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毛遂是怎么死的?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8 20:00

在最近热播的《大福琴》的故事中,出现了一个教科书上非常有名的人物——毛遂,大家都知道毛遂自荐的故事。但剧中毛遂老了,自荐也成了过去式,最后被公子岩杀死,以至于不能去秦国把赵书接回来。毛遂在历史的真实情况下是怎么死的?真正的毛遂的结局是什么?

今天就让边肖带你去看看吧。

1.赵王命毛遂领兵,毛遂战败自杀。

毛遂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名字,至少在中国是这样。自荐"故事广为流传,激励着穷苦人家的孩子拿出自己的勇气,进入中国不可预知的历史舞台。然而,关于这位著名人物的死因,史书中的记载却有些模棱两可。根据学者们的推测,毛遂应该是病死的。然而,著名作家阎烈山曾经写过一个故事,叫做《毛遂之死》。虽然这个故事可信度不一定高,但在当今网络世界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自荐"边肖不想在这里纠缠这个故事。我们来听听燕烈山《毛遂之死》是怎么描述的:公元前256年,北国燕国赵国的巨大弱点,派其大将攻打赵国。战前,李腹劝太子:"长平之战,赵的40万士兵被活埋。现在赵的孩子还没有长大,现在就要趁机进攻赵,大获全胜。

太子喜出望外,于是命李福带领二千战车攻打赵。此时,赵还没有从战争的痛苦中恢复过来,所以赵王很担心。应该派谁去打仗?这时,赵王认为是因为"自荐"还有大名鼎鼎的毛遂,所以准备提拔毛遂为大帅,去讨伐燕国。毛遂听到这个消息很震惊,急忙跑到赵王那里推脱说:“你知道吗?并不是毛遂不愿意接受国王的命令,而是因为我不能承担这个重要的任务。作为一个将军,你必须有统一军队作战的经历,但我是一个秀才,怎么能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呢?就算陛下要我做前方的马前卒,我也会死,但我一定不是一国之将!"

听了的话,很是纳闷:去年他自荐,凭一己之力救了赵。现在是他取得军事成就的好机会。他为什么在这一点上拒绝呢?是不是太谦虚了?于是,赵王不管三七二十一,强行下令毛遂参战。毛遂知道他不能违抗国王的命令,所以在离开家乡之前,他向自己的人民哀叹道:这场运动注定要失败。请照顾我的孤儿和寡妇。"

果然,率领赵国军队与李交战。无论毛遂在战场上多么勇敢,他仍然无法阻止赵军的失败。不久,毛遂的军队被燕军打得落花流水。失败后,毛遂突然感到没脸回去见赵浩棋和死去的士兵家属,于是他躲在树林里拔剑自杀,结束了他悲惨的一生。

2.毛遂真的是自杀吗?

如果没有研究过春秋战国历史的读者看完这个故事,会觉得"毛遂之死"这听起来很有逻辑,也很自洽。之前成功自荐,在楚王面前为赵赢得了宝贵的结盟机会,从此名声如日中天;后来,毛遂被愚蠢的王召送上战场,最终以失败告终。前后对比如此强烈,以至于读者在哭泣时也能体会到一点人生哲理。

但历史就是历史,我们必须公正地研究这一记录。因为阎烈山在写毛遂之死的时候没有注明史料来源,那么我们就必须结合其他史料和正常的逻辑来分析这个故事。首先,在中国的历史上,虽然没有"毛遂之死"典故,但是有一个"毛遂掉进了井里"有趣的故事。

据西汉学者辛、东晋学者葛洪编纂的《西京杂记》第六卷记载,赵境内有两个叫的人,一个是的弟子,一个是野人(普通人)。一天,当野蛮的毛遂在地里干活时,他不小心掉进了井里淹死了。平原君赵胜听到这个消息,喊道:“ldquo天啊,我又失去了一个能帮助赵起死回生的人才!"直到后来公众报道说溺水者是另一个野人,平原君才破涕为笑。

3.揭示毛遂死亡的秘密

所以所谓的"毛遂之死"是不是也像"毛遂掉进了井里"同样的,是误传的故事吗?首先从相关史料来分析。公元前256年,秦国出兵灭亡"西周"(这个西周是从东周分裂出来的西周),那么赵和燕呢?燕登基后,对赵发动了两次攻击,其中一次就是著名的"栗腹攻赵",曾经是"剧辛攻赵"但问题是这两场战役都不是发生在公元前256年。

首先,栗腹在公元前251年攻打赵。燕国即位后,派自己的栗腹攻打赵国,燕军人数约六十万。此时,赵国著名的士兵赵廉坡率领八万赵国军队寡不敌众。两军在松滋(县名)交战,燕军大败千里。廉颇率领赵部队一路杀了数百里。为了报复燕国,廉颇和乐成于第二年率军攻打燕国,并于公元前249年包围了燕国都城姬。

至于"剧辛攻赵"它出现在公元前243年,燕王发现赵国赶走了廉颇,正在被秦国压着,想在赵国背后动手,于是派老将戏去征服赵国。虽然和廉颇一样老,但身手却远不如廉颇。他刚刚进入赵国,因为轻敌,被赵国另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将庞宪击败,死于军中。

总而言之,即使记载日期有误,也没有机会登上当时赵的军事舞台。长平之战后,赵国内外,西被秦压,东也被燕刺,赵王在任用将领上自然谨慎。即使廉颇第二次被赵国赶走,赵王还是把大权交给了一个年近80岁的老家伙庞宪。所以从各种情况分析,赵王不会随便找人带兵打仗。

战国时期,赵末名将无数。就算廉颇下台,庞宪没能利用联盟最后的机会攻灭秦国,赵国也有李牧这样最后的名将。换句话说,就算赵国要灭亡,赵王也绝不会把自己的军队控制权交给一个毫无用兵经验的老将,因为长平之战的教训太惨烈了。所以,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相关史料上,所谓"毛遂之死"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我们可以从故事的角度去理解,但不能轻易相信这种笼统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