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真的有心夺取皇位吗?他以君子之道给出了答案。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8 06:26

曹操在决定接班人的时候,在曹丕曹植之间举棋不定。很多人以为曹操偏爱曹植是因为他文采出众。在后人改编的作品中,大家都喜欢渲染曹丕和曹植的道路,背后是身边谋士们的各种勾心斗角。最后曹植大错特错,曹丕赢了。但历史上,曹植真的有心夺取皇位吗?其实

在《君子之行》这首诗里,曹植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1.天纵人才

曹植,字子健,生于192年,卒于233年,活了41年。

神童的父亲是一代枭雄曹操,母亲是武宣皇后。他的亲哥哥曹丕迫害他,让他写了七步诗,在文学方面很有才华,继承了魏文帝的王位。

曹植小时候其实更受曹操宠爱,被推荐为平原侯。燃烧它的光辉也被谢灵运称赞为“才华横溢的人& quot世界上只有一块石头,曹子建有八个桶,我有八个桶。从古至今我们共用一个桶。被誉为“一代诗人”。

文学评论家钟嵘把曹植视为诗歌质量最高的诗人:脊梁极高,辞藻华美,情怨飘逸,格调高雅,风格独特。

王世贞视他为与李白、苏轼比肩的“蔡铣”自汉魏以来,这三个人已经相依为命两千年了。

当然,就是这样一个被誉为“一代诗人”奇才的人,却因为在公元217年“司马门事件”中的任性而失宠,当年十月,他的父亲曹操立曹丕为太子。

不注重自律的曹植依然没有醒悟。公元219年,他忘了父亲命令他带兵营救被关羽围困的将军曹仁,喝了酒糟蹋了船。这一次他喝得酩酊大醉,无法点将,让曹操很生气,不再重用。

文武全才的曹植失去了最后一个用武之地,从此再未能实现抱负。

曹操死后,曹丕称帝,由于担心曹植会威胁到他的皇位,他不断被派到京外居住,先是做了侯祥,后来又做了鄄城侯。

曹丕的儿子曹操继位后,表面上也表现出很大的尊重,没有给曹植用其位的机会和平台。

曹植看到自己没有得到重用,相当不高兴。41岁时,他最终死于抑郁症。他死后,谥号变成了“思”。因为他曾被封为陈王,所以人们称他为王。

2.详细讲解《君子之行》。

曹植的人生经历使他一生悲凉,因而在创作中自然吐露心声,情不自禁地抒发真情。

这首五言律诗《君子之行》正是如此。

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意思是君子要防患于未然,不要把自己置于容易引起怀疑的境地。实际上,这两首诗,曹志明表面上是以"君子"为鉴,其用意是告诫自己:君子应该考虑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第三和第四句的意思是,先生们要注意避嫌: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走在李子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子。习语"瓜田丽霞"即由此而来。

第五句和第六句用礼仪规则说事:弟媳不能交东西,因为《孟子·离娄》里有一句话:淳于髡说,‘男女不施与受,而以礼?孟子说‘礼也’;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不能并排站着,也不能并排走,说明年轻人和老年人是有秩序的,辈分要明确。

这种古老的礼仪讲究,被认为是一种刻板的陋习,现在已经废除了。但男女不同,真正需要注意的礼仪也必须遵守,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也是必须的。

第七句和第八句是曹植的感受:勤奋和谦逊是修德的立身之本,真正的低调不张扬内敛其实比一个人的时候克制自己更难。

紧接着最后一句,曹植诗风一变,想起了周公:周公去茅屋访贫问苦。席间,因为有很多学者来访提问,他三次不吃饭,忙着回答;洗头的时候也是抱着头发三次,及时停止洗头,赶着去娱乐。

像周公这样的礼下士,在政治上的勤政,其实才是曹植表达的核心。他渴望帮助他的父亲和哥哥,实现他的抱负。这才是君子走路的真正意图。

所以曹植在诗中用周公。执发三次,吐食一餐三次”这个典故巧妙的与父亲曹操在《短歌行》中的名句不谋而合:周公吐食,天下归其心。

这首诗借用了曹植的名字"君子"还有一个特殊的出处。《周易》中有;君子把武器藏在身上,等待时机出手”的警告语。

由此可见,曹植真是用心良苦,不愧为"一代诗人中的奇才"每一首诗都不是闲笔,都有隐晦的含义。

3.后悔一辈子

可惜,谁能明白曹植的用意?

尽管他是“天生的天才”,但强烈的文学声望仍然伤害了他。在君子应该坦白的感觉下,完全顺从任性;他们也缺乏应有的政治品行,没有做好自我检查,酗酒,以至于过于招摇,最终失去了原本有所作为的平台和机会。

他的父亲曹操,本来才华横溢,愿意“礼贤”,无奈手下众多反对他的严令,只好弃之而去。

曹丕作为他的哥哥,和他的侄子曹操,在他继承王位后,必然会对他产生怀疑和防范。容不下一个光荣的皇权“卧榻之侧”他已经顾不上杀他的家人了。

他们自然不能觉得曹植没有侵仁。

曹植的悲剧当然是必然的。

好在后来曹植的封地搬迁了,但曹丕和曹操待他不错。在鄄城时,他当上了鄄城王,写下了著名的《甘赋》;38岁时封地改为东阿,40岁时封给陈王,死后如愿葬在东阿玉山。

曹植够体面,可以安息而不失风景!

是为了记住。

【作者简介】李大奎,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