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六部尚书都是从一品为什么还有高低贵贱?(清朝六部每个部有几个尚书)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7 19:13

清代六部官职制度是三省六部制,自隋唐以来一直延续至今。有六个大臣,很多影视剧中都有提到,所以很多人都有一定的了解。不过这六位大臣从官阶上来说应该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是出自同一品,但是很明显这六位大臣并不是一个级别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官职大小一样

,但是地位有高有低。为什么?

清朝的六部大臣都是同一品,为什么还分高低?六部电影中谁最委屈?清官退休怕笑话,包了十几箱烂砖充门面。乾隆:给他真金白银。

经常看清宫剧的朋友对孙家干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这个孙老师是一个有趣的人。他是康熙五十二年的秀才。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直言进谏闻名。雍正帝曾经评论说:"我即位以来,只有孙家干一个人敢说。"

另外,孙家干也很清廉,是一个两袖清风的儒生。孙家淦历任国子监秘书、顺天知府、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顾问、刑部吏部尚书、直隶总督、宗仁府知府、工部吏部尚书、大学士协办,在清廷大部分单位任职。然而,他退休时已经没有钱了。为了不丢面子,他让仆人连夜买了十几个沉甸甸的木箱,自己用砖头装满。他把几辆手推车装进木箱后,就出发回家了。

让孙老师没想到的是,他走的时候,平时得罪的人也趁机告诉,他平时只是装清廉,其实是个大贪官。于是,乾隆命人拦住孙家干,检查他的行李。结果发现箱子里全是烂砖。乾隆听了报告后非常感动,下令政府把孙家干箱子里的砖换成真金白银。

孙家干在雍正时期担任过工部侍郎、顺天知府、国子监。雍正帝死后,乾隆皇帝非常重视孙先生,官位一路攀升——先是工部侍郎,调任吏部侍郎,后于二月被任命为都察院左都时宇,仍任吏部侍郎。因为孙先生敢于直言,乾隆皇帝对他非常赏识。不久,孙家干被提升为刑部尚书。孙家干在刑部尚书的职位上能够秉公判案。乾隆三年(1738年)四月,孙家干升任吏部尚书,但仍任刑部尚书。

从孙家干的升迁历史来看,他从工部侍郎转任吏部侍郎,从刑部尚书转任吏部尚书,都是受到重用和提拔的。其实在清朝中前期,六个大臣都是从属于一等的,大约有六个侍郎是从属于二等的。为什么大臣、侍郎分三六等?

原来,六部虽然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下属机构,但由于职责不同,在皇帝眼中的地位略有不同。按职责程度,各部排名依次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以下简称官、户、礼、兵、刑、工)。

起初,六部和尚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六部是隋唐至清末中国中央行政机关的吏部、户部、礼部、战部、刑部、业部的总称;尚书,中国古代官名之一,原指掌管文书奏疏的官员。直到唐朝才确定了六部尚书、侍郎。至此,六部与尚书有了直接沟通。

吏部又称天官,负责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试、升降、调动和授予荣誉;房部又称地方官,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税收、货币、官员薪金、财政收支等事务;礼部又称春官,掌管国家的法规制度、礼仪、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兵部又叫夏官,掌管武官的选拔和军籍、军械、军令、驿站等事务。刑部又称秋官,主管国家法律、监狱等事务;工部又称冬官,掌管各种工程、工匠、垦荒、水利、交通等政令。各部负责人说"尚书",副总说"部长助理"。

唐宋以前,六官对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巡抚负责,三省的大佬常被称为宰相或宰相。明朝朱元璋废除汉书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掌管国家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明朝六部尚书的官阶比清朝低,为二等。

清天聪五年(1631),仿作六件。清初贝勒(太子、郡王)为各部宰相,雍正元年(1723年)后,大学士掌管各部。

隋唐以来,吏部尚书为六部之首,故吏部尚书改称吏部尚书。部里管人民的钱,所以排第二。不排第三,因为封建帝王自称"仪式"治国安民,虽然掌管教育、考试、外交,但实际权力并不大。

兵部的主要职能是掌管武职的军事事务,如选举、奖励、惩罚、军籍、海关禁令、军械、邮局等。,而且不涉及军事力量。清朝的兵部应该是最委屈的兵部了。表面上是兵部掌管天下兵马,但到了清朝就有了内阁和南书房,最后是兵部。所以清朝的兵部没有军权,只有军务的处理。

刑部的主要职能是掌管天下合法的监狱。但清朝是三法分制,刑罚不是唯一的。此外,都察院和大理寺负责大案要案的最终审判和审查,因此处罚力度没有那么大。

顾名思义,工业部的主要职能是主管国家工程事务。负责修建水利和重要的民用建筑工程,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水利部和建筑工程部。工部的实际权力和地位是最小的,最低的,所以工部的部长是最底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