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一个亿是假的)李鸿章在日本有三千万银子吗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6-30 08:26

一颗子弹值多少钱?纵观世界历史,恐怕属于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李鸿章日本挨的那一枪。单从账面数据来看,这枚子弹的价值就高达1.2亿银,外加一个辽东半岛。

日本雄狮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光绪二十年六月十九日,日本在朝鲜丰田海对北洋舰队发动突然

袭击。同日,日军入侵清军驻韩驻地牙山,中日战争正式爆发。

由于日本准备充分,清军准备不足,清军在战场上一次又一次被打败。北洋水师在海上败于丰田章男之后,又败于黄海。为了保存实力,李鸿章命令北洋水师舰艇向阿哈瓦军港集中。

日本在海上和陆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日本毕竟是个小国,短时间内可以发力,但无法对清朝进行持久战。所以在日军进攻阿哈瓦之前,高层已经有"和平"准备。

当然,谈判桌上的气话远不如一场胜利有说服力。对日本来说,只有拿下阿哈瓦,彻底摧毁北洋水师,才能占据绝对的主动。

日本突如其来的反清战争引起了外国列强的极大关注。他们担心,如果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可能会引发瓜分中国的浪潮。如果是这样,显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因为除了英国以外的所有列强都主张实行"开门",而不是瓜分。

在美国的斡旋下,中日双方准备谈判,清政府派户部左侍郎张和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代表赴日本广岛谈判。然而,伊藤博文坚持认为,和谈的时机尚未成熟。还是那句话,谈判的前提是要赢阿哈瓦。

光绪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日军占领刘公岛,阿哈瓦,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两天后,日本政府通知清政府派出全权公使,就土地割让、赔款和贸易进行谈判。而且,日本一再强调,大臣必须"名气"。

张和邵不用想他们明显不符合"名气"这个条件,其实全世界都很清楚,而且是日本政府提的"名气"这位大臣尤其是李鸿章。

晚年的李鸿章运气不好。如果他真的死于甲午战争,即使他死于抑郁症,他也会永远保持自己的名声,永不落后"叛徒"、"叛徒"耻辱。

2月17日,李鸿章奉命派遣特使赴日,谈判地点为马关春帆楼。日本的代表是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2月24日,中日举行了第一次谈判。

李鸿章率先做了长谈。他低调的态度,真诚的话语,完全不符合一个大国的风范。他甚至认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是为了博取日本的好感,企图减少战争赔偿。

伊藤博文忘恩负义。他一开口就提出要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也由日本管理,停战谈判期间日军的一切军费都要由清政府支付。

李鸿章见条件如此苛刻,自然不能答应。双方在谈判桌上不肯妥协,僵持了三轮。2月28日,第三次谈判失败后,李鸿章一行在返回住处的路上被拥挤的人群堵住。一个叫丰田章男的无业游民开枪打了李鸿章的头。

如果这一枪直接要了李鸿章的老命,那他就成了英雄。偏偏李鸿章的命不该丢。这一枪没有击中要害。调养结束后,李鸿章再次走上了谈判桌。

李鸿章拍得好。

李鸿章遇刺事件很快遭到国际舆论的谴责,日本政府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就连日本高层也担心列强会以此为借口进行干涉。

事实也是如此。西方列强不希望日本在东亚迅速扩张,侵犯他们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尤其是俄罗斯一直有控制朝鲜和中国东北的野心。

这次各国势力联合起来,频繁攻击日本政府。经过内部协商,日本政府决定正式停战,并在谈判中做出一些让步。

3月23日,中日两国初步签订《中日和平条约》,又称《马关条约》,内容包括割让中国辽东半岛、台湾省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并向日本支付2亿两(原数字为3亿两)军费,使日本臣民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从事各种贸易活动。

到了这里,李鸿章就靠着这一颗子弹,为清朝省下了一亿两银子。事情还没有结束。《马关条约》的内容一经披露,就引起列强的极大不满。李鸿章搞了一辈子洋务外交,很清楚条约内容必须重新修改,因为即使清朝同意割让辽东半岛,列强也不会袖手旁观。

在条约正式签订之前,李鸿章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他在第一时间将条约内容送至丞相衙门,并告知丞相衙门及时将条约通知各外国列强。

看到内容后,英国民众很淡定,似乎不想介入。然而,俄罗斯,德国和法国表示,他们将拉一方反对另一方。三国紧急开会达成共识,决定联合干预,迫使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

日本政府不见兔子不撒鹰,对三国的口头警告也不买账。施压无效,三国组成联合舰队,前往日本海示威。

这个时候日本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别说同时和三国开战,就算继续和中国打也是不够的。形势严峻,日本不得不向三国妥协。经过讨价还价,日本最终放弃了对辽东的要求,但坚持要求清政府赔偿3000万两"辽赎回费"。

至此,甲午战争正式落下帷幕。从战争的全过程来看,李鸿章是有领导责任的,但只是在政治和军事层面,与他的个人品行无关。

在与日本人谈判的过程中,李鸿章不惜自己的脸面,几乎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只为在谈判桌上获得利益,但最终被人戏称"因为《马关条约》的签订;叛国"标题。

试想一下,如果谈判代表换成恭亲王,或者翁同龢,或者张和邵友廉,结果会不会更好?答案是否定的,只能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