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韩国的首都叫什么名字?它位于哪里?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30 06:26

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虽然它的实力是七侠中最弱的,但也有过辉煌的时期。韩国最著名的武器是弩。只有韩国的弩有800米的射程,所以有"世界上所有强大的弓箭和弩都来自韩国"这种说法。三校分晋后,韩国定都于杨寨。在今天的河南禹州市,韩国吞并郑后,曾一

度迁都。其实韩国的国力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差,不然也不可能站在七侠之首。先简单介绍一下韩国的首都,看看吧。

三族入晋是春秋战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赵、魏、韩取代了晋国。朝鲜建国时,都城是平阳。平阳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市。

平阳原属赵。公元前514年,韩国先民看中平阳,与赵交易马首(山西寿阳)换平阳。公元前497年,韩正式迁到平阳。

韩为什么选择平阳?首先,三族分晋前后,韩的封地在山西东南部。这里的地形很特殊,以临汾为界,东临太岳山,西临吕梁山。汾河自北向南,流经临汾,最后流入黄河。汾河流域是韩国控制地区比较发达的农业区,韩国大部分的钱和粮食都来自这里。其首府平阳对韩国的发展非常有利。另外,晋国还在,金都在新疆(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平阳在新疆以北不远,便于韩国参与金国复杂的权力斗争。

但是三个魏昭汉分晋之后,都发现了一个问题:三国的首都都远离中原,三国都有在中原奋进的野心。再看赵的迁都路线:晋阳(山西榆次)、中牟(河南鹤壁,不是郑州下辖的中牟)、邯郸,一路向东。魏迁都一路向东,包括安邑(山西夏县)、大良(河南开封)。韩国也不例外。

在瓜分晋国的三国中,魏国和赵国势力强大,赵国占据河北省北部和山西省,魏国占据河南东部和山西中部。一个弱小的韩国要和魏、赵抗衡,显然是不现实的。南朝鲜能做的就是进军河南中部,寻找机会消灭郑。

春秋初期,郑是一个很有实力的恶霸。春秋末期,郑的实力明显下降,但还是不够韩国吃。于是,韩康子做了一个灭掉郑的长远打算。

为了灭郑,第一步就是迁都东去。在这种背景下,韩国把新都定在了益阳,也就是现在河南省益阳县以西的韩城镇。益阳正好在郑都城平阳和新郑的中间,说明韩国迁都的策略非常明确,是冲着郑来的。

公元前423年,韩武子大举进攻郑,杀了郑有公姬。只是当时郑的实力还是比较强的,韩国一时半会儿吞不下。这就有点像明朝末年,当时皇太极已经主动讨伐明朝,但是从整体实力来说,明朝还是强大的。后金的策略只能是一步步蚕食。

韩国吞并郑的过程漫长而艰辛,犹如蚂蚁啃骨头,没有做不到的韧劲。随着韩国对郑的不断胜利,益阳已经不适合做韩国的都城,需要向东寻找新的都城。

杨宅("翟"阅读"房子"或者"De ")位于郑都城西南不远,在中游,也就是现在的禹州市辖下的河南平顶山市。韩国的首都杨宅,意味着韩国获得了比郑更大的战略优势。

有学者认为,韩国的新都益阳和杨寨更像是前敌的作战指挥部,军事属性更强。在韩国人眼里,他们应该只有两个国家首都:太庙所在的平阳和尽中原之利的新郑。益阳和杨寨都是过渡性的都城,从都城的长度就可以看出来。

公元前424年,朝鲜从平阳迁都益阳(16年)。

公元前408年,韩国从益阳迁都杨宅(23年)。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迁都新郑。直到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145年)。

韩国为什么一定要迁都新郑,跟韩国的版图有关。魏、赵、韩中,韩国疆域最小,缺少平原地区。以黄河为界,韩国的领土大致分为南北两部分。黄河以北有山川,活动有限空。黄河以南,有同样的山川,有熊耳山、伏牛山、外房山、嵩山。新郑位于嵩山东麓的平原上。东边离新郑不远,就是魏的地界。为了守住南朝鲜这一小块领土"田字保卫国家"是必须做出的选择。定都新郑,重兵驻守,可以阻止邴巍西进。同时,一旦魏国发生变化,韩国也可以从新郑派兵攻城。

益阳的首都条件不错。已发现的益阳韩都,面积3平方公里。但益阳离中原远,离秦国近。就对韩国的威胁而言,秦大于魏。魏国可以把韩国作为对抗秦国东进的战略屏障,但秦国显然不需要这么做。秦国要统一,先取高丽。要取韩国,先取益阳。

韩国的首都新郑,也有和魏抱团取暖的意思。简而言之,在秦国已经成为七国中最强的情况下,韩国的首都应该尽量远离秦国的边境。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公元前307年,秦军杀了6万汉兵,攻占益阳。如果当时韩国的首都还在益阳,韩国巨头们早就去拿盒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