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气吞声值得提倡吗?试析勾践的真实性格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30 00:13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勾践拼搏的故事,而这位习语总结了勾践从屈辱到成功逆袭的过程。看起来很励志,精神值得学习。但也有人认为勾践的典故不值得提倡。为什么?问题出在勾践的人品和性格上。如果把所有的典故都读一遍,勾践在复仇成功后做了一些不可理解的事情,

也暴露了勾践在思想上有时会走极端,这是我们需要理解的。

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许多风云人物,其中不乏努力工作、做出贡献的人。春秋时期,勾践也广为人知。"勤劳之人不负重托,三千岳家可吞吴。"勾践终于复仇成功,消灭了吴国,并汇集诸侯,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最后的霸主。

卧薪尝胆的典故

不过易中天先生在电视节目上说过一句话。在他看来,最好不要讲勾践人品差的故事,易中天的话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这合理吗?

先从勾践的生平说起,分析一下原因。春秋时期,吴越作为邻国,长期不和。战争爆发了很长时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与越王勾践交战,阖闾因箭伤而死。福查为报杀父之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带头,决定率先伐吴。于是,吴国趁机进攻,占领了越王惠济城。福查答应了这个要求。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茯茶占据了那么大的优势,却一鼓作气拿下了全国?这就涉及到春秋时期的礼仪了。春秋时期虽不时吞并小国,但周天子仍是名义上的最高君主,所以诸侯发动战争只是为了争霸,霸主的权力只是辅助周天子。其中,自然力量的平衡在因素之列,被吞并诸侯势力的扩张容易引起焦虑,被其他诸侯盯上,但也是君子之约。例如,当乐毅占领了齐国,它最终保持了齐国的地位。

夫差也遵循这一规则,不兼并越国土地,视其为诸侯。勾践在夫差身边,干着喂马的苦活,夫差让他为父亲阖闾守灵。这些东西都是勾践容忍的。

最终,勾践回到越国,恢复了国力,领兵三次讨伐,取得了成功。但是,夫差放了勾践,勾践却不打算放夫差。他彻底消灭了吴,这让夫差自杀了。夫差灭亡后,勾践把目光投向了与他同甘共苦的朝臣。

如何理解勾践的性格

范蠡知道勾践人品退了,勾践给了大臣文忠一把剑:"当初你给了我七条对付吴的策略。我只用三个就打败了吴,剩下的四个你都有。可以用这四个去地下打败前吴王!"所以文子自杀了。可见勾践的人品确实有很大的问题。

所以易中天认为不值得传播“拿工资服务”的故事。勾践长期生活在极端环境中,身心已经完全扭曲。他冷酷无情,为了成功不择手段,这对周围的人来说是很可怕的。他只能分享他的烦恼,却不能分享他的财富。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句话对勾践故事的解读太深刻了。你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