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得到诸葛亮的真传为何还是无法挽救蜀汉?(三国时期蜀汉诸葛亮姜维)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30 06:52

三国时期,诸葛亮用了一招,把魏国大将姜维收在蜀国的旗帜下,亲自教他做自己的亲传弟子。虽然最后没有被列为他的继承人,但还是对他寄予厚望。诸葛亮死后,姜维继续进行北伐大业,但尽管胜多败少,还是没能挽回蜀汉灭亡的命运。那么,为什么诸葛亮亲传的姜维

没能挽救蜀国于危难之中,最终让其灭亡呢?

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在支持者寥寥无几的情况下,开始了北伐。当蜀汉大军到来时,在的曹操派大都督曹真为统帅,来合右路大军,鄢县戒备森严。结果张合在街亭打败了马谡。军事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无功而返。

军事目标没有达到,但诸葛亮收获了一个将军,姜维,后来被培养为继承人。姜维被迫向蜀汉投降。诸葛亮北伐时,曹魏的天水、南安、安定三县随即起兵反魏,附蜀。此时,姜维担任天水郡中郎将。当蜀兵兵临城下时,姜维正陪着永州刺史郭淮、天水郡太守马遵巡视各处。

姜维受到马遵等人的怀疑,被迫向蜀汉投降。诸葛亮得到姜维后,兴奋不已,对他寄予厚望。"先要教五六千中国虎步兵。姜伯约对军事非常敏感,既有勇气又有理解。这个男人的心在汉朝,但他也是个男人。当他结束军事教学时,他应该被送到皇宫见主。"

在诸葛亮的一手安排下,27岁的姜维先是被任命为冯异将军,又被任命为当阳的侯婷,不久又被提升为郡将军和郑将军。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后,姜维承担了蜀汉对外战争的任务。首先,"连接胡强",以后"主持北伐"姜维九次北伐屡胜。问题是,为什么姜维最终没能阻止蜀汉的灭亡?

就客观环境而言,蜀汉的实力是三国中最弱的。仅就人口而言,蜀汉不及曹魏的四分之一,不及吴栋的一半。古代人口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强弱,蜀汉实力弱,可见一斑。

主观原因很多:第一,每次姜维北上,费祎总是泼冷水,处处不肯合作,"(姜维)每次要大规模建军,费祎往往不肯遵从,手下兵不超过一万。"第二,姜维的军事部署采用"聚兵聚谷",具体办法是放弃洛古、吉谷等危险的谷道,而把魏军引入汉中盆地。在弃谷的同时,加强汉中城堡关隘的防守,将蜀军主力集中在汉城与乐城之间。

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防御,但是坏处也是非常明显的,就像把家里的围栏拆掉一样。国力不突出,军事部署有重大缺陷,太难了。"蜀中没有大将廖化作为先锋",连廖化对姜维的评价都非常好,"“不战则已,自焚也”,也叫“约伯”。智不敌,力不及寇,取之不尽。如何才能成立?"

姜维为什么救不了蜀汉?

姜维是蜀汉后期著名的将领。诸葛亮死后,姜维接棒北伐,继承诸葛亮遗志,继续北伐。其实诸葛亮生前就知道蜀汉复兴无望。他之所以多次北伐,其实是迫不得已,希望以攻为守,扭转被动局面。刘备和五虎将军死后,蜀汉形势非常危急。

正如诸葛亮在《模型》中所说:这是一个关键的秋天!诸葛亮已经深刻认识到,这样下去,蜀国不会灭亡,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保住一条生路。所以诸葛亮多次动用全国之力,让魏国没有喘息之机,因为诸葛亮知道,一旦北伐停止,魏国必然会征服自己,而他已经老了。如果他不赶快实现复兴大业,他就更不可能死了。

后来诸葛亮生病了,求寿的做法被魏延破坏了,只好一边处理繁忙的公务,一边寻找继承人,而这个继承人就是当年骁勇善战的姜维。诸葛亮在征伐姜维的过程中吃了几次亏,对年轻的姜维又恨又爱,于是设计征伐姜维,把自己一生所学传授给姜维,姜维告诉了蜀汉帝国。所以他尽力了。诸葛亮死后,姜维扛着北伐的大旗,希望完成诸葛亮的遗愿。但也许蜀汉的运气真的耗尽了,姜维在北伐中最大的对手是邓艾。

邓艾骁勇善战,谋略不亚于司马懿。所以姜维在与邓艾作战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很多时候北伐都没有建成。因此,朝鲜的部长们对此提出了批评。姜维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进行了北伐,就是为了报答诸葛亮会见他的恩情。在忠诚方面,姜维做得非常合格,但无奈蜀汉帝国日薄西山,前期还能打好。

这时候蜀汉的官员大臣一致认为北伐无望,最好的办法就是维持三国鼎立。如果没有邓艾钟会,姜维攻魏或许还有希望,但就像诸葛亮遇到司马懿一样,姜维的克星是邓艾,廖化临死前说出了内心的想法:姜维"永不厌倦战斗",好战,但足智多谋并不比邓艾,最终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