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有多厉害?(杜月笙!)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8 02:26

古龙写的陆小凤系列决战前后的小说里,除了白云公爵叶孤城和孤胆剑客西门吹雪,还有一个人印象很深刻。这个人就是杜,在城南被称为老杜。在小说开头的情节中,他与号称仁者满京的李雁北的一场打赌,是整部小说的线索之一。

古龙迷们都知道,陆小凤的名字和武功

来自李商隐的《无题》:“虽然我的身体没有鲜艳凤凰的翅膀,但我能感受到神圣独角兽的和谐心跳”。同样,城南老杜这个人物也是有原型的:《上海皇帝》中杜府客厅里,挂着一幅民国首任大总统李的秘书饶写的对联:“春申三千客,小森南五尺”,城南老杜,即为此。

对民国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上海黑道有三巨头:黄、、、杜。论资历,杜不如黄;就勇猛而言,杜不如。但为什么只有杜被称为“上海皇帝”呢?

其实从他的生平事迹来看,除了他的宽宏大量,更重要的是他为人处事的风度和气度。虽然身在江湖,但他真的能够起得了“皇帝”这个名字。

杜与的友谊

虽然杜读书不多,但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理论。他曾说:“钱用完了,友情就不能吃了。别人省钱,我却保持友谊。"杜能在上海胡作非为几十年而不倒下,他保存下来的那份白纸黑字的"友谊"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杜& quot保持友谊的一个伟大的方式是报恩。黄在他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杜十四岁时受到青帮头目的崇拜,经黄手下当过警察的介绍认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青帮的巅峰。

虽然杜后来能与黄平起平坐,但他仍然记得黄当年提拔他的恩情。1920年,上海巡抚之子陆在黄歌剧院,向得到黄大力赞扬的著名女演员陆兰春大喊大叫,遭到黄派来的打手殴打。

第二天,来找你,带着他的人绑架了黄。得到消息的杜,花了三百万美金赎回黄。

除了报恩之外,杜还下大力气广交各界军政名流:李下台后,处处受到冷落,但到了上海,杜却异常热情周到,上面提到的那副对联就是在这个时候得到的。

在当时的杜公馆,可以说是婚礼,我们之间没有丁白:张学良、杨度、章太炎、张都是杜和杜的客人。月升& quot两个字,是章太炎。

1931年,杜斥资50万元修建了“杜祠堂”。竣工当天,国民政府从蒋介石、、、胡、等高级官员,段、、徐世昌、曹锟等北洋元老都发来匾额祝贺。

在为期三天的庆典中,杜邀请了各路著名演员,由四位著名艺术家领衔演出,累计一万桌,为民国前第一次盛会空。

杜的气节

关于杜历来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各方公认的:杜在民族大义上毫不含糊。

抗战时期,沪上三大富豪的所作所为大相径庭:张晓麟很干脆地当了汉奸,最后被戴笠刺杀;黄虽然不愿意与日本人合作,但又舍不得上海的大业,所以只能妥协。另一方面,杜并没有动心。他先去了香港,然后去了重庆,拒绝被日本人收购。

不仅如此,淞沪抗战期间,杜拿出了大量的真金白银支援抗日军队:在谢晋元率部防守四行仓库,抵抗数万日军进攻时,杜筹集了五卡车物资,冒着生命危险送来了价值不菲的物资;捐手枪5000支给抗日军队,纠集弟子1500人组成抗日特战队,真刀真枪打日本人。

淞沪甲午战争失败后,杜率先在江面上击沉了他所拥有的数艘船只,封锁了长江水道,延缓了日军进入长江。

来渝后,杜出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他亲自创办了重庆医院,收治了大量受伤的抗日军民。他还私下帮助八路军,帮助购买了许多军用通讯设备。当天,我在抗日根据地进行毒气战,杜立即买了1000个荷兰产的装甲口罩送给八路军。

除了明面上的抗日工作,杜还充分利用了他在青帮中的领导地位。在严令禁止弟子做汉奸的同时,他还成立了人民行动委员会,领导全国各地的江湖帮派抗日。

总之,不管杜以前做过什么,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做了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一切,应该得到承认和纪念。

杜的生财之道

如今,当我们在网上谈论杜时,我们往往会关注他的许多积极事迹。但不可否认的是,杜能够攀交情、搞慈善、做名人的根源,还是在于他拥有民国最高的财力,他的赚钱之路并不十分光彩。

逃亡黄之初,杜先是掌管他名下的赌场:“共兴会”,后来又贩卖鸦片,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随着他在团伙中地位的增长,杜敛财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但始终是“黄、赌、毒”三项。1925年,杜与、黄在沪成立三信公司,专营法租界的毒品贸易。依靠法国人的影响力,三鑫公司建立了覆盖上海、西贡、马赛等地的毒品交易网络。有研究资料显示,当时全球80%以上的海洛因交易都是通过三鑫公司进行的。

杜自然从这种规模的毒品交易中赚了很多钱。据统计,当时三鑫公司一年的利润甚至超过了整个北洋政府一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极为丰厚。正是有了这样强大的资金支持,杜才能挥金如土。据当时人们估计,杜一家一年的日常开销竟达两百万大洋,奢侈程度令人咋舌。

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积极经营抗日事务的同时,杜也不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在渝期间,杜创办了中国贸易信托公司等许多贸易机构,从事大后方与沦陷区的物资贸易,赚了不少钱。

虽然杜还设立了银行、医院等机构,试图洗白自己的财富,但事实是,杜的巨额财富始终有挥之不去的血腥味和黑暗。

杜的悲剧

说杜的结局是悲剧似乎有些夸张。毕竟在上海三大富豪中,他是唯一一个可以安详死去的人。但就像他自己说的:“那些政治权贵居然以为我们是夜壶。晚上要尿急,所以想用我们。跑出去时,我们踢到床下,觉得自己又脏又臭。"

在杜通往的发迹路上,我干了许多这种“又脏又臭”最臭名昭著的事是他参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帮助镇压上海工人运动的残酷举动。

1927年4月11日晚,杜邀请上海工人运动领袖到他家做客。为了弄清绿帮对工人运动的真实态度,汪寿华慷慨地独自赴约。

但当赶到时,杜突然变了脸色,命令打手将打晕,装进布袋,活埋在桥下。随后,杜等三大大亨的手下,策动他们四处袭击工人纠察队,成为这场反革命政变的主要凶手之一。事后,杜被国民党授予称号,顿时轰动一时。

但抗战胜利后,上海的租界已经消失,凭借租界的实力发家致富的黑帮失去了最大的依靠。这时,杜也失去了先前的不妥协立场,成了国民党眼中不必要的人物。

1945年,当杜乘火车从重庆返回上海时,他的门生听说上海北站贴满了谴责他的标语,而悬挂这些标语的正是他以前的门生,现上海市副市长。

1946年,杜也参加了上海参议院的选举,但在投票之前,蒋介石给杜发了一个信息,希望他的心腹潘公展担任议长。失望之余,杜·月升立即宣布辞职,尽管他在随后的投票中以最高票当选为议长。从此,杜刻意远离政治,专心经商。

解放前夕,国共两党都曾为杜而战。然而,他经过深思熟虑,最终举家迁往香港,再也没有回到上海。

1951年,杜病逝于香港。去世前,杜发现了这些年来别人写的所有借条,并命令他的孩子全部烧掉。在他看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无论是他欠别人的,还是别人欠他的,都只能一笔勾销。

杜临终前,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没有希望,你还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最后一个青帮老大,却留下了这样的遗言,真是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杜去世后,他的弟子和其他人希望找到人来写杜的传记。最终,恒社的同事们举行了一次公投,要求当时颇有名气的张俊以执笔。然而,杜的传记并不容易写。杜的事迹很多,但杜毕竟是青帮出身,留下的文字材料很少,尤其是的弟子。

因此,采用了跑新闻的写作方法,白天用录音机采访杜的亲友。

我会在晚上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当时写完之后,发表在传记文学杂志上,一出版就好评如潮。就连杜的大师卢京生也为之惊叹。据说这本书里的人物长得很像。如果杜自己写自传,大概会是这个样子。此外,张俊以原本是上海的一个人物。他在写作的时候,保留了很多当时的俚语,把读者带入了旧上海日新月异的时代。这套书被介绍到大陆,成为杜唯一值得一读的权威传记。如果你想了解杜,读读杜的传记,这一本就行了。经常有很多人问我情商低应该看什么书。我一般推荐三本书,一本是杜传,一本是胡雪岩传,一本是曾国藩传。当官的应该读曾国藩,做生意的应该读胡雪岩,混社会的当然可以看看杜的传记。我之前给你推荐过这套书,但是不到一天就卖完了。很多读者问了,但是没有补上。因为这套书现在已经到了最后阶段,以后也不会印了。毕竟,杜是个有争议的人物,所以很难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