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评价林逋)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9 19:39

林逋是北宋著名的隐逸诗人。什么是隐逸诗人?其实是指那些选择隐居的文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决定退居农村,与美丽的风景作伴。林逋少年时非常好学,对经典和历史都很精通。他隐居在杭州,对西湖特别熟悉。很多人都很纳闷,为什么林逋会选择这样的生活,他甚

至拒绝了皇帝的好意。那我们就来说说林逋的生平事迹吧。如果你想知道,我们来看看。

隐逸诗人林逋。

隐士是指那些追求思想自由、德才兼备但不愿进入世俗社会追求名利的贵族。历史上隐士不少,但也有真假隐士。有人因为官场失意而愤然隐退,比如东晋的陶渊明,明朝的唐寅;有的人是故弄玄虚,以隐士自居,等着卖价钱,比如宋朝的陈继儒,明朝的陈继儒;还有一些是真正的隐士,比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个人物林布。

林逋生于宋乾德五年(967)。少年时,他非常好学,博览群书,精通数百部经典和历史。古人主张"学习优秀就是做官"所以像林逋这样有才华的人,一般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和荣誉的,但林逋是个例外。他精通诗画,但一生从未尝试过去官场。

年轻时,林逋游历江淮,看遍了宋朝的大好河山。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周围的人开始对他投来异样的目光。毕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像林逋这种学了很多却不去想科举的人,还是很难理解的。面对世俗的压力,林逋索性一挥衣袖,开始隐居在临安(今杭州)西湖边的孤山上。

西湖自古游人如织,林逋选择隐居西湖,印证了那句话"小的藏在野外,大的藏在城市"。与许多隐士不同,林逋刻意强调自己的隐士身份。无论是当代的学者还是新来的不知名的学者来拜访他,他都一视同仁。他还经常乘船游览西湖周围的寺庙,并与僧侣和诗人一起返回。对于林逋来说,隐居只是他喜欢的生活方式,没必要遮遮掩掩。

拒绝皇帝的好意

林逋永远不会做官,也不会结婚,自然也没有孩子。他平日最大的爱好就是种李子养仙鹤,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因此,世人尊称其为"梅的妻子仙鹤"。林逋以自己对种梅的理解,写了一首诗《山园小梅》,其中"影横,水浅,香飘黄昏"用两句话成功地描述了梅花的魅力,超凡脱俗,淡雅芬芳,被誉为"咏梅的绝唱"。

林逋的生活看起来极其洒脱,其实也很清贫。宋朝皇帝听说了林逋的事情后,给了他一份皇家礼物,并叮嘱当地郡主要好好照顾这位隐士的生活。林逋对陛下的照顾非常感激,但并不以此为荣,也没有写诗感谢皇上的恩情。一个朋友建议他去当官,在朝廷找份工作。他礼貌地说:"但是,我的志向适合我,不是适合我的家庭,不是适合我的名利,而是适合我的感情。"

林逋卒于宋天圣六年(1028年),享年61岁。他死后,被葬在一座孤山的边上,宋仁宗谥号他"和晶"。

一百多年后,元军攻陷临安,治安环境一度混乱。很多盗墓贼趁火打劫,把目标对准了宋代名人的墓葬,林逋也不例外。盗墓贼认为,林逋这么有名,墓里一定有很多值钱的陪葬品。结果当盗墓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挖出林逋的墓时,发现陪葬的只有一块广东砚台和一颗玉簪。广东砚是林逋生前自用的。但是,为什么从未结过婚的林逋,墓中会有女人的玉簪?这时,人们认为林逋生前写了一首优美的情诗:"吴,月山清,两岸青山相映。谁知道离别的感觉?你泪满,我泪满,心不扎,河潮平。"

南宋灭亡时,年仅五岁的宋恭帝投降后被发配到元大都(今北京),被封为应国公、开福一统。成年后,当年的宋恭帝和现在的应国公为了避祸,自愿出家,到吐蕃精研佛学,最终成为一代高僧。在晚年,宋恭帝写了一首诗:"给林和靖的信息,梅花会开多久?黄金平台下的客人应该不会回来。"诗中的林和靖指的是林逋。宋恭帝只是偶尔写这首诗。然而,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却拿这首诗大做文章,认为这是宋恭帝的兴国之意。当时,元朝在国内外,元朝皇帝下令处死宋恭帝。此时距离南宋灭亡已经过去了4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