繻葛之战郑国如何击败周桓王的?从此周天子威信尽失(繻葛之战周天子兵力)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9-27 14:26

东周初期,周天子对各诸侯国的控制力大不如前,很多诸侯国顺势崛起,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周桓王即位后,打算取郑国郑庄公,以威慑其他诸侯国。后来葛葛之战爆发,周率陈、魏等国攻打郑,结果却是郑军得手,周桓王被枪毙。经过这一战,周的威望彻底丧失,周

王室也难以再展现往日的辉煌,天下进入各路诸侯争霸的景象。当时周桓王为什么会输给郑庄公?

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的周郑之战,对周王室来说,是一场刻骨铭心、影响深远的战役。这场战争前五十二年,即周平王十二年(公元前759年),周平王刚刚东移至洛邑。

对于东移的政权来说,这是20年(前750年)打败王政权,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国王,这是第一次伟大的政治胜利。但是在伟大的胜利之后,由于周平王政权的弑父嫌疑,它并没有得到世界各国统治者的一致认可。周王室的政治势力范围仅限于嵩山以西和山西省西南部。渭河平原虽有秦国,但大部分都在戎狄的控制之下。传统的中原诸侯国,如宋、齐、鲁、魏、曹、蔡、陈、邢、北燕等,至今都不承认政权的合法性。因此,在政权东移后,只有两个强大的国家可以依靠:郑和金。

周平王二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侯驾崩,晋国陷入了长达67年的曲沃与晋侯之争。这使得周王室有所倚重"一条腿"它坏了。周平王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郑武公屠也死了,年仅13岁的郑庄公成了国君。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政治环境中,年轻的君主显然不可能为周王室扩张政治版图。因此,周王室依靠"另一条腿"也不管用。从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到四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周王室的政治势力范围仍保持在洛阳盆地周围,不可能向东扩张。

这种局面并不是金、郑主观上不够努力造成的,而是中国存在客观上的困难:金内乱不断,而郑作为年轻的君主执政。但是对于周王室来说,承受不起。自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以来,几十年过去了。也从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了一个老人,但周王室并没有得到天下诸侯的广泛认可。周王室如何在洛阳盆地长期生存?为了加快周王室在中原的政治势力范围的扩张,想扶植另一个能人来填补金和郑之间的空缺。经过几年的考虑,周平王最终决定提拔西国公为执政大臣。但是周平王的错误在于他花了太长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而此时郑庄公已经长大了。看到周王室想分裂政府,立即向周王室提出抗议。郑一出声,立刻识破了其中的懦弱,发誓没有这回事,并提出用质子交换来换取郑的信任。

这就是郑与周王室矛盾的根源:郑的现实与周王室统一全国的目标存在重大偏差。在周平王统治四十九年后(公元前722年),这一矛盾不仅没有弥合,反而变得越来越突出。由于与其弟纪端的权力斗争,不幸引发了郑与周边鲁、宋、魏、蔡、陈等诸侯国长达十一年的混战!对郑来说,为了生存,就必须打败强大的"反郑联盟";但对于周王室来说,要想尽快得到天下诸侯的认可,这些敌视郑的诸侯国是必不可少的"统一战线"对象。郑与周边诸侯国的矛盾越大,就越偏离周王室的政治目标,当然与周王室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因此,周平王五十一年(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后,继位的周桓王立即任命西郭公为新的执政大臣,为将来全面取代郑庄公做准备。听到这里,大怒:这年四月,他派大夫祭祀钟在周王收割麦子;同年秋天,洛依周边的水稻也收割了!在郑强大武力的威胁下,周桓王不得不收回委任状。从此,周王室与郑国的矛盾从最初的政治目标的不一致,转变为周桓王与之间的个人恩怨。因此,在周桓王第三年(公元前717年),当郑庄公第一次朝见周桓王时,他实际上"王更是毫不客气!"

周桓王虽然对恨之入骨,但他知道皇族的力量不如别人,不敢公开与郑反目。但是,周桓王不会放过郑。周桓王在位三年(公元前717年),郑庄公借皇族之名,频繁与同党作战,屡有建树。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启发了周桓王:既然能以皇族的名义做那么多事,那周桓王就不能多做点吗?

于是,周桓王一方面派遣使节出访各诸侯国,加强与诸侯国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开始频频给郑制造麻烦:周桓王五年夏(公元前715年),周桓王任命西关为副执政大臣,瓜分权力;周桓王八年(公元前712年),周桓王宣布从郑手中收回刘、吴、魏、郅四块土地,然后空许诺给郑肃十块土地,使郑白白失去了四块土地。周桓王用这些小动作来激怒郑庄公。

然而,精益郑庄公不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虽然周桓王多次对郑百般刁难,但此时的郑非常依赖皇族,所以对这一切都进行了反击,没有报复皇族。

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见郑庄公始终不抵抗,准备收手的周桓王使出最后一招杀手锏:罢黜了的执政大臣一职,只剩下国公一人。既然皇族已经彻底抛弃了郑国,也就不再愿意与周皇族保持面子上的和谐了——从此,就不再去朝觐皇族了。

郑庄公的举动恰好落入了周桓王的圈套。

经过这么多年的准备,周桓王一直在等待郑庄公的抵抗。周桓王立即联合蔡、魏、陈,高调宣布讨伐郑。没有国王"!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秋,皇军与郑军在正帝长葛相遇。然而,战前信心满满的王浣却被打败了!

周王室首领葛被郑国大败,政治影响极其深远:周桓王十四年(公元前706年),开始侵朝,遭到拒绝后立即自称为王;周桓王十五年(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开始肆无忌惮地攻击晋公,又杀了一个晋公。周桓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99年),在明知姬姓女儿嫁入皇族成为皇后的前提下,齐国还是开始了吞并姬国的步伐。

周桓王的一败涂地,恰恰反映了郑庄公在东周十几年经营的成功。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之前,郑庄公已经成功击败"反郑达联盟"。与郑为敌的宋公被宋人所杀,取而代之的是极力扶植的宋庄公。在后期,鲁与郑化敌为友,成为郑的坚定盟友。齐和郑的关系得到了加强。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关系最密切。

东周郑的强大影响力,迫使周桓王在寻找盟友攻打郑时,只能找魏、蔡、陈三个诸侯国。卫国虽然强大,但是在魏的混乱之下,它的国力弱小,早已不是郑的对手;陈果刚刚经历弑君内乱,内心四分五裂;虽然是一个叫嵇的国家,但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实力也不突出。魏、陈、蔡早就被郑打败了。此外,早年嫁给郑,郑人更了解他的军队的真实情况。

因此,当长葛之战正式爆发时,在儿子季屠的建议下,郑军找到的第一个突破口就是陈军:"陈大乱,百姓没有一颗战斗的心。先犯了就跑。既然你比国王优越,你就可以收集东西。"

由于战前缺乏强大诸侯的支持,战争中盟友先败,导致周桓王长歌之战大败。周桓王被郑人射中肩膀,差点丢了性命!

周桓王的战败,就是因为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周桓王选错了盟友,选错了"在错误的时间。敌人"经历了一场错误的世界末日。长葛战败后,周王室东移后积累的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被摧毁,没有机会实现王室的复兴!