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刘备不愿带诸葛亮?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夷陵之战(夷陵之战诸葛亮为何不跟刘备)
夷陵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也是决定蜀汉国运的关键战役,但最终结局却是刘备惨败,几乎相当于全军覆没。刘备对吴的攻击过于激进。他一早就踏入了鲁迅设下的陷阱,诸葛亮又不在刘备身边,刘备没能及时撤退。但是刘备这次远征为什么不带诸葛亮一起去呢?原因
并不像爱情故事中那样。我们来揭秘一下历史上真实的夷陵之战是怎样的。过来看一看。夷陵之战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不仅规模巨大,而且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一样,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场战斗的结果相当悲惨。不仅已经称帝的刘备和蜀军大部分兵力全军覆没,而且他的军用物资也丢失了。诸葛亮在隆中帮助刘备的蓝图也破灭了。
面对如此惨烈的失败,很多人质疑刘备这次东征的人事安排——刘备常说诸葛亮的辅助是"如鱼得水",为什么这次"鱼"东征,水不一样?这个意见更进一步。有人认为,如果把诸葛亮带到这场战斗中,东征可能会成功。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至于刘备为什么不带诸葛亮,流行的观点是,诸葛亮并不同意甚至反对刘备攻打吴国的计划,所以刘备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并没有叫诸葛亮随行。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基本观点,但在现实中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刘备攻吴未必会招致全国各地的反对,也未必存在诸葛亮竭尽全力劝阻的可能。
此时,孙权刚刚吞并荆州,斩了名将蜀汉关羽,使蜀汉元气大伤。如果刘备对此不作回应,不仅无法给下属一个交代,还会给全世界留下一个笑柄。另一方面,荆州不仅是刘备的出生地、谋士和将领的来源地,也是隆中对心的战略基地。韩曙集团怎能不尽力挽回这样一个知己呢?从关羽被害到刘备出兵,用了三年时间。在此期间,他还经历了刘备的称帝和长期的战争准备。诸葛亮作为宰相,不可能日夜劝阻,也不可能被动,更多的是准备与刘备的战争。
其次,是诸葛亮在蜀汉阵营中的地位。
受言情和后来长期领导经历的影响,诸葛亮给人一种"能打仗打胜仗"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的形象,但如果我们仔细浏览诸葛亮追随刘备的履历,就会发现一些不同的发现。
赤壁之战后,刘备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军队,开始了扩张征服之路。直到彝陵之战失利,他有过三次大规模亲自率军的经历。
首先是出奇制胜。战争从建安十六年持续到十九年。战争期间,刘备的军师先是庞统,然后是法正。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参战的?那是在李延率军投降刘备,西川最后一座堡垒被攻破的时候,战争已经告一段落。诸葛亮和张飞奉命逆流而上的任务是刘备要"派遣将军到下属的县"——换句话说,清理场地,把主基地转移到四川。因此,诸葛亮作为韩曙集团的一个有规模、有影响的士兵,并没有像水跟鱼一样跟从刘备。
第二,孙权派吕蒙袭击长沙、零陵和桂阳三县。原因是刘备夺取西川后,孙权想把荆州夺回来,刘备拒绝了。吕蒙突袭成都的消息传到成都后,刘备迅速出动,率领五万大军,与关羽一起南下讨伐吕蒙。在此期间,曹操攻占汉中,对刘备的北方构成直接威胁,刘备不得不和孙权讲和,返回成都。可惜一场精彩的吴蜀之战没能上演。但是这一次,诸葛亮也没来。
三是攻占汉中之战。起初,刘备派张飞等人在当曲打败张合,然后收南郑。后来,他派乌兰·童蕾去攻打武都(战败)。最后刘备亲自挂帅。在阳平关过了一年,建安二十四年主动出击,指挥黄忠在定军山杀了曹魏大将夏和。后来曹操亲自率军从长安出发,刘备很平静地说:"曹公自己来了,也没办法。我一定要汉川"有了危险,对着鸡肋叹气的曹操就退缩了。诸葛亮在整个战斗中没有作为军师出谋划策。
那么诸葛亮在哪里呢?
在大本营。
攻西川,诸葛亮在荆州镇守;攻汉中,抗吕蒙,诸葛亮在成都。但这是否意味着诸葛亮在刘备的军队中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相反,诸葛亮在刘备开国期间功劳最大。就像刘邦在平定项羽后,在赏赐功勋时认定萧何是第一功臣,因为"虽有野策之功,但这是一时之事,萧何始终待陛下于关中,是万世之功。"诸葛亮在刘备阵营中扮演了萧何的角色。
刘备率军平定荆州时,诸葛亮"作为军事统帅,他做了零陵、贵阳、长沙的总督,调他们的赋税,以放逐军队。";刘备攻克四川后,"成都平,以梁为总军师,掌管左将军府。先主出征时,一直镇守成都,粮草充足,兵士充足。"一直坐在后面,调度后勤。
在三国时代,秩序混乱,生产荒废,后勤力量往往成为两军作战取胜的主要因素。如果后方不稳定,后勤不连续,前线的士气根本维持不了。正是曹操采用了军营制,使得后方军事资产充裕,部队家属稳定,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可以成功逐鹿中原的作战集团。所以诸葛亮确实是刘备军中第一功臣,没有争议。
所以这个第一英雄的作用是安排军饷,从城镇后方补充军力,而不是听从领主的建议。这就是诸葛亮在刘备军队中的真实地位。所以刘备东征吴,没有叫诸葛亮随行,是他的基本操作——一直都是这样,不是嫌隙和刻意排斥的结果。
至于有人假设诸葛亮陪刘备东征吴国,有可能胜利吗?
首先,这个假设本身就很难实现。在宰相还存在的时代,宰相是政府首脑,皇帝是国家元首。这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操纵着国家机器。从古至今,宰相的作用就是守后方,维护稳定,很少有随行出征的例子。一旦前线出了事,如果没有宰相的及时镇压,政权就会在一夜之间崩溃——事实确实如此。
其次,假设诸葛亮真的随他出征,凭他的才华能打败吴军吗?然后要梳理一下吴军的战术,诸葛亮的方法。
吴军的战术很简单。从史书的反馈来看,蜀军没有缺粮少饷的记录,那么吴军在干什么呢?要想维持蜀军的士气,在士气耗尽,找到破绽的情况下发动奇袭,并不难。
而诸葛亮在此,会用什么方法破局?诸葛亮的长处在于治军严格,很少下危险的棋。如果夷陵之战诸葛亮在刘备的军队里,军队大概会更有秩序,防守会更强,让鲁迅找不到破绽。但吴军的局部作战和人数与蜀军不相上下,最先失去实力的必然是国力较弱的蜀军。
况且诸葛亮五次北伐,两次都是粮草告罄,可见打极限战不是他喜欢的。如果孔明在刘备身边,一定会在粮草耗尽的前一天晚上,劝刘备设下埋伏,全军返回。当然,刘备的损失会小得多。
文字:左光斗
参考资料:裴松之《三国志注》。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图片源于网络,归原作者所有。
最新留言
暂无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