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是如何确立太子的?(汉文帝刘恒是如何确立太子的呢)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8 17:52

很多古装剧里,都有一个情节。朝臣们经常建议皇帝尽快立太子,确定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他们似乎在考虑国家的未来。有了太子,如果有一天皇帝死了,皇位不会没有着落,但实际上太子立下后,会有臣子成为太子。其实臣子这么做只是为了自己未来的利益。

刘恒是汉高

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他的母亲姬伯是秦朝末年魏王魏的妃子。后来,韦宝的婆婆韦唯让许去韦为韦宝的夫人算命、相面。徐否定的说道:"姬伯看起来很贵,将来生了孩子就当皇帝了。"所以魏豹依附汉朝,反叛汉朝。他被汉将韩信和曹参俘虏,后来又被汉将周珂杀死。因此,姬伯也成了一名囚犯,不久她被送到织布房去织布。刘邦看到姬伯有几分姿色,就把她纳入后宫。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后,立他的第四个儿子刘恒为代王。

刘恒在他的封地里保持低调,基本上不参与国家事务。公元前195年6月1日刘邦死后,他的第一任妻子吕后统治着这个国家。从此,吕氏家族逐渐掌握了国家的大权。宰相等人忍气吞声,终于等到公元前180年,吕后死后,他们迅速发动政变,夺回了政权。一群大臣真的很害怕他们的配偶卷入政治的那一天。他们考虑了一下,最后,他们选择了欢迎刘恒,代理国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皇帝。

为了以防万一,刘恒在前往长安的过程中步步小心,生怕被骗。刘恒登基后,他需要建立自己的政治团队来巩固他目前的地位。于是,他立即任命心腹为大将军魏,在京统率南北两军。此外,张武被任命为掌管皇宫禁卫的大夫;随后,等人被一一赏赐,被吕后打压的刘氏皇族也恢复了原来的地位,对其他开国功臣一一赏赐。

汉文帝一生,都是谨小慎微的施政,而且做到了"阴谋修德"看似无为,实则无物。

公元前180年,刘恒登基后仅三个月,刚刚过上太平日子的礼仪开始居安思危。他们担心刘恒的影响力增长后,他们不会有好下场。所以,这些人想在刘恒的王位还没有稳固的时候选择一个新的继承人。所以,他们建议刘恒:"既然我们国家一切正常,你该考虑接班人了。"大臣们如此紧张,主要是因为在封建社会,阶级利益是紧密相连的。

当初等人重掌国家大权的时候,皇帝候选人很多,比如刘邦的长孙刘向,甚至为收复刘的主权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相反,权贵们选择了刘恒,一个无权无势的一代国王。究其原因,非吕氏家族阶层在吕后统治时期遭受了太多的利益损失,所以这些人肯定不希望以前的事情再次发生。

目前,刘恒已经成为皇帝,他选择谁成为王子,王子所代表的阶级将越来越强大。这些重臣急于知道谁是未来的王子,只是想知道刘恒为了维护阶级统治会支持哪个阶级的利益。这个问题在汉文帝之前一直很乱。汉惠帝继承刘邦皇位,成为皇帝。刘恒当皇帝,排除其他因素,是兄弟(汉惠帝)。

也就是说,汉朝的统治地位只有三个人,已经有了两种继承方式。那么,未来呢?到底是不是碍了韩晖继父的事?还是像汉文帝一样,选一个同龄人做继承人?大臣们很着急,连续两次提议,催促汉文帝尽快决定接班人。对于此事,刘恒一再婉拒。最后大臣们第三次提议,他答应立太子。

刘恒的行为既迂回又曲折,实在耐人寻味。事实上,汉文帝的这一举动,既表现了他的谦逊,也是对两位继任者原则性策略的暗中否定。

因为大臣们第一次建议立太子的时候,汉文帝回答说:"只要你找到世界上最贤惠最有才华的人,我就放弃王位,让他治理国家。"可以说,用他的话来说,自己的王位就是一种僭越。如果他提前安排好人选就更不合理了。到时候,我怎么跟全世界的人说呢?

所以,刘恒要模仿历史,实行"特许权制度",选一个贤者继承王位。表面上看,刘恒想制定一个退位制度,让那些有能力的人可以生活在其中。其实他是在摆拍,等着部长猜到他的想法,再出面否认"特许权制度"。能在皇帝面前说话的人都不简单,大臣们马上明白了道理,于是第二次提议尽快立太子。此时,大臣们直接跳过了退位制度,建议刘恒早点立太子。甚至,他们说,只有这样,才能对整个世界负责。

这次他们提到了"不要忘记世界"汉文帝有点急了,说了很多反驳他们的话:"我的叔叔,楚王,年纪大了,见识广了。哥哥王武品德良好,深得民心;弟弟淮南王守着道德底线,一心辅佐我登基。他们都活着,我怎么提前安排?各位王子、皇族、英雄,很多人都是德才兼备的。如果你能推荐一个圣人来帮助我这个不适合长期当皇帝的人,那将是天下人民的幸运。如果我不推荐,而是另立太子,大家会觉得我是个不道德的人。我不考虑黎明的人民,只关心我的孩子。这样不好吗?"

文帝的话,简单来说就是:适合做下一任皇帝的人多了去了,自己的儿子上哪去?然而,他的回答无关紧要。大臣们更关心下一任国王的继承方式。刘恒第一次拒绝的时候,否定了退位制度,后来又拒绝,否定了除父亲继承之外的其他继承方式(无论长辈、同辈甚至英雄)。所以,他只是想在自己的后代中找一个人做继承人。

这样的暗示太明显了。

于是,大臣们明白了,马上说:“怎么样?儿子成为继承人的历史悠久,始于商周时期。这是全世界世世代代继承父业的一种方式。当初汉高祖刘邦就是靠这种传承方式来安定李的民心。在我们这一代,如果太子不是皇帝的亲生儿子,而是皇亲国戚或者诸侯的其他人选,那么就违背了高祖刘邦的思想,所以我们都认为陛下的长子是最佳人选。请让他成为王子。"

汉文帝听了很高兴,马上答应了。他还颁布法令,给符合继承条件的人一等爵位。

在这场关于继承人的讨论中,文帝和大臣们之间暗流涌动,最终文帝大获全胜。而且他此举也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一是刘恒明确了历代王朝都是根据儿子父亲的事业来选择接班人的;其次,刘恒粉饰了自己的经历。因为吕后,汉惠帝一脉无嗣。所以他只能从上一任君主的世代中选择一个新的继承人,也就是汉高祖刘邦。因为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他当皇帝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