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武则天老了,李习安已经是太子,龙族政变就没有必要了吗?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7 15:00

龙政变是从武则天手中夺取政权,使李习安上位的政变。然而,此时的武则天实际上已经老了,李习安也成了太子。武则天死了,李习安自然会登基,但为什么要发动龙政变,让武则天退位呢?有没有龙政变这两个结果看似一样,其实区别还是很大的。

在解决了继承人问题

之后,武则天已经进入了真正的暮年,开始纵情享乐,修建寺庙宫殿。旧病也让她长期无法上朝,对朝政的掌控力下降。

最先受到宠信的和,以及两兄弟对朝政的逐渐干预,引起了不少不满,不仅使武则天母子、君臣结怨,也使武则天调任皇太子、回归的局面受到威胁,武周政权因此动荡不安。

虽然在龙政变之前,武则天老了,病得很重,而李习安已经是太子了,如果不出意外,他自然可以登上皇位。确实是因为下面的事情,李习安必须立即登上王位。

一天,张易之的耳目发现了"李习安之子李仲润和永泰郡主之女李贤慧,以及弟媳吴延吉,秘密商议两人独裁"并向武则天渲染此事。武则天听信谣言,责骂太子李习安,并命令李习安去问问他的孩子。无奈之下,李习安不得不强迫他的儿子和怀孕的女儿上吊自杀。

不仅如此,张氏兄弟还死撑着,逼死了吴延吉。这一事件使李习安失去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女婿和一个未出生的孙子。更重要的是,这一事件向李习安展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对他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包括他未来的王位。

在这种背景下,摆脱张氏兄弟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于是,在共同的大局下,、李旦和李的后人太平公主联手发动政变。

神龙元年,武则天卧病在应县宫,只有张易之和张昌宗在旁侍候。宰相张建志等人假扮成两个造反派。于是发动兵变,率领皇军进入应县宫,在楼道里杀了两个,马上包围了武则天的寝宫,要求武则天退位。武则天被迫将王位传给了李习安王子。

聪明的武则天亲自要求李习安恢复大唐皇后的地位。所以武则天没有成为众矢之的,避免了一般君主灭亡的悲剧。

至此,武则天的政治生涯结束。吴周政权更替,提前复辟了李唐,政权回到了唐力皇室,也回到了男权统治时代。

后来,李习安称帝后,小心翼翼地维持着武氏和施立并存的格局。大局还是武则天所希望的:天下是李的,李和也和平相处。

李习安已经是太子了,武则天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神龙政变没有必要吗?当然不是。如果李习安的派系不首先出击,当张易之兄弟已经形成他们的羽翼时,李习安可能无法继承王位。

最好先下手为强,然后再吃苦头。这是政治斗争的基本规律。李习安被武则天处死,因为他的儿子和女儿被张易之通风报信。当然,张易之认为他和李习安是敌人。如果他不先用武则天废黜李习安,他自己将来也会是别人砧板上的肉,所以他不得不先下手为强,干掉李习安。只有这样他才能安全,这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这和明朝魏忠贤一直想杀王新是一个道理。在王新成为皇帝之前,魏忠贤还有机会杀死王新。王新当了皇帝,就成了崇祯。杀魏忠贤是一句话的事,没有妥协的余地。

你不是皇帝,但你的影响力却遍布朝廷,这对于新登基的皇帝来说当然是不能容忍的。只有杀了你,彻底铲除你的权力,皇帝才能成为真正的权力核心。

张易之比魏忠贤的优势在于,此时的武则天对李习安漠不关心。他一直以为终究是李家的儿子,将来会变回唐朝。这也是为什么吴三四表现活跃,想要谋求皇位的机会。天启虽然迷迷糊糊,却一直护着信王,因为这是他唯一的亲人。

一旦武则天被张易之打动,废黜李习安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做太子连自己的儿子女儿都保不住,更别说被废黜还能保命了。

在当时的权力核心中,张易之、武三思、太平公主,甚至上官婉儿都比李习安更受武则天的信任和爱戴。这些人中唯一愿意支持李习安的是太平公主,她的第一选择是让武则天让她做皇帝的妻子,成为皇位继承人。支持李似乎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

所以张建志他们断然发动政变,一举消灭了张易之他们。虽然此时的张謇名义上是宰相,但并不受武则天信任,在重大问题决策时被边缘化。只有铲除张易之,让李习安登上王位,获得李习安的信任,他才能成为真正的首相。

政变一旦发生,最急于自保的张易之兄弟的第一反应就是先把武则天软禁起来,交给早已冲进皇宫的张鉴之等人。这是希望他们立功,自我效能。言和处理曹爽案,坚决把曹双一排除在三大家族之外,是一个道理。但张易之和言和也是如此,他们生来注定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