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不自刎能东山再起吗项羽为何不愿卷土重来(项羽为什么自刎因为无脸面对江东)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9 22:52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是很多朋友心中的疑问。也许对项羽来说太难了。如果他能暂时放下姿态,或许还有机会东山再起。但项羽在吴江自杀,结局注定。也许对于项羽来说,死在战场上是最有尊严的死法,但后世很多人都认为项羽的死是一种遗憾,包括大诗人杜牧。项

羽的选择是对是错,其实根本不重要。项羽虽然兵败而死,但他在后人心中的地位从来都不低。

1,生与死之间。

中国人讲究的是最后的判决,或者说不管眼前发生了什么,一旦死了,也应该得到一些尊重和安宁。但是项羽从来没有太平过!从他在乌江阁横刀自残的那一刻起,这位西楚霸王就陷入了无尽的"口水战"几千年后的今天,仍有争议。

争论的焦点只有一个:如果他过了乌江,能否东山再起?

有人认为项羽不应该自杀,而应该勇敢的东山再起。主张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杜牧。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尤其是他的史诗,包括"东风不和周郎,铜雀春锁二桥"、"昔日,王谢颜,飞入寻常百姓家"等待名句代代相传。游乌江时,对项羽有所感悟,写了一首名为《乌江亭记》的诗。

军事家胜败在意料之外,包是个有羞耻心的人。

江东有很多有才华的孩子,他们会不会东山再起还是个未知数。

杜牧少年时就学习《孙子兵法》,甚至上书朝廷进谏。所以在诗中,他从一个军事家的角度说,兵败是军事家常有的事,不应该过多的挂在心里,而真正的男子汉要有足够的气度,知耻而后勇。他这么说也不无道理。战国时期的大军事家孙膑从来没有因为腿瘸而放弃过,和项羽同时代的大将韩信也曾经忍受过腿瘸的屈辱。

基于此,穆图继续说道,江东还是有很多年轻人才的。你(项羽)依靠江东八百子弟兵起兵,现在回到江东,休养生息,将来东山再起,也不是没有可能。

有人认为,项羽就算渡过乌江,也不可能东山再起。这一观点与杜牧等人的方法完全相反。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被评为"列宁,一位革命导师。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苦了相公了。王安石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文学上也与韩愈、苏轼等人并驾齐驱"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游乌江,看到杜牧的诗,嗤之以鼻。他立即写了一首诗回击。这首诗叫《重叠乌江阁》,意思是在杜牧的诗上。

一个身经百战疲惫不堪的勇者悲悼,中原一败再难复。

今日江东子弟虽在,愿随大王东山再起吗?

毕竟王安石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军人的精神状态和当时的军政形态。经过多年的战斗,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对战争的承受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战争的主动权已经不在项羽这边了。没有中原等战略要地,战局难以挽回。

基于此,王安石的结论就来了。就算江东子弟还在,他们还愿意再跟你(项羽)出去吗?"世界在秦久是痛苦的"恐怕没有人愿意继续打下去,尤其是在刘邦统一天下,逐渐稳定的形势下。

除了以上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还有一种观点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认为项羽不比江东,这是英雄主义的体现——生不如死。这种观点的代表是李清照。李清照是宋代大词人,婉约派大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这种情况。只是皱眉,但要深入我的内心。、"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应该是绿肥红瘦"等好的话传开。

她在一首题为“夏日绝句”的诗中写道:活着,做男人中的男人;死去,成为灵魂中的灵魂。今天,人们仍然怀念项羽,因为他拒绝生活,回到了东方。"一个弱女子能写出如此慷慨的诗句,真是可惜。在李清照看来,人活着,做点什么是很自然的。就算死了,也不要太胆小,也要放得开。所以项羽宁愿站着死,也不愿回江东苟且偷生。如果把这首诗放在南方金兵入侵的时候,会更有实际意义。

现在看来,项羽和乌江阁是死是活都挺难的。正如莎士比亚所言"生存还是毁灭是一个问题!"

2,一个人的故事,一场全民狂欢。

项羽死了。让我们把它做完。虽然他的身体被别人切碎,换来了名利,但这一切痛苦都是后人承受的。他已经死了。他完整不完整不重要。

至于于吉,他更被忽视。

甚至这个女人有没有都是问题。个人认为这是太史公或后人出于对项羽的怜悯而想象出来的人物。这也符合英雄配美女的文化传统。

我们都希望大英雄身边有这么一个温柔可爱的美女。她是主人公的港湾和点缀,最后的死亡是英雄气息的渲染。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虞姬,楚霸王的死岂不是太无聊了?被敌人一直追,一直追,追到乌江,无路可上,无处可去,最后只好自杀。哦,这太可怜了!

这就是楚国的霸主!一代战神,曾经横扫天下,怎么会落得如此窝囊?如果是这样,刘邦也不会太激动。项羽越是英雄,越是有底气。

我们做什么呢然后补一些历史的素材。

乌江畔,风声飒飒,杀声震耳。

只不过这个杀声是刘邦的,刘邦是来杀他的,项羽。

项羽环顾四周,众将士已是疲惫不堪,更别说打仗了。即使刮风,他们也可能随时倒下。

他的发髻乱七八糟,随风飘荡。

还有虞姬的红裙子。

"啊-";项羽在天空中咆哮。

于吉的梨花带雨,但她的眼睛里也有一丝坚毅。

"项王,让我的身体为你再唱一首歌吧!"于吉说:“不要在乌江边跳舞。一时间,红杉飘飘,宛如仙女下凡。

项羽见此,也大声唱道:"拔山艰难,不利时不死。小妾,不死可怎么办?我能怎么做呢?"

宋末,虞姬坠于乌江。血比衣服更红更耀眼。但在这条汹涌澎湃的河流中,没有一丝怜悯。只有越来越近的鼓声送走了这个可怜的女人。

项羽看了一眼跟随他多年的江东子弟——最后一眼。

夕阳如血,夕阳满天,血满天。

他也突然觉得有点累——他已经大吵大闹了,现在需要安静地离开。

于是他——他吻了乌骓马,走进了乌江阁——

于吉死了,项羽也死了,而且是以如此悲惨的方式。刘邦高兴,文学家、史学家高兴,天下人都高兴。

项羽用一个人的死,完成了全世界的狂欢。

霸王别姬,多好的故事,多美的传说。就算乌江干涸了,故事还在,传说还在。

3,东山再起,一场梦。

历史没有假设,但我还是假设项羽渡过了乌江。

项羽度过了乌江。他能做什么?带领江东子弟东山再起?呵呵,这可能只是杜牧等人的一厢情愿。事实上,已经不可能了。

项羽主观上有两个弱点,这两个弱点注定了他会失败。

项羽太迷信武力,他杀的是别人。如果他来自军人家庭,相信武力无可厚非,但谋杀呢?这才是骨子里的问题。战争中没有亡灵,但所有的生命都值得尊重,尤其是向往世界的人,更应该珍惜每一个生命。而项羽呢?简直是视人命如草芥。206年,他杀了秦军,杀了20多万人。我们都知道杀敌投降是军事家的大忌,但他却因为担心秦军投降会闹事而毫不犹豫地举起了屠刀。二十万大军,就这么坑杀了。同样是公元206年,他攻陷咸阳,为了这个都城,他选择了屠杀。相比之下,刘邦的"圣约的三个章节"不知道要辉煌多少代!

项羽任性,背信弃义。像他这样靠武力统治世界的人任性,似乎也没什么奇怪的。但是如果你想统治世界,怎么走自己的路呢?在鸿门宴上放刘邦走,是他刚愎自用态度的典型表现,也是以仁义道德为借口,不过是女人的慈悲罢了。后来范增被弃,导致军师出走,陈平直接投奔刘邦。这"摧毁长城"不不及格的做法很奇怪?!至于他的不诚实,那就更多了。他背叛了"先入咸阳为王"该协议,并秘密设计杀害义帝,为世人所忌讳。我们常说人无信则不立,项羽已经把自己推上了为人夫的道路。

客观地说,第一,世界大势已发生根本变化,开始新军的条件已不具备;第二,江东不具备支撑再出发的物质基础。

更重要的是,世界局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就算过了乌江,也没有条件让他起兵。他之所以起兵成功并迅速称霸天下,是因为他借"世界在秦久是痛苦的"东风,沾了他楚国贵族的光,当然也有他个人的魅力和努力。需要指出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争,全世界人民(包括军人)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他们现在需要的是和平,稳定的生活,而不是继续战斗。我们再来看看此时汉军对其他地方的占领。刘邦废除秦国暴政,约法三章,已经开始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得民心者得天下。"免得刘邦以后不当秦王"这个战绩足以说明此时的民心已经偏向刘邦了。

项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战争所需物资无法供应。看来他占地只是为了占地,完全没有经营和恢复生产的意识。靠打仗暂时支撑战争是可以的,但长此以往,资源会枯竭,失败在所难免。或许项羽是个纯粹的军人,脑子里只有剑,没有人。就算这次回到江东,江东有多大?能知错就改,能改就改,最多就是割据一方,就看刘邦的眼光了。所谓的沙发边是允许别人打呼噜睡觉吗?估计连分裂党都是项羽一厢情愿。说到底,也不过是让江东儿女再经历一场战争。

东山再起,呵呵,名义上可以,实际上不可能。

4.后记:项羽不朽。

乌江之畔,死得有尊严,是项羽最好的出路。

我们无法想象项羽被押上刑场。我们无法想象项羽死在别的战争将领手里,也无法想象项羽死在谁的刀下——他不能那样死。

他是英雄,他是伟大的英雄,他是"拔山而起,怒于天下"大英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霸主,所以他要"生是英雄,死是鬼"。不是每个英雄都能做到有尊严。项羽做到了。也许这是他唯一能为自己做的事。把圆完全画出来,然后把一切都留给后人。

傅、秦失势,首当其冲,群英会起,群雄逐鹿,不胜枚举。然而,羽毛没有足够的大小来利用它。三年灭五诸侯,分天下,诸侯皆封,政称“霸王”。虽然没有结束,但近段时间以来,再也没有出现过。

每次读到太史公的这段话,项羽的绝世豪气都能扑面而来。虽然两千年过去了,但他的风格依然令人向往。

项羽的不朽是要记住的。

【作者简介】张东晓,男,1983年出生于河南平舆县,现居北京,已发表文章30多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