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是什么人为何能与李广并列?(冯唐和李广是什么时候的人)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9 17:26

人们常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用来表示一个人很难得到,即使到老了,今生的愿望也很难实现。李广的名气还是很大的,很多人都知道他,但是冯唐可能有很多人他不是很了解。那么冯唐是谁,他有什么故事,为什么能和李相提并论?冯唐和李广的一生能给人什么启示?

1.冯唐官职卑微却敢于和文帝平等对话。

冯唐在老家时以孝顺出名,因此得到了在朝鲜做官的机会。因为正直无私,他很难适应官场上复杂的规则。到了晚年,他只是一个低级官员。

古代有很多像冯唐这样的人。他们有美丽而高尚的品格,但他们没有治理国家和政治的才能,他们不能提供出色的建议。这类人之所以能被任用,主要是因为皇帝可以利用他们的优秀名声来表达自己对孝、忠、义的向往,起到联结民心的作用。

所以冯唐就算做官,也可以当郎官,因为他没有背景。郎官主要参与赶车、撑船、守宫门等工作,且多为年轻人。文帝惊讶地看到冯唐的一个老人混在一队年轻人中,于是和他展开了对话:

文帝路过,问唐:“一个老人怎么会是呢?家里安全吗?"

本来这段对话很普通,但是冯唐告诉文帝他是代县人,引起了文帝的兴趣。毕竟,在他登基之前,他在戴迪统治了16年。然后文帝和冯唐深入交流,谈到赵江里奇,再引申到战国名将廉颇和李牧,感觉他没有这样的人才。就像当年文帝在痛批往事时,冯唐说,即使有连、李这样的名将,文帝也根本用不好,只能埋没他们的能力。

这个回答让文迪很生气。他认定冯唐是在侮辱他,愤然驾车离开。但其实只是冯唐客观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使得罪了文帝,也让后者记住了他敢于和自己平等对话。

2.文帝让冯唐回答问题。

要说文帝真是一个贤明的君子,过了几天,他反复琢磨冯唐的话却听不懂,于是主动找到后者,请他为自己答疑解惑,让他知道自己为什么用不好廉颇和李牧。所以冯唐扔给了齐威。

齐威是云中的首领,肩负着抵御匈奴进攻的战斗任务。他总是关心士兵,用政府的资金甚至自己的财富奖励他们,鼓励他们勇敢战斗。正是害怕和齐威及其部下的强大作战能力,匈奴人才真的不想进犯云中郡;

私下筹钱,一牛五天,招待客人,武官等人,是因为匈奴远,不是近云。

在冯唐看来,李牧和廉颇(后来冯唐主要解释了李牧的行为)之所以成为战国四大名将,是因为他身处护边一线,能够坚持把边防军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吝惜财物来鼓舞士气,提高战斗力。

目前,像李牧这样无私勇敢的将军,上帝保佑大汉产生了一个齐威,这是值得幸福的行为。结果文帝居然因为他报战功的时差把他关了一年,真是人才浪费。

所以,冯唐认为,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看重典规却忽视基层现状的昏君。他无视历史和人心,因小失大,伤害忠良。他自然不可能善待廉颇、李牧这样的著名明星。

3.冯唐改变了文帝抗匈奴的战略方向。

听了冯唐的解释,文帝感到很惭愧。他当即下令冯唐带天子杰夫下狱释放齐威,让他恢复云长之位,继续与匈奴作战。

这样的安排代表了冯唐的肺腑之言,彻底改变了文帝抵抗匈奴的战略方向。

在当政时,文帝在中央政府没有背景,被紧急派往,那里急需刘氏家族。戴迪气候寒冷,社会基础薄弱,时刻面临着匈奴的威胁。这绝对不是一片沃土。因此,刘恒当时也是一名守门人。如果有任何危险,戴迪将发挥预警作用。守军后撤,防御太原郡的地理优势。

赵支持的边防军,长安、巴蜀的中央军和后备军。即使是东方诸侯的私军,也是抵御匈奴的真正核心。

简而言之,汉朝对戴迪的重视程度有限,不想在这里用兵,物尽其用,这一点从刘恒入主长安后就没有改变过。

然而,在冯唐的努力下,文帝对戴迪产生了极大的关注。从此,源源不断的财政支持和独立的奖惩权进入了戴迪军队。这种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支持,使戴迪军队成为一个有文化的皇帝,能够勇敢面对敌人。

从此,戴迪不再扮演简单的预警角色,也不再依靠太原集中力量为后续部队争取时间。而是全民皆兵,层层部署,想尽办法消灭匈奴的侵略军。

4.结论

虽然文帝更加重视冯唐,提升了他的官职,赋予了他很大的权力,但冯唐不文明的性格和脾气依旧如故,成为他仕途的绊脚石。到了景帝时期,冯唐再次受到冷落,彻底远离朝廷。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冯唐对汉室强盛发展的贡献。正是他的言行使文帝改变了此前在戴迪的战略方向,提高了戴迪的战术地位,彻底阻断了匈奴的南下之路,为后来削弱诸侯消除了外部隐患。

纵观冯唐的一生,他为汉朝战胜匈奴立下的汗马功劳,与光将军有异曲同工之妙。更巧的是,两人都是仕途不如意,冯唐仕途受阻,而李广追封侯不得,凸显出强烈的悲壮英雄情怀。所以后者把他们当成同类人也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