得国位后为什么不另定国名呢?

首先,主要原因还是受到当时政治礼仪的制约。田篡齐虽然在齐国有一定的民意基础,但无疑是对当时政治礼仪的一大违反。按照周朝的政治礼仪,当一个诸侯国篡国谋反时,不仅很难获得其他诸侯国的承认,还会遭到其他诸侯国的批评(周初通常是皇族反;随着周王室的衰落,通常都是诸侯、霸主举兵,才会得到仁义之名。这就是后人常说的:汉奸卖国贼人人有责。例如,陈的国王夏正淑吸引了的军队去攻打陈。郑国的高俅杀了郑,立了公孙胥为国君,而郑子胥和高俅最后在齐国会盟时被所杀。

正是因为篡国谋反,人人可战,才使得那些汉奸盗贼不得不低调。比如著名的三族分晋,其实始于前453年。赵反叛汉魏,消灭了清王朝在晋之际最强大的家族——荀氏。而韩、赵、魏在灭了支氏之后,并没有立即宣布建国。而是继续窝在"金"在...的旗帜下。直到50年后,前403年,周威烈王受韩、赵、魏贿赂奉承,正式封韩、赵、魏为诸侯,才宣告了韩、赵、魏各自的诞生。

司马光也把这一事件作为《紫同治剑》的开篇。正是在前376年,韩、赵、魏彻底瓜分了晋府。也就是说,从三族事实上的分金到三族公开的分金,用了七八十年的时间。不是韩、赵、魏不想早日宣布独立,而是传统政治礼仪压力太大,不得不低调。司马光也用了很大的篇幅评论这件事,并把它作为《紫同治剑》的开篇,只是因为这件事影响很大,太恶劣了。

司马光强烈鄙视周威烈王。他没有批评周威烈王征伐汉、赵、魏,而是认为周威烈王给了他汉奸贼的地位。从此,造反贼也可以光明正大的靠武力了。

齐国的田家也受到汉、赵、魏的启发,通过的关系得到周天子的正式承认,至今已有387年。事实上,田对齐国的控制始于田齐时期(公元前485年)。在田齐时期,田灭了齐国的两大家族和高适。也就是说,田控制齐国,被任命为诸侯,用了近百年的时间。

三族分晋、分田这一代被诸侯国和国内民众所接受,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抄袭旧国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政治麻烦。魏还能抄"金"晋的爵位分三份,没有一份可以单独继承"金"政治遗产。但田代齐独代齐,故可抄"齐"国家名称。

更重要的是,利用"齐"国名,可以继承"齐"政治遗产。齐国自周初分封以来,一直是东方大国,被赋予了征服东方的权利。据史书记载,年轻时掌蔡叛乱,站在周朝一边,令赵康公令太公(吕尚,即姜子牙)说: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棱,北至武帝,五王九叔,确有征之必要。齐国就这样被征服了,成了一个大国。

周王室虽已衰落,但传统的政治名分依然存在。齐桓公也玩过"只能靠周王室赐予的名分去征服;尊王抗外"旗,并成为后世公认的春秋第一霸主。而田攻打"齐"还可以享受"的称号。齐"大国的声誉和政治名分,而一旦另起名字,名分的继承关系就断了。

第三,不能敲偷来的锣。篡国谋反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庄子曾说:盗钩者必受罚,窃国者必受罚。其实是讽刺田盗齐。在周朝宗法礼制的影响下,不可能以一种体面的、令人信服的方式篡国谋反。改国名就相当于敲了被盗的锣,会引起别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