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也有温柔的一面吗(慈禧太后受宠吗)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8 17:39

对于慈禧太后的形象,大多数朋友可能会认为她是一个冷血、残忍、昏庸、专横的人。很多名人对慈禧的评价以负面为主,但慈禧本人其实也有大度的一面,做人也不全是坏事。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慈禧的多面性,看看慈禧还有哪些不太为人所知的一面。其实人类是很复

杂的动物,很难简单用好坏来概括,包括慈禧。

1.倾听幕后的政治

慈禧原名叶赫那拉星珍,小名兰儿,1835年生于满洲。她的祖籍是开元叶赫,黄岐人。

17岁时,她入宫选了一个漂亮的姑娘。22岁那年,咸丰帝生下长子载淳后,给她取名逸飞。次年,她被提拔为易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牛直禄皇后(后来的慈安皇后)。

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病逝,他5岁的儿子载淳继位。这是同治皇帝。

母贵以子贵,慈禧也因此被尊为圣母太后。因为同治皇帝年轻,专制的慈禧太后与牛联手,与恭亲王勾结,开启了“二宫垂帘,太子掌权”的摄政模式。

同治皇帝19岁去世后,慈禧太后抚养4岁的侄子爱新觉勒。载湉继承了王位,仍然“在幕后倾听政治”。

1884年,51岁的慈禧太后发动“沈嘉一书”罢免了辅政亲王,实行“西宫独裁”。五年后,又发动了" 1898年政变" ,囚禁了光绪皇帝,斩首了戊戌六君子,再一次。

到1900年,由于“庚子国变”慈禧太后实行新政改革,在朝鲜行使权力“仍不脱离其手”。

八年后,1908年,光绪皇帝驾崩。73岁的慈禧太后任命年仅3岁的溥仪为新皇帝(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宣彤”)。

这就是痴迷皇权的慈禧太后。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她都不愿意放下所谓“皇太后”的光环必须将所有权力集于一身。然而,时间毕竟不等人。当年11月,被尊为慈禧太后的慈禧在一銮殿病逝。

这个历经四朝的女强人,无奈,只得驾鹤西去。死后葬于普陀谷丁咚陵。

2.温柔的一面

从慈禧的身世来看,一定是一个非常冷血霸道的形象。

不过,她也是多才多艺,也有温柔的一面:

"父母是世界上最真实的,泪水和鲜血溶入了孩子。耗尽心力,最终还是孩子。穷人继承风。"这首诗是慈禧太后为其母夫差所写的七言绝句。

那时候,正好是夫差60大寿,而慈禧太后正携手牛之禄,在“两宫听政”的关键时期,我正忙着与外国使节商议大清国的外交事宜。

虽然我妈在西拉胡同的住处离她住的故宫只有一箭之遥。慈禧太后还是没钱生下来给母亲过生日,只好安排身边的大臣代她送了许多贵重的礼物,还亲手写了这首生日诗,装裱后一起寄出,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可见慈禧太后是孝顺的,对母亲还是有情有义的。

3.慈禧的能力

此外,慈禧太后感恩母亲,从事书法工作,对文学艺术有爱好,在诗词方面也勤于练字,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本来,她就不是一个恶心的女人。早在咸丰皇帝在位的时候,考虑到丈夫体弱多病,她就经常代他读报。

也许正是这种宿命,让生活在后宫的慈禧太后有着强烈的“干预政治”欲望,同时又极其自私,所以在极度渴望掌控皇权的道路上,她是残酷无情,无所不用其极。

这也说明她很有能力:关键时刻,她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能坚决地以雷霆之势应战。

如与慈安太后联手,与咸丰帝“顾铭八大臣”对抗,无情处决大学士肃顺,逼死王在恒和郑亲王端化等。

后来又毒死慈安太后,自尽“西宫一人”,& quot杀驴”免除了辅政,立了强赛的恭亲王,独断朝纲。

"“听政在幕后”在政谏期间,实行政令畅通、铁腕统治的官员,重用有才能的官员如曾国藩、左、和李鸿章。重用“洋务派”军民工业的发展使晚清成为昙花一现。同治中兴“随着一定的经济发展,晚清灭亡的进程被延缓。

这期间慈禧太后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苗族起义,我们也能感受到她的能力。但她“幕后听政”早已背离了国家,使其“有能力”它所带来的其实是更多的恶果。

慈禧太后晚年也深知自己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罪行难以掩饰,所以临终时留下了忏悔遗言:“从此以后,妇女不能提前知道国家大事,这与本朝家法相悖,必须严加限制,尤其是要防止宦官僭权。明末的东西都可以殷鉴!"

慈禧太后的多面人生并不是很尴尬。

可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即使是恶名昭彰的小人也不全是恶,也有好的一面。所以对一个人的正确评价需要客观辩证的看待,不能片面。

是为了记住。

【作者简介】李大奎,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